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丨披甲戴胄 他把小时候的梦穿在身上

全文2148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孙磊,一位29岁的年轻人,已经制作了6000余件(套)古代甲胄,展示在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古代武备体验厅里。

02孙磊从小梦想穿上铠甲,纵马驰骋,因此自学甲胄制作,花费了七年时间完成第一件札甲。

03制作甲胄需要绘画、雕刻、漆器、臧刻、锻打、皮艺等多种技能,孙磊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制作流程。

04为了确保做出的甲胄符合人体形态和实战需求,孙磊和同好们甚至要穿戴铠甲进行武器训练。

05目前,孙磊计划继续丰富完善中国历代甲胄全体系产品的开发,长期目标是开设一家中国历代甲胄甚至是武备体系的博物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飞檐走壁,气贯长虹;身骑骏马,披甲戴胄。少年护住课本下的连环画、背着父母出入录像厅、偷看电视再把遥控器一丝不苟摆回原位,脑里电闪雷鸣的,是你的、我的,也是孙磊的英雄梦。

“很小的时候我就幻想自己能穿上一身铠甲,纵马驰骋,披坚执锐。小时候我们也会用纸箱子给自己做铠甲,跟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梦,二十年后,许多人已经忘记。但刚过而立的孙磊,记得清楚。

到今天,他做了6000余件(套)古代甲胄,摆满一个展厅。

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古代武备体验厅里,数十套经过精细锻造的盔甲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孙磊是讲解者,也是这些盔甲的制作师。

甲光向日,钩沉荣光。穿戴盔甲,行走于队阵之间,驰骋于万军之中,是孙磊幻想过无数次的场景。想的次数够多之后,他就动手做了。

那是2010年,刚上大一的孙磊,干成了这个大工程。“最初的想法就是圆自己的一个梦,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铠甲。”孙磊做的是一件普通的札甲,谈不上属于哪个特定的朝代,“只是根据一些看到的形象照葫芦画瓢”。用了一年多时间反复拆、反复改,孙磊觉得,做出来的铠甲和脑子里的想象总有很大差距。

图片

孙磊用来标记人生阶段的,不是考学、工作,是每一次制作甲胄的成功。十六七岁时的第一件札甲,让他心潮澎湃,也不以为然。

“做出来后我在家里没事就穿、没事就摆弄,晚上睡觉还搂着它。”孙磊的激动没持续太久。因为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也因为原材料来之不易,这件札甲很快被他拆掉了。

图片

△ 黑光密札将校铠

孙磊学的是会计专业,边上专业课边钻研甲胄的日子十分辛苦。2014年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开武馆,当武术教练。从小有家学的孙磊,进入这一行并不费劲。但在当时,与升学关联不大的武术很难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客源天生受限。2016年,孙磊改行成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他教孩子们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也在业余表演时展示武术和甲胄,但因为学习的压力,学生们很难有时间认真看或学。

图片

从会计到武术教练、体育老师,孙磊似乎离甲胄近了一点。要工作,要养活自己,更要攒下钱来做甲胄。但有钱只是第一步。“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因为铠甲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历朝历代都不允许私人制作或收藏甲胄,违者面临重罪重罚。而官方库藏的兵甲大多在朝代更迭和战乱中散尽毁坏,因此,传世的甲胄非常少。遥远的历史,给孙磊的兴趣上了难度。

“如果要做一个时期的铠甲,就要搜集那个时代和武备甲胄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要有一个参考的模板。比如说你在一套石像上看到一件铠甲,你想去做它,你得把它从一个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把它拆分成若干个部件,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去推测完成它。每一个部件用的甲片,孔位分布、编缀方式、甲片尺寸,所有的细节都要去推测,这个梳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孙磊说。

甲胄占据了孙磊所有的业余时间。武馆生意清淡时、学校的寒暑假和休息日里,孙磊去了国内很多博物馆,他想把甲胄做得更像样些。一直到今天,博物馆里的复原文物、出土文物,考古挖掘报告,陶俑,墓葬的石像生,墓室的壁画,乃至古建、寺庙里的雕塑,一切都是孙磊参考的依据。

图片

△ 黄金琐子纹铠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甲片碰撞的脆响,是少年志趣的回声。沉浸其中,孙磊觉得太幸福了。偶尔置身事外,他也看得见自己的不惜代价。做一件“将军甲”,参考、设计、打、建模,每一步,没有师父,也没有“标准答案”。

在古代,这个职业叫作人”。孙磊解释,“函人”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是一个非常大的部门,制作甲胄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人负责。而他现在做的,是把这些环节进行科学分布,以一两个人之力完成所有环节。

图片

“函人”不是一个人,孙磊知道。但“函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孙磊靠久远的平面图和墓室壁画,摸索出甲胄各个部位的工艺细节,也总结出一套制作流程:制甲、编缀、裁剪、封底、包边、拼接、组装、测试。孤独的函人,一个人是千军万马。长途奔袭的路上,孙磊也看到另一层意义:“对考古学或文物学,甲胄是个偏门的领域。我们每天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有时候会看得更直观或客观一些。”

2018年,在孙磊做出第一件札甲的7年后,他辞去了教职。孙磊觉得,没有他,学生们也能学好体育;但没有他,也许没有别人会这样去做一件铠甲了。

要有热爱,也要有面包。孙磊很诚实,他之所以能在这一年作出期待已久的“全职做甲胄”的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认可、有了相对可观的收益。

图片

制作一套铠甲需要绘画、雕刻、漆器、刻、打、皮等多种技能,这是漫长的学习。一套铠甲需要2000多片甲片,为了符合人体形态,不同部位的甲片需要铸甲师一片片手工敲打成型,层层甲片再以不同的编法,合成一体。

裙甲、胸背、肩甲、护臂、护腿、裈甲、鹘尾、肩吞、腹吞……各部件的制作顺序孙磊了然于胸。制作过程没有“一镜到底”,一旦哪里不满意,他就重新打版,几十道工序全部推倒重来。为了确保做出的不是“样子货”,孙磊和同好们甚至要穿戴铠甲进行一些武器训练,比如骑马、马背武艺、马背骑射、马背骑砍……最终通过测试的甲胄,不仅能做到古代士兵披甲作战所需的所有动作,还得是正常人的体能能够负荷得了的重量。

做甲胄,孙磊从来都是认真的。

今天的孙磊,不会再搂着铠甲入睡。冰冷的金属里,不变的是十多岁少年炽热的决心。从东周到清代,所有时代的甲胄孙磊都做,几年间,他已经做了6000多件(套)。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展厅对孙磊来说只是开始:“我们还要继续丰富完善中国历代甲胄全体系产品的开发,长期的目标是要开一家中国历代甲胄甚至是武备体系的博物馆。”

图片

△ 徐州汉文化景区内的古代武备体验厅

《杨家将》和《隋唐演义》,小时候趴在收音机旁听的评书,孙磊过耳不忘,反复回味。那时他最仰慕《隋唐演义》里的罗成,“评书里面把他描述得英俊潇洒又武艺高强,而且他‘万人敌’,有将军的英武。”

相隔二十多年,孙磊已经披上了自己的将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