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部《简明法汉词典》手稿展在沪展出

图片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新中国首部《简明法汉词典》手稿展暨主编徐仲年先生诞辰120年纪念展在多伦路开幕。展览以展示徐仲年先生编纂词典的文献为主线,包含大量徐仲年手稿及生前经常使用的文房物品,展现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历史与丰硕成果。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化交流先驱者,以其学术造诣和卓越贡献留下深刻印记。展览现场布置多个板块,全面呈现徐仲年在不同领域成就。1963年版《简明法汉词典》以及徐仲年向法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博士论文等学术成果原件,还可以看到他作为教育家的教案和汉译法试题等珍贵资料。

策展人马圣楠介绍,在编纂《简明法汉词典》过程中,徐仲年付出了巨大心血。他深知这部词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力求做到准确、全面、实用。他查阅大量资料,与同事和专家反复商讨修改,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典。其出版不仅为法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工具书,更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图片

1916年高小毕业后,徐仲年考入同济大学德文班第一次来到上海,次年,因战争缘故德文班中止。1918年他考入中英双语授课的上海青年会中学,学制四年。聪颖勤学的徐仲年由老师聘助批改作文簿,他也由此开始以笔名