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孙中山去趟大清公使馆,就差点变成精神病? | 循迹晓讲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图片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Follow us



提到国父孙中山的一生,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历史课本里的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护法战争等等。从清朝末年开始,无数海外志士都在不约而同的用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些群体中,他的身价不是最高的,革命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是他为什么会成为革命第一人,成为革命党群体公认的权威?这还要从1896年,他险些被当成精神病遣送回国的伦敦蒙难记说起。


图片

◇ 图为兴中会成员合影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一年后,他回到中国,筹备自己人生第一次的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很快,起义宣告失败,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牺牲,孙中山被两广总督谭仲麟缉捕,他从广州逃到香港,然后经过日本美国最后落脚英国伦敦。在路上,孙中山自以为很安全,曾公开照了一张照片,而这张相片也将引发后来的故事。


图片

◇ 图为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孙中山(中)、陈少白(左)、郑士良(右)。


原来,此时清朝也正在通缉抓捕这位“造反头子”,却苦于没有照片,不能按图索骥抓人。得亏孙中山自己露出马脚,照片的复印件落入清政府密探手中,让清廷在全世界的外交人员有机会伺机抓捕这个大反贼


图片

◇ 图为清政府缉拿钦犯孙中山出具的悬赏领款密件


1896年10月1号,孙中山乘坐轮船抵达英国,到英国后整日无所事事在大街上闲逛,还多次去拜会自己学医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康德黎见到孙中山很高兴,好意提醒:“满清公使馆与我家同在一个街区,你来往时要小心!”但孙中山却并不在意,因为按照英国法律,清政府的人无权在英国抓捕他。


结果清政府不按套路出牌,果然出事了,10月11号上午,孙中山从旅店出来,打算找老师康德黎一起去教堂做祷告,正在路上突然被两个人拦下搭讪,就在闲谈中孙中山毫无戒备,被两个人半拉半推拽进一间屋子里锁上房门。这里就是清朝驻英国使馆,清政府聘用的使馆参赞,英国人马格里跟孙中山说,这里是中国领土,你将会收到中国法律的惩罚,言罢离去,只剩下孙中山呆立在原地。


将孙中山绑架后运回国,这是清朝驻英公使馆一直在密谋的一件事。现在人抓到了,该怎么处理众人意见不统一,一开始有人决定在公使馆里秘密处决,马格里首先站出来反对,这么做违反国际法,一旦做了将给自己惹大麻烦,到时候英国政府有权利将清朝外交官驱逐出境。驻英公使龚照瑗也不想因为这么个反贼惹得沸沸扬扬,于是准备B计划,将孙中山押上船运回国,不过这种秘密抓捕的人,肯定也得秘密上船,买票登船验护照肯定是行不通。龚照瑗让马格里租一艘船,专程把人送回去,这么做虽然也不合规,但马格里毕竟身份是清政府的外交官,要是不听上级指挥自己就该被辞退,饭碗就没了。只得硬着头皮去找轮船公司,跟轮船公司说需要运的这个人是精神病,脑子有问题,自己一个人从广东跑出来的,现在得把他送回去。


图片

◇ 图为孙中山伦敦被诱捕关押


轮船公司那边一再想问这个人本人有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啥要用这么见不得人的方式托运,而马格里一概强调孙中山是“精神病人“无法正常用语言沟通,目前只能接受隔离治理,就这样这家轮船公司只好同意送孙中山回国。


另一边被当成精神病的孙中山,则是一刻不停的想办法自救,他先是求公使馆里的英国人,让他们帮忙带书信出去,但一连几天都毫无回音,孙中山意识到这些书信可能被公使馆的人没收了。紧接着他又写了求救纸条,和硬币包在一起扔出窗外,他这个窗外不是大马路,而是院子里,扔出去的那几张纸条都被工作人员捡走了,于是他们又把窗户钉死。当孙中山看见窗户也被封上,知道自己彻底崴了泥了,自己最后求生的机会就在负责送饭的两个英国工作人员身上。


图片

◇ 图为囚禁孙中山的清政府驻英公使館


这一天,英国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给孙中山送饭,孙中山眼珠一转,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认真的对他说:“我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想谋求改革中国,而中国皇帝仇恨基督教,所以要把我抓起来杀了。我这种情况,英国人都会同情的。”他打算利用英国人对耶稣的虔诚信仰,请求工作人员,不要让天父的兄弟被异教徒所杀害。虽然公使馆的工作人员早就提前告知,这位关押的人犯是个精神病,说了什么都不要听,但是这次这个工作人员出于本能,还是按照孙中山的请求,把他的求救口信带出去,交给了康德黎博士。


图片

◇ 图为康德黎


那边自从孙中山无故失踪后,他的老师康德黎就在到处打探孙中山的消息,当他接到孙中山被关在大清公使馆的消息后不敢有任何耽搁,立刻去警察局报警,但是警察光听他们的一面之词,也没有任何物证,贸然去搜大清公使馆,这个责任谁都担待不起,于是做完笔录后就把案子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康德黎一看警察不行,真出问题在拎出来两个临时工顶包,不解决任何问题,看来找警察不如找记者,随后他向《泰晤士报》求救,但这家报纸请示英国外交部,英国的官僚作风也很严重,那种人浮于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风格深入人心,除了和某些重量级选手相比外,英国官僚主义也算是名列前茅了。所以外交部经过商量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予刊登孙被拘捕的消息。


图片

◇ 图为最早披露孙中山伦敦蒙难消息的英国《环球报》


最后,康德黎的上访被守候在法院的《环球报》记者听到了,《环球报》是个小报社,正愁没什么大新闻,因此选什么事儿登报不用那么瞻前顾后,在当晚就刊登了孙中山被清公使馆诱捕的消息。结果立刻就上了热搜,引发英国各界强烈反应。公众舆论一致同情孙中山,谴责公使馆的卑劣行径,英国朝野也对此极表关注。强大的社会舆论,迫使英国政府向清公使馆提出交涉,10月22号,英国外交次官传唤了马格里,要马格里放人。马格里赶紧报告龚照瑗,当天晚上,龚照瑗就收到英国外交部一封言辞激烈的外交通知。


图片

◇ 图为孙中山在英国出版的《伦敦蒙难记》披露了这一事件的真相,一时间轰动英伦


第二天,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向清公使馆发出照会,要求公使馆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立即释放孙中山,否则就将大清驻英所有外交官全部驱逐出境,当天下午,龚照瑗决定释放孙中山,由龚照瑗的侄子龚心湛将孙中山从密室中请出来,公使馆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民众,那一刻,孙文变成了对抗旧势力,引导新文明的“大英雄”。


图片

◇ 图为孙中山脱险后致书香港友人区凤墀讲述事件经过的手书


在媒体的帮助下,孙中山从一个反贼逃犯,一跃变成海外华人群体中最大的革命旗帜。那位亲手放出孙中山的龚心湛也值得介绍,他在北洋时代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龚心湛以北洋执政府内务总长的身份,代表段祺瑞执政府到孙中山灵柩前行礼吊唁,所以后人又说龚心湛和孙中山是“生死之交“。还有通缉孙中山的两广总督谭仲麟,他儿子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这些民国时代的大人物,到头来都是旧相识。


孙中山的这次伦敦之旅,让他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也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道路。因为伦敦警察,泰晤士报记者的不作为,让近代中国险些少了一名国父,多了一位精神病患者;也多亏了环球报记者及时登报,在没让上述的可能变成现实,当十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之际,估计那位记者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篇报道能引发这么大的蝴蝶效应。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