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盲人朗读者基地,为何落户江苏泰州高港区?

“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我喜欢它宁静的样子,喜欢她温柔中的强大力量。在夜色里她银装素裹,仿佛无数雪花的绽放,散发着梅的清香……”12月3日,在第三十三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明珠街道春风社区的全国首家盲人朗读基地——“明珠朗读”,该项目负责人盲人女孩高梓涵正在与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残联兼职副理事长杨佳视频连线,朗读着她最喜欢的一首诗——《月光下的中国》。
图片
“你的声音真好听!希望你每天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喜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通过声音把真善美传递出去。”杨佳鼓励高梓涵说。
据记者了解,“明珠朗读”是高港区政协坚持“民生关爱”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全民阅读”与“书香政协”相互赋能,充分借助文化咨询专家的力量,联合泰州市和高港区残联,在明珠街道春风社区协商共建的盲人朗读基地,旨在帮盲人朋友找到一双慧眼,打造集协商成果展示和协商民主文化培育于一体的“书香润明珠 政协来帮‘盲’”工作品牌。
“这样的朗读形式非常好,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拓展到全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仅能提升视障群体的文化素养,也能让社会感受到我们这个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原主席李志军同样“隔空”鼓励高梓涵,“未来希望能看到你更多、更优秀、更有影响力的一些文化作品。”
这个全国首个盲人朗读者基地,为何会落户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我们辖区内有家福利院,残障人士居多。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视障群体都表达了想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的心声,以反哺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明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明珠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召集人沈加胜表示,不久后,通过座谈协商,大家达成了共识——由明珠街道党工委联合市区残联共建一个盲人朗读基地,把视障群体的作用最大地挖掘出来。
“在盲人朗读基地的推广方面,政协一直在打头阵,我们市区两级政协主席以及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陆续走进‘明珠朗读’直播间,分享政协履职故事和协商议事的案例。”沈加胜表示,这个平台不仅是政协协商推动和谐社会治理的典范,它还有助于推动文明街道、文明社区的发展。
图片
在深入促进残疾人福祉全面升级方面,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不只有“明珠朗读”,还有“残疾人之家”。
“华润社区地处凤凰街道的核心地段,人口密度大,残障人士数量较多。为了帮助这部分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我们精心打造了凤凰街道‘残疾人之家’,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凤凰街道“残疾人之家”项目负责人刘汝尚介绍,“残疾人之家”总面积为300多平方米,内部设有康复训练室、文娱活动室、图书室、日间照料室等7个功能区域,能满足残障人士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服务街道1860余名残障人士。
据记者了解,2023年,高港区政协社会法制委联合凤凰街道党工委、区残联在华润社区打造“残疾人之家”协商民主文化培育展示点,创新构建“政协主导、界别主商、街道主建、社区主责、委员主力”联动机制,推动协商民主文化进街道、进社区、进“两新”组织,以协商民主文化之光照亮街道残障人士前行之路。
“希望社区能对我们残疾人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希望多增加无障碍设施。”……在“残疾人之家”一句话提案的“互动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承载着残障人士的心声和愿望。
图片
“我们鼓励发动残障人士在‘互动墙’上留下‘一句话提案’‘微提案’,协商议事会负责提案的收集整理、协调落实和督查反馈。”凤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凤凰街道政协委员活动小组召集人耿艳表示,“‘残疾人之家’三楼的室外连廊,是残障人士每天进出的地方。原先连廊上垃圾乱堆乱放,污泥浊水,气味难闻。我们提议把这些空间利用起来,与残障人士进行内部协商,最后决定连廊里外采用缓坡设计,连廊上的每根柱子上均设有扶手拉环,方便他们通行。平时大家经常一起到连廊晒太阳、聊聊天,慢慢地,这里就成了残疾人的‘幸福走廊’。”
“我们以‘政协在身边,花润向阳开’为主题,通过‘界别+界别’联动协商等多元协商机制,将协商民主文化嵌入‘残疾人’功能提档升级全过程。”耿艳介绍,去年以来,区政协工商联界别与医卫界别先后多次围绕残障人士关心的医疗康复方面问题开展联动协商。区政协副主席、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文兰充分发挥自身岗位优势,帮助联系泰州人民医院等周边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专家到“残疾人之家”开展“上门问诊”和健康讲座;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在开展“界别+商会”联合协商议事活动中,区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周正青发动商会会员和企业家委员力量,从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关爱残障人士。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我们理应格外关心关注残疾人,要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高港区政协主席薛永忠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充分发挥政协职能,利用委员们专长,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通过帮扶、共建、献爱心等多种方式,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精准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定制化”等贴心帮扶,实现社会各界“提”与相关部门“办”的良性互动,打造“边缘有爱”协商品牌,走出一条协商民主文化助力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的特色发展之路。

记者:李敏杰 易欣 满达呼 

后期:刘冠雄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