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来的年轻人|许汉英:29年,从家乡来回家乡去

【编者按】

时代的车轮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推动并构成,个体的创新、探索和奋斗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望穿山水,见到产业;记住乡愁,看到奔头。”成为越来越多到农村发展的年轻人的共识。澎湃新闻系列报道《百村安居图·第4季:村里新来的年轻人》,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共同开展2024澎湃中国乡村振兴调研行,聚焦青年在返乡创业路上的苦与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问策乡野,观变田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28日至30日深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桃园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前期的采访沟通和实地拍摄,团队用四集微短剧《我在农场投了1000万》记录下了南陵百果园农场的老板许汉英女士依托绿色农业与生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微短剧《我在农场投了1000万》1-4集(05:33)

桃园村

桃园村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属典型的丘岗地区,紧邻大工山,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2014年,桃园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图片

桃园村。章文君 摄

桃园村所属的桃园片区内有各类型农业经营主体20余家。位于桃园村的南陵百果园农场就是其中之一,是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它是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天然生态农场。农场始终贯彻生态和环保的生产理念,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吸纳贫困户就业入股,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桃园片区有蓝莓、青梅、桃等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近2000亩,有机、绿色食品认证证书4个。注册“沐之蓝”、“心绿丰”、“绿尹象”等5个品牌商标。

图片

桃园村夕阳。徐牡宣伊 摄

新来的年轻人:许汉英

—— 南陵百果园创始人

1995年,许汉英从南陵县前往上海独自闯荡。当服务员、开服装店、经营摄影馆、做销售、摆地摊......在大城市摸爬滚打29年的经历塑造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服输的干劲。“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不算什么,人一定要有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别人能做的,我们一定也能做”。许汉英相信,即使成功尚且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汇,但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故事的转折点源于2013年。那年,许汉英生了一场大病,这让她猛然意识到,没有好的身体,做什么都是徒劳。“身体是一,其余都是零”。在此之前她一直不太关注自己的身体,经常吃饭不规律,也不注重营养搭配,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许汉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发现,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有机”、“无添加”。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健康生态食品,并决定返乡创业,回到家乡承包荒山,种植果树和生态蔬菜,为自己与身边人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

图片

实践团为许汉英拍摄的人物肖像。张译丹 摄

然而,创业初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回乡后的第一步,许汉英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承租荒山。“荒山上能做出什么花样?”由于村民们对荒山的利用价值缺乏了解,加之许多人外出打工不在家,签约过程异常艰难,充斥着村民们的不解和质疑声。许汉英不得不挨家挨户地走访劝说,多次与村民电话沟通。最终,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她才完成了荒山承租的手续。

但新难题接踵而至:种什么瓜果蔬菜?让大家吃什么?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支持,许汉英开始从零摸索。先是散养了一些鸡鸭鹅作为尝试,随后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逐步扩大规模,加大投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逐渐掌握了生态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领,种植出受欢迎的生态蔬菜和水果品种。

许汉英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她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的光芒,打造出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田野。

 “听说桃园村还有对兄妹在家闭门造车呢?”

许汉英一开始没有寻找任何外界帮助,随着许汉英的自主创业逐渐有起色,政府领导主动提供大力支持。镇里的刘书记得知她的困境后,立即组织力量帮助她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场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极大地提升了许汉英的创业信心。“当时听到刘书记说能帮我们解决这个大难题,我和哥哥特别激动”,在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许汉英的农场逐渐步入了正轨。为了将生态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许汉英积极探索电商营销模式。她知道很多创业者都是败在“最后一公里”,于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并成功吸引了江浙沪乃至全国各地的客户,仅2022年的营销额就达到300万元,成为南陵县农副产品的电商销售大户。如今,她的生态农产品已经远销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以及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图片

