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的忙碌结束后
不少人喜欢“喝点酒助助眠”
有些人甚至靠酒精“催眠”入睡
喝酒真的有助于睡眠吗?
01
酒精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睡眠?
研究发现,酒精的作用非常复杂,既有短期“帮助”也有长期“危害”。
让人快速入睡
酒精具有镇静作用,它通过作用于大脑神经递质(如GABA,主要调节大脑抑制性神经元)使人感到困倦,似乎可以帮助一些难以入睡者快速入眠。但这种效果并不自然,相当于人为“压制”了大脑的觉醒状态。
增加浅睡眠比重,抑制深度睡眠
睡眠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深度睡眠和REM睡眠是决定睡眠质量的关键阶段,深度睡眠帮助身体恢复,REM睡眠则负责情绪调节和记忆整合。然而,酒精虽然能让人快速进入浅睡眠,却干扰了“深睡眠阶段”,显著减少深度休息时间。
阻断REM睡眠
喝酒后,大脑的REM睡眠比例会显著下降。REM阶段可能延迟出现甚至中途被切断,而REM睡眠不足会导致次日起床后疲倦、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等“宿醉症状”。
更容易夜间醒来
酒精的代谢通常需要数小时,当身体分解酒精时会导致生理兴奋,比如心率加快或体温波动,这种效应特别容易在半夜或凌晨发生。即使你能快速入睡,后半夜很可能会频繁醒来,甚至感到焦躁或口渴。
02
为什么喝酒难以带来“高质量”睡眠?
先来看看高质量睡眠有哪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睡眠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标准:
快速入睡(通常15-30分钟内入睡为佳)。
维持整夜睡眠(中途醒来次数较少)。
充足的深度睡眠(深度睡眠的时间占全夜睡眠的比例合理)。
感到身心恢复(醒后神清气爽,无疲惫感)。
而酒精虽然表面上满足了“快速入睡”的这一标准,却彻底破坏了后续的睡眠结构,尤其是深度睡眠和REM睡眠的正常运作。即便你通过饮酒入睡,整个睡眠往往是“混乱且浅薄”的。
喝酒后的人即便能睡满7、8小时,次日起床后仍会感到疲惫不堪。这是因为睡眠的恢复质量并非由时间单独决定,更重要的是睡眠结构的完整性,而酒精对此干扰十分明显。
03
正视“喝酒助眠”:科学认识才能改善睡眠
不要将酒精作为睡眠工具
酒精不是健康睡眠的真正帮手。它可能会短期帮助部分人快速入睡,但也容易导致“入睡快、醒得快”的情况,明显降低睡眠质量。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长期“睡前喝酒”的习惯,可以逐渐减少酒精摄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
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固定作息:保持规律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培养生物钟节律。
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酒精、咖啡因、尼古丁等。
良好的睡眠环境:房间安静、温度适宜,尽量避免光线干扰。
控制睡前行为:避免在床上玩手机或看屏幕过久,屏幕的蓝光可能延迟睡眠启动。
反思睡眠问题背后的原因
如果睡眠困难持续,不妨考虑从根源入手分析,如心理压力、焦虑或其他生理疾病,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专家介绍
虞洪
中共党员
精神卫生科主任
主任医师
擅长:对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重性精神障碍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理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
名医门诊:周二下午(失眠名医门诊)
专家门诊:周一三四五上午(精神卫生专家门诊)
韩玉青
精神卫生科
主治医师
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诊治。并擅长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科门诊:周二、日上午,周四、五下午
心理咨询门诊:周四上午,周日下午
供稿 | 方瑾琼
责编 | 杨璐
审核 | 来舒
终审 | 金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