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县申县 “春申”源出新解——楚考烈王记事㊶

寿春县申县  “春申”源出新解
——楚考烈王记事㊶
沈国冰

如果你不记得申国,不要紧,那你一定记得“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

1

周幽王姬宫湦毫无底线地宠溺来自诸侯国褒国的美女褒姒,不惜挥金如土“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把诸侯们搞得灰头土脸,让西周的诸侯们恨得牙痒痒。

周幽王姬宫湦这个大情种,分明摆出了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架势。

彼时,深陷褒姒温柔乡昏了头的周幽王姬宫湦,还并未意识到,他即将付出无法承受的惨痛代价。

谁都没有想到,为了讨好褒姒,周幽王姬宫湦作出了一个举朝皆惊的疯狂决定:废除王后申后、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申后是西周诸侯国申国侯申侯的女儿,太子姬宜臼是周幽王姬宫湦和申后所生嫡子。

姬伯服是周幽王姬宫湦和褒姒所生的儿子。

周幽王姬宫湦还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已经对他冷眼相向,睥睨的眼神冷傲且杀气腾腾。

他就是申国侯,周幽王姬宫湦的老丈人,王后申后是申侯的掌上明珠。

图片

如果说此前,无论是“千金买一笑”还是“烽火戏诸侯”,申侯还能容忍。

周幽王姬宫湦既废王后又改立储君,彻底踩到了申侯的底线。

父亲一怒为女儿。

怒不可遏的申侯联合犬戎发动兵变。

诸侯们看见漫天狼烟却按兵不动。申侯和犬戎杀进镐京,一杀周幽王姬宫湦,再杀新太子姬伯服。

犬戎首领一眼便看见躲在血流成河的王宫里,花容失色、瑟瑟发抖的褒姒

犬戎首领一把将褒姒掠上战马,如同一阵狂风,消失在大漠深处。

褒姒,从此不知所踪。

姬宜臼即位,史称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启东周。

不过,也有史料记载说,彼时的申侯并非申后的父亲,而是申后的哥哥。

无论父亲还是哥哥,能为女儿(妹妹)申后这样出头,血洗西周王庭,且把申后扶上太后之位、把姬宜臼扶上周王之位,独有血性远不足以成事,还需要大智大勇的通天本领。

东周的开启,申侯立有不世之功。

从此,东周朝野和诸侯们,对申侯刮目相看了!

申国,从此名满天下。

图片

2

周武王灭商,西周初年,大封有功的王族和异姓有功之臣。

在汉水以北、大巴山、大别山一带,周武王分封和建立了一系列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以姬姓以及姻亲为主,包括申国、邓国、随国(曾国)、长国、唐国、息国、蔡国、应国、沈国、贰国、房国、蓼国、轸国、州国、绞国、郧国等。

水之北,阳也。汉水之北,谓之汉阳。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阳诸姬”。

学界考证,“汉阳诸姬”一共有十八个诸侯国。学界也有考证,“汉阳诸姬”一共有三十六个诸侯国。

“汉阳诸姬”扼守着“随枣走廊”。

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连接着中原的南阳盆地和南方的江汉平原,其中枣阳在通道的这一端,随州在通道的那一端,故名“随枣走廊”。

西周和东周时期,“随枣走廊”是周人南下和控制汉江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楚人东出北进的主要通道。“随枣走廊”还是周王室运输铜锡矿料战略大通道上的重要一段。

当然,“‌汉阳诸姬”并非仅限于姬姓国家‌,而是包括与姬姓有各类姻亲关系的诸侯国。并不是指所有诸侯国都必须姓姬,包含了与姬姓有姻亲关系的诸侯国。

比如,申国,姜姓,就在“汉阳诸姬”里面。

图片

申侯联合犬戎起兵攻杀周幽王的时候,得到了姬姓的曾国(后来的随国)的响应和支持,因为有功于东周,随国(曾国)成为“汉阳诸姬”之首,申国成为“汉阳诸姜”之首。

周王室分封和建立“汉阳诸姬”,一开始是为了防御“淮夷诸嬴”。周穆王击败“淮夷诸嬴”,解除了“淮夷诸嬴”的威胁后,“汉阳诸姬”的任务变为守卫青铜大通道。后来,南方的楚国开始崛起,“汉阳诸姬”的任务又变为防备楚国。

随(曾)国是“汉阳诸姬”最强大的诸侯国,也是“汉阳诸姬”的核心和灵魂。

楚武王三次伐随,看起来似乎每次都有摆在明面上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未必如此。周王朝和包括随国在内的“汉阳诸姬”心里都明白,楚武王攻打随国的真实意图,首要目标是控制铜绿山战略资源铜矿,其次是打通东进北上的通道。

随着楚国的崛起和周王室的衰微,楚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一以贯之的不懈进取和努力,“汉阳诸姬”要么被楚国击败,要么成为楚国的附庸,要么被楚国吞并纳入版图。

“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降服了“汉阳诸姬”,楚国不仅控制了汉江流域战略资源铜矿,同时打通了东进和北图中原的战略通道。

楚国的崛起和争霸中原的宏图,很快就要实现了。

图片

3

商王武丁征伐南方,封其后裔于权,建立子姓诸侯国权国,奉命镇守南疆。权国封地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门市境内。

商灭,周替。

因为权国地处偏远南方蛮荒之地,且具有镇守南疆的重要作用,周武王对权国进行安抚,权国于是归顺周朝,得以保留封地和爵位,仍为权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并奉周王之命镇守南疆。