南陵百果园农场标识。张译丹 摄

在许汉英的心中,生态和环保始终是她事业的核心理念。她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产品生产,执行“五统一、两配套、一标准”。即使会增加生产成本和降低产量,她也依旧坚持使用传统农耕方式种植蔬菜和水果,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通过生态循环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她的农场不仅是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的基地,还是传递生态环保理念的平台,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许汉英的创业之路不仅成就了她个人的梦想,更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说,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农场,每位村民都是这个农场的一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希望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从实际生活中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她的公司常年聘请农民工40名,其中吸纳贫困户50名就业和入股,帮助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被县社会保障局确定为“南陵县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来。

展望未来,许汉英将认真做好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将生态农业朝着全产业链、三产融合的方向发展,坚持为乡村编织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蓝图。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中有力,生态农业必将促进我国绿色农业和乡村全面振兴。

实践手记

图片

实践团与许汉英及其家人合影。章文君 供图

重现创业故事

实地调研前,同学们提前在上海与许汉英会面并对其进行了关于创业历程的采访。据许汉英自述,她18岁便前往上海打拼事业,后因自身健康问题萌生,为保证自己和身边亲友能吃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萌生出回乡建立生态农场的想法。于是在2018年,南陵百果园农场成立。

7月28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南陵百果园农场,简单熟悉了一下农场布局和经营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出台最终的拍摄方案。29日一大早,实践团成员就带着设备跟随许汉英女士前往菜地和村民家等拍摄场地,通过近距离记录,力求还原许汉英女士在百果园建设初期的努力。张译丹和章文君配合十分默契,多角度拍摄记录下每一处记忆。徐牡宣伊不停指导拍摄内容,以达到完美的拍摄效果。黄昕在一旁协助,确保拍摄顺利进行、设备没有遗漏。

图片

实践团赶往村民家拍摄。许汉英 供图

图片

实践团成员章文君拍摄田园风景。徐牡宣伊 摄

拍摄的工作持续到傍晚,成员们在挨家挨户的走访中体会许汉英女士承租荒山、从零开始建设农场的困难,更加细致地了解了许女士的创业之路。不加雕琢的自然生态是农场的一大特色,成员们在翠绿的田野间驻足观赏;纯粹质朴的人情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成员们纷纷举起相机,留下乡村生活的点滴。

7月29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许汉英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了桃园村村委会,同学们与和蔼可亲的村委会书记进行了简短交流。书记不仅热情迎接,还积极配合成员们的拍摄请求。

图片

杨书记与许汉英交谈。章文君 摄

期间,村委会杨书记主动与许汉英女士聊起农场经营状况,还细致到询问家人近况、老人健康等生活细节。实践团记录下许女士与书记分享生活点滴的画面,现场气氛温馨而融洽。最后,书记与实践团合影留念。同学们从许汉英女士那里了解到,政府领导很关心百果园农场的建设工作,帮忙解决了承租、修路等重要问题,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图片

杨书记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章文君 供图

点亮乡村振兴新可能

图片

许汉英与农场阿婆一起出发去菜园摘菜。张译丹 摄

在访谈中,许汉英也表达了对生态农业的坚守。“我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但一定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农业没有见效那么快,不能急功近利。而且土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不能让子孙后代遭殃,我相信我们的思想一点点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会收益很大。”

此次实践让同学们体会到乡村振兴浪潮中青年敢于展现担当作为的精神。就如许汉英女士,怀着蓬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更以生态农旅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新可能。 

图片

许汉英与村民闲聊。张译丹 摄

小队长徐牡宣伊表示:“在短暂的三天里,许女士热情招待实践团,同学们听她讲述了不少创业历程中的困难,并看到了一副不怕苦累、踏实肯干又充满创新精神的新农人样貌。农业是一条漫长也艰难的道路,我们期待也祝愿着未来硕果累累的时刻。”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 南陵县委组织部)

图片

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 郁斐

本文文字 黄昕 徐牡宣伊 图片 章文君 张译丹 徐牡宣伊 

调研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问策乡野,观变田园”暑期社会实践团 徐牡宣伊 黄昕 曹润 章文君 张译丹 

指导老师 李康化 张羽慧 陈煜阳

特别鸣谢 安徽芜湖南陵县工山镇桃园村村民委员会 南陵百果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