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崇阳:这所特别的学校 让“折翼天使”也精彩

图片

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城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它静谧而温暖,宛如一座灯塔,为一群特殊的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这就是崇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崇阳特校),一所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专注于特殊教育的学校。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尽管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但在特教老师们的悉心呵护与耐心教导下,正努力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图片

崇阳特校目前有81名学生,在校学生40人,医教结合和送教上门学生41人(主要是智障、自闭症),主要招收7-16岁的适龄特殊学生。目前共开设大中小三个班级,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3门主课程,还有音乐、舞蹈、体育、手工绘画、手语等辅课堂。崇阳特校对全县所有特殊适龄儿童实行全纳教育。

暖心守护 一所特别有爱的学校

图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校园里渐渐热闹起来。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这里的老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去迎接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引领才能走进教室;有的孩子则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情绪波动,老师们便轻声细语地安抚着他们的不安。

“我们特校的‘特’,主要表现在老师的‘特’、学校的‘特’、教学方式的‘特’三个方面。”崇阳特校校长张卫国感慨道。

老师的特别。崇阳特校只有5名正编老师,2名临代老师,2名生活老师。因其专业性强和教学方式的特殊,专业老师只有2名,老师上课要极其有耐心和爱心,还要克服各方面的障碍,教学工作难度大。

学生的特别。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的障碍类型多样,涵盖了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听力障碍以及多重障碍等,每一种障碍都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教学方式的特别。目前崇阳特校有三种教学方式:一是在校教育,学生进入特校正常学习生活;二是医教结合,一边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一边到学校进行学习教育;三是送教上门,主要是针对行动不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学生,成为特校注册学生,由特校指派老师上门入户进行每月两次的授课教育。

图片

近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对崇阳特校的软硬环境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配备专业师资力量,崇阳县相关部门也对特殊学生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点亮希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特殊教育中,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和成长的引路人。他们深知,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才能建立起自信和安全感。

金曙是崇阳特校一位有着多年特教经验的骨干教师,她班上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叫小伟(化名)。小伟刚入学时,几乎不与人对视,也很少说话,总是独自一个人出现在操场的大树下、大厅的长椅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金老师为了走进小伟的内心世界,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她发现小伟对拼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便从拼图入手,与小伟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每当小伟完成一幅拼图时,金老师都会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渐渐地,小伟开始对金老师产生了信任,眼神交流也逐渐增多。在金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伟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已经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了。

图片

29岁的汪念基自己也是一名语言障碍者,毕业于长春大学。他于今年成为了崇阳特校的一名体育老师,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学校有两个脑瘫孩子,行动不便,但汪老师总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采访中,汪念基老师正带着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他非常有耐心地拉着跑得慢的孩子的手,融入操场上跑步的队伍中。

“我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让这些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让他们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都可以在赛场上拼搏和奋斗。”汪念基老师说道。

图片

学校的手语教学课堂,是语言听力障碍孩子们学习与交流的重要阵地。姜诗芬是一名专业的手语老师,每天,她都用灵动的双手,耐心地向孩子们传授着知识与情感。从基础的拼音手语、词语手语,到复杂的句子表达,每一个手势都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图片

手工绘画课,是语言听力障碍孩子们的另一个心灵出口。在这里,他们不需要用声音来表达,只需拿起画笔,就能让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肆意流淌。姜诗芬老师的手工绘画课上,孩子们充满了创作的热情,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生活技能课上,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穿衣、洗漱、叠衣服、整理书包等基本生活技能。对于一些重度障碍的孩子,老师会将每一个步骤分解开来,反复演示,手把手地教他们,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为止,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生活技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图片

舞蹈课上,舞蹈老师夏莹精心编排适合孩子的舞蹈节目,用舒缓的节奏与肢体语言,为他们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记者在操场上看到,孩子们用特殊的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尽情地舞动自己的身体,虽然动作不是很整齐规范,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自信的笑容。

同时,崇阳特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为自闭症孩子的未来搭建起坚实的希望之桥,让家长们了解特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送教上门 一个都不能少

图片

“金老师,金奶奶,你又来了!”12月25日上午,在崇阳县城区一处住宅楼里,崇阳特校的金曙老师按期来到培(一)班学生小梦(化名)家里送教上门,看到金老师的到来,小梦开心极了,迅速拿出了书包里的生活数学课本,等着金老师给她上课。

在崇阳特校,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身体或智力的特殊状况,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走进校园。但特殊学校的送教上门服务,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与希望的窗。今年10岁的小梦就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送教老师肩负重任,怀揣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踏上送教之路。每一次的送教地点或许偏远,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抱怨与懈怠,在孩子们的家中,送教老师就是知识的使者。

陪同送教的崇阳特校赵主任告诉记者:“教学过程充满挑战。”面对智力障碍的孩子,一个简单的数字、一个常见的汉字,都需要老师反复示范、耐心讲解。老师要用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笑容,给予孩子鼓励。教自闭症孩子说话时,老师要捕捉他们细微的反应,通过无数次的互动,引导他们发出第一个音节。教肢体残疾孩子写字时,老师要握住他们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地书写,传递力量与温暖。

送教上门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滋养。对于这些特殊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每一次送教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从最初的迷茫、恐惧,变得主动参与、勇敢尝试。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眼中燃起希望之光,从焦虑无助变得积极乐观,更有信心陪伴孩子成长。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温暖延伸,是用爱与责任搭建的桥梁,它让特殊孩子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在孤独中寻得陪伴。虽然这条道路充满艰辛,但每一次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让送教老师坚信,他们的付出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能为这些特殊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晴空。

逆风起舞 折翼天使也能自由飞翔

图片

“他们最终还是要从学校走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如何让他们在社会立足,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精彩,也是我们特校关注的重大课题。”采访时,崇阳特校老师动情地说道。

崇阳特校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进社区做公益,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崇阳县当地的爱心企业合作,为孩子们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记者通过查阅学校学生档案得知,在崇阳特校毕业的小章(化名),目前在通城县一电子厂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同样在特校毕业的小付(化名),在外地一家家具厂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在3500元以上,他今年还参加了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图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崇阳特校担任体育课的老师汪念基,担任手工绘画、美术课的老师姜诗芬,10多年前都曾是崇阳特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继续学习,最终考取了长春大学,毕业后又来到崇阳特校任教,他们的人生虽然历尽了磨难艰辛,但也一样精彩。

全媒体记者:佘帅兵 陈超 胡卫俊

一审:陈超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

责任编辑 李雪婷

【来源:云上崇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