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闪耀“第一等”荣光的扩红模范奖匾

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称赞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且亲笔题赠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

图片

▲奖匾由6块杉木板制作而成,长方形,长0.70米,宽2.05米,厚0.04米,红底黑字。(记者邹忠辉 通讯员邓君 尹保丽 )

在苏区时期,兴国人民在十个方面创造了模范,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在扩大红军工作卓有成效。在兴国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一块刻有“扩大红军的模范”七字的木匾。该木匾为1933年10月永丰区苏维埃政府授予西江乡的奖品,反映了西江乡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体现了民众对苏区政府扩红运动的响应积极,以及保卫红色政权、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革命的历史见证和缩影。

图片

▲这块扩红模范奖匾目前收藏于兴国革命纪念馆。(记者邹忠辉 通讯员邓君 尹保丽 摄)

近日,记者在兴国革命纪念馆看到了该奖匾。该奖匾由6块杉木板制作而成,红底黑字。匾的正中横刻阴文楷体“扩大红军的模范”7个字。奖匾表面油漆虽已脱落,但整体完整,为国家一级文物。兴国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尹保丽向记者介绍,该奖匾曾悬挂于西江乡政府,1934年红军长征时,西江乡群众谢国贡为了保住这块奖匾,将其藏在厨房的楼上,“文革”期间交给了大队革委会。1968年春,永丰公社西江大队书记谢华松组织人员专程将这一奖匾送交给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将奖匾移交给兴国革命纪念馆收藏至今。

图片

▲奖匾左边的字:公历一九三五年十月日份。(记者邹忠辉 通讯员邓君 尹保丽 摄)

兴国县史志研究室党史专家黄晓明告诉记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数次反“围剿”斗争中消灭了敌人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但自身也人员锐减。为了补充和扩大兵源,党和苏区各级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兴国县永丰区成为扩红工作的先锋,其中西江乡被评为全区扩红的模范,在全区扩红总结大会上,永丰区给西江乡颁发了“扩大红军的模范”的荣誉奖匾。

图片

▲奖匾右边的字:中共杨殷县永丰区委奖。(记者邹忠辉 通讯员邓君 尹保丽 摄)

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23万多人,参军参战的就有9.3万多人,编入主力红军的有5.5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可考的烈士就有23179名,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2038名,可以说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烈士倒下,可谓是“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小小兴国县,将军一大片”。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模范县”“烈士县”“将军县”,从这片红色故土上走出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在当年的扩红运动中,兴国县上至四五十岁的中青年,下至十四五岁的少年,几乎都报名当红军。”黄晓明说。

兴国的扩红运动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1年前,兴国的扩红方式是将地方武装(赤卫队、游击队、赤少队等)编入正规红军。

第二阶段为1932年至1933年,这是兴国县扩大红军的高潮时期。1932年9月20日至30日,兴国发动扩大红军的紧急动员,全县仅仅十天就有1600人参加红军,实际编入方面军的就有1447人。1933年2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全苏区“扩大百万铁的红军”,兴国率先响应。5月,兴国模范师全师5700余人集体报名参加红军,这一壮举在中央苏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少共中央局称赞兴国模范师整师上前线这一壮举是“革命史上灿烂的一页”。《红色中华》报在第80期、84期整版对兴国模范师全师加入红军进行了报道,兴国的扩红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央政府嘉电称赞兴国是“创造百万红军的先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兴国一面“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的奖旗。

第三阶段为1934年春至红军长征,这是兴国扩红运动的持续发展阶段,在扩红宣传队的动员下,兴国的青壮年继续争当红军。

“兴国扩红不仅在兵员方面给红军以巨大的贡献,在中央苏区的扩红经验、方法上也有很多贡献。在这场扩红运动中,苏区各地的工人、学生、农民如潮水般加入工农红军队伍中,到处可以看到‘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动人场面。”黄晓明说。

苏区革命波澜壮阔,苏区精神永放光芒。在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才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才让苏区人民抱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支持革命。广大群众把革命当作生命,当作无上光荣的旗帜,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90多年过去了,“扩大红军的模范”奖匾虽然颜色已经不再鲜艳,但作为红色革命文物,其蕴含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



来源:赣南日报

策划:钟义勇 张河云

作者:记者杨小安 刘燕凤

编辑:张安然 编校:胡星
值班主任:明心武 刘芬
编审:黎庆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