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赴京赶考,遇上大雪,写下一首诗,借雪抒情

孟浩然是一个布衣诗人,他隐居在襄阳的鹿门山,过着悠闲散淡的生活。他和王维属于田园诗派,诗歌题材以山水田园为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受到李白的推崇。

图片

但是隐居并不是孟浩然的原意,他原本是要进入仕途,实现政治抱负的,但因科举考试失利,一直不能如愿。李白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只不过是一种恭维。

唐玄宗也听说孟浩然的诗才,与孟浩然有一次相遇,当孟浩然献上诗歌,唐玄宗看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很不高兴。从此孟浩然彻底失去了从政的希望。

当然孟浩然这个人性格散漫,对自己的信心不是很足。他早先赴京赶考,途中遇到下雪,写了一首诗,借雪抒情,情绪就非常低落,这也是他怀疑自身能力的体现。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孟浩然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他去京城长安考试,对个人前程充满了期待,但同时又有些犹疑不定,考试能不能顺利录取还是一个问号。

图片

孟浩然此时已经40来岁,这次考试也是他步入仕途的重要一搏,因此他非常谨慎,也更加敏感。路途中遇到下雪,也更加增添了他客行异乡的羁旅之愁。

诗歌开头两句“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是具体交代赴京赶考的时间。从家乡襄阳出发,到达京城长安,路途遥远,此时正是一年的年尾,也就是隆冬。

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说“秦京”。“秦京道”就是通往长安的大道。“岁暮”也就是年终岁尾。此处为后面的下雪伏笔。

图片

接着三四两句“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写连月的阴暗直到下起大雪。这里是紧接前句的“岁暮”,年底大雪纷飞,山岭河流都被积雪覆盖。

句中的“穷阴“是指连续的阴雨天。“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是每月的第一天。雨雪纷纷,连月不止。上联写“赴京”,此联写“遇雪”,点题。

五六两句“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描写雨雪中鸟雀的艰难处境。远行的大雁降落到沙洲上,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由于大雪覆盖,它们几乎寻找不到食物。

这里写落雁,用一个“迷”字,是指觅食不得而迷失了方向。用一个“噪”字突出乌鸦叽叽喳喳的啼叫,饥饿难忍。

图片

最后两句“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是诗人抒发自己异乡为客的孤独忧愁。诗人独自远行在他乡的路上,在风雪中久久伫立,举目无亲,四野无人。

一个“空”字,突出了思绪的茫然无措。站立在天地风雪之间,一个人是多么地短暂和渺小。不由得一阵伤感,取得功名利禄又如何,这次科举考试到底有没有参加的必要?

孟浩然为了进入仕途,曾经拜访干谒过王维和张九龄,可以说已经是碰了一鼻子灰。这次参加科举考试,他没有多大的把握,内心也是很不情愿的。

其实前面的诗句“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也是一种比兴的手法,在这里诗人明面上是写鸟雀的艰难,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困惑和忧愁。

图片

总的来说,孟浩然赴京赶考,途中遇雪,写下一首咏雪诗。诗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命运,又不便明说,因而借雪抒情,托物以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