重返远大园六区,看见就近医养之惑|年终特稿


导 读 

图片

七名记者,一条热线,近600篇报道,这是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的2024。这一年,我们穿梭于这座大城的街巷,倾听百姓呼声,关注民情民意,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为困扰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寻化解之策。时值岁末,新闻广播“新闻热线”推出特别策划《重返现场——回望2024的六个样本》,回到那些我们走过的新闻现场,看看他们现在的模样。


图片



重返远大园六区 住院部已提前搬走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就近医疗和养老受到市民关注,而对于“就近”原则的理解,却可能相隔千里。2024年,“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就曾报道,海淀区远大园六区、丰台区贾家花园3号院、丰台区诺德春风和院等多个小区,因为医院、养老院开在居民楼底商遭到业主反对。报道后,有医院搬离小区,也有业主正在等待新的进展。年终岁尾,我们再次回到远大园六区,看看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


记者:我现在是在海淀区远大园六区底商的位置,这里原来开设有久久泰和中医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还有养老照料中心,目前医院的门诊部还是在正常营业,有患者还在里面问诊。但是住院部已经提前搬离了,养老照料中心也已经搬离了,而且原来的招牌经过了处理,上面的字看起来模糊不清了。在底商一楼还出现了一则招租广告,应该是要重新招租了。


图片

门诊部还在正常营业/记者 摄

图片

招牌经过处理,有些标识已经模糊不清/记者 摄

“问北京”8月2号曾报道,2019年,曙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入驻远大园六区的小区底商,此后又开设了久久泰和中医医院门诊部,为养老照料中心提供医疗服务。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家中医医院增设住院部,逐渐升级为能够提供核磁、CT检查的二级医院,当时住院部的招牌上还写着“康复中心、理疗中心、影像中心”。就近医养虽然符合不少市民的期冀,但直接将这类机构开到居民楼底商,还是让业主感到隐忧重重:


业主:影像中心的这4个字就引起了我们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的警觉,所以在群里头就叫吹哨了,并且那个大夫讲这个影像中心它的严重性,建立在居民楼下面可能引起的潜在的危害。


图片

医院位于远大园六区底商/高德地图

当时,业主表示,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住院部的二楼还设有安宁病房:


业主:不到两小时就来了三辆车,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运下来那些浑身裹着白布单子的,居民当然特别生气。


业主不断反映后,各相关方经过多次协商,7月18日,海淀区卫健委和属地曙光街道办,共同出具了一份加盖公章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从今年7月12日起,半年内完成住院部迁址,一年内完成门诊部搬迁。业主王女士告诉记者,“问北京”报道后,养老照料中心已经在8月13日完成搬迁,住院部9月3日迁出了所有患者,提前完成搬迁:


王女士:你的报道出来以后,马上就海淀区卫健委,还有曙光街道办事处就都给我们开会,承诺搬走,刚开始承诺住院部是半年,门诊是一年,后来,9月份之前养老院住院部全搬走了,现在就剩门诊了。


图片

住院部已经提前完成搬迁/受访者供
图片

图片

今年9月,业主去参观已经搬空的医院住院部/受访者 供

曙光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属地和主管部门卫健委在充分征求民意后,和久久泰和方面进行了协商,确定了养老、医疗分步搬走的计划,之后监督委员会也会行使监督职责,督促门诊部如期搬走:


曙光街道办: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咱们居民不是对这个意见特别大嘛,当时就是相当于街道搭平台,然后居民和卫健委协商的,对久久泰和的搬离做了一个协商,当时是分几步走。最后就居民说门诊部也不让他在这干了,最后敲定了泰和养老照料中心已经搬走了,住院部已经搬走了,他们东边不是有个门诊部嘛,当时协商呢也是要在一年内之内搬走。


图片

医院理疗室/记者 摄

这名工作人员还透露,相关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不再在远大园六区设立此类机构:


曙光街道办:虽然说法律上没有禁止,但是因为咱们居民的呼声还是比较强烈的,卫健委考虑咱们居民的实际的诉求,承诺就是不在那块商铺开那种医疗机构,当然就是针对那块。当时我们也是啊,街道这块就是也会跟产权方沟通,他们也知道也说了,就是尽量不要去引入一些会扰民的机构呀或者企业。


贾家花园3号院 重新征集民意


远大园六区业主的诉求得到了回应,而与远大园六区情况类似的丰台区贾家花园3号院,7号楼业主直到自家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将开门营业,才“后知后觉”地得知此事。同样的,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开设也遭到了业主的反对,环境污染是他们最大的担心:


业主:医院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污染源,他肯定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病人,携带的病毒啊不可控;第二个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的排水系统上下水,通风,绑定的一个整体,包括这个通道就在他卫生服务站的窗户后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感染的风险。


图片开在居民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 摄

据了解,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之所以能开在这里,是因为属地曾提交给区卫健委一份同意户数多于反对户数的民意调查结果,可业主们自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却与之相反。此前,卫生服务中心曾计划在11月份开业,不过业主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没有开门营业,区卫健委方面告知他们会重新征集民意:


业主:给我们开了一个协调会,等于说是想重新投一下票,现在方案还没有定下来。


诺德春风和院 等待新进展


如果说前两个小区的业主是被“蒙在鼓里”,那诺德春风和院的业主遭遇的就是“偷梁换柱”,小区业主告诉记者,小区底商原本规划的是托老所,揭牌时却成了养老服务中心:


业主:装修的时候呢,我们也问过居委会,他们说建食堂,当时就认为是建老年活动站和这个相关的食堂,但是我不知道它是建成这个性质的,对全国招生的养老机构。他去散发开业宣传单的时候,人家就发现怎么是养老院呢?就马上要开业了才知道这个事儿!


图片

小区底商位置/记者 摄制


业主们提出,不论是从规划用途,还是小区实际养老需求,他们都反对在底商建设养老照料中心:


王女士:第一个不符合,不符合配套的设计要求,也就是规划设计,我们是托老所800平方米,它等于北京市推行的社区级的养老服务驿站的概念,就是老人日托、老人活动室加社区食堂;第二个不符合,不符合小区的实际养老需求,(我们是)限竞房,楼底下全是晒孩子的,70多岁就算这个小区里的老人了,也就是说跟我们小区的养老需求不符合,我们居民是坚决反对的。


诺德春风和院的业主们还在等待此事的后续进展。


今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突破30%。居民对于就近医养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医疗设施、养老设施与居民楼比邻而居时,安全距离便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议题。便捷的医疗服务、养老设施是居民安心生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医院、养老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还有人员流动,都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而小区居民首当其冲。建设医养设施的初衷是善意的,这就更需要充分的民意调查,获得民意支持,以免“好心办坏事”。


记者手记:前期民调不可或缺


不同的小区,相似的症结。无论是远大园六区底商的医养结合,还是贾家花园3号院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是诺德春风和院养老服务中心,前期都缺乏充分的调研。缺少了这一关键环节,就很难真正了解居民的态度和需求,更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贾家花园3号院的业主王先生就表示,在底商开设这样的特殊设施,一定要考虑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居民的意见:


王先生:卫生服务站在开之前,他首先要征询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先做民调。他肯定要合规的,如果说你偷偷地开了,你到要营业了你告诉大家,为什么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呢?因为大家是利害关系人呐,我们的财产权健康权都会受影响。


承办单位应该增强自我把关


正是由于前期民调环节的缺失,医疗、养老设施开设在底商后,才引起了业主的反对。而业主在反映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不少“漏洞”,例如远大园六区底商医院缺少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有关贾家花园3号院7号楼底商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民意调查结果;而诺德春风和院从规划图纸上的“托老所”变成了“养老服务中心”,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提前“把关”。诺德春风和院的业主李先生就表示,“合法合规”很重要。


李先生:我们也欢迎国家养老政策,我们要求就是要建符合我们规划要求的,也符合北京市文件要求的养老配套设施,就是养老驿站也好、日间照料也好,我们真是欢迎的。


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表示,是否合法合规,可以从行政审批和小区公约两个方面来分析:


 舒可心:法律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呢就是行政审批层面,它是不是经过了行政审批手续?行政审批是不是涉嫌违法?第二呢,要看这个小区的管理规约,在法律上这叫做异产毗邻,一个建筑物一个小区是一个管理规约,就是一个家规。(如果)底商的这个业主违反了公约,这个行为基本上就敲定了,那么就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诉。


居民对配套医疗的需求与医疗设施的安全距离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追求医疗服务便捷性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保障。这要求我们在规划医疗设施时,既要考虑它的服务范围与覆盖人群,又要兼顾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居民的感受。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表示,承办单位应该增强“自我把关”,充分意识到在居民楼底商开设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可能带来的问题:


牛凤瑞:承办的这些个单位本身来说,他应该也增加这方面的意识,你是干什么的是吧?你有没有外部风险对不对?咱们要回避减少这种风险这都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医院都应该必备的常识。


居民就近医养需求与医养设施安全距离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城市发展与居民福祉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尊重居民需求、保障安全距离,如此才能实现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小 问 说


尊重居民需求 保障安全距离

才能实现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亓玥     编辑丨亓玥

值班主编丨紫苏


问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