权国成为“汉阳诸姬”重要成员之一。

因为权国处于楚国之南且紧邻楚国,楚国崛起后,权国成为楚国向南扩张的绊脚石。

楚灭权之心,数任楚君磨刀霍霍。

别看权国面积不大,实力却不小。

权、楚之间,进行了长达一百余年的缠斗。

公元前767年,楚武王熊通终于击败权国。

彼时,东周是第二任周君周桓王姬林。周桓王个人能力很差,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示强,根本不遵王意。

早在公元前704年,熊通开诸侯之先河,称王,此为大名鼎鼎的楚武王。

图片

楚武王熊通擅自称王,一时让天下诸侯侧目。

平庸的周桓王竟然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默认之。

周桓王的无能,无疑更加助长了楚武王熊通的嚣张。

楚武王熊通似乎认定周桓王软弱可欺,于是一举吞灭了权国,把权国故地纳入楚国版图。

在楚武王攻灭权国的过程中,楚国贵族斗缗立下大功。斗缗满心期待着楚武王一定会把权国分封给他,让他

实现当上国君的梦想。

然而,斗缗的期待只实现了一半。

楚武王的确没有亏欠立下灭权大功的斗缗,真的把权国故地封给了斗缗。

但是,斗缗却不是权君,而是权尹。

楚武王熊通设置的不是权国,而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的政权设置模式:权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权县,诞生了。

图片

4

县,悬也。

县这个字,始见于西周的金文,古字形似一个人悬首于木的样子。

县字的本意是悬挂,是悬的古字。后来,引申为维系、差别大、距离遥远等。

县制,意为“地方政权直系中央”。还保留有“挂”的原意。

县,远悬在外,但悬于国君的手中。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嬴任好。据此,中国的县制创设要早于郡制的创设。它们共同构成了郡县制的起源。

郡县制最终成型于秦汉,隋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郡县制。

郡县制是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地方政权行政制度。

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国君(王)、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血脉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同时也是中国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制度的标志。

鲜为人知的是,春秋时期,县比郡的建制高。也就是县大于郡,县下设郡。进入战国之后,慢慢演变为郡大于县,郡下设县。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

县以下设乡、里、亭。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为治安组织兼顾公文传递事宜。

汉高祖刘邦,曾经就是泗水郡下辖沛县的泗水亭长。

所以,不要嫌弃亭长职务低下,只要不懈努力,只要抓住每一个机遇,貌似可以像刘邦那样,最终成为高祖皇帝。

图片

郡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受中央节制。郡尉,负责全郡军事。郡监,负责监察。

秦统一六国后,出现了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分封制和以廷尉李斯为代表的郡县制之间的激烈争论。

秦始皇嬴政最终选择了郡县制。于是,秦朝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从秦朝开始,郡的建制大于县,郡下设县,也就是郡辖县。

秦始皇嬴政之所以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就是因为嬴政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己的军队,官吏由诸侯任免,税收全部归封国所有,君王对诸侯的话语权和节制权大大削弱。有异心和野心的诸侯国,还经常和王室分庭抗礼,诸侯造反也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而郡县制,可以根本扭转分封制的所有弊端。郡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县的长官由郡守任命且报皇帝批准。郡、县长官,不可世袭。这样的话,郡、县长官直接听命和效命皇帝,会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同时,郡县没有自己的军队,税收除了留存大部分上缴。

这是嬴政极力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因。

然而在嬴政时期,围绕分封制、郡县制的争论从未消停过。“焚书”和“坑儒”的导火索,就是分封制、郡县制的争论而引发。

嬴政以为,郡县制可以保证国家的永固。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当陈胜、吴广大泽起义,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席卷全国,居然没有一个郡守、县令誓死效命皇帝。也许秦二世心里在想,要是有亲戚诸侯该多好!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汲取了秦朝覆灭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模式。这样的话,当有人造反的时候,就会有诸侯国挺身而出,不至于重蹈秦朝“没有亲戚救场”的覆辙。

事实证明,刘邦是英明的。因而当淮南国王英布造反时,很快就被平定了。

图片

5

申国,为东周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因而成为“汉阳诸姜”之首。

申国,为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初封之时,位于西周的西边,为西周镇守西部边疆,史称西申国。

周宣王时期,赶走了谢国(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改封申国于谢国故地,史称南申国。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申国(南申国)后,设置莘县。莘和申通假,莘县即申县。

申国(南申国)被灭后,申人东迁至今河南省信阳市,后来在楚平王时期复国,史称东申国。

申国,成为申姓的起源。

这就是历史上申国的变迁。

申县,被保留于楚国的版图内。

图片

6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元年。

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赐淮北地十二县作为黄歇的封地,封号春申君。

春申君的“春申”,究竟是何意?源出于何处?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止,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论。

学界所持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从“春申”字面蕴意来解读“春申”的含义和源出。

黄歇的封地“淮北地十二县”,究竟是哪十二个县,因为史料的缺失,至今也无定论。但是,寿春县和申县,毫无疑问是在“淮北地十二县”之列。

众所周知,寿春县由下蔡县改名而来,曾经的蔡国都城,声名显赫不减当年。申县由申国而来,曾经的申国,声名显赫亦不逊当年。

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作出这样的推断:

彼时,当楚考烈王赐号黄歇时,选取了“淮北地十二县”中,最有影响力的“寿春县”和“申县”的“春”和“申”,以此作为黄歇的封号。

“春申君”据此得名。

这或为“春申”的蕴意和源出。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4年12月24日)

配图  陈彬 张越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相关文物部门、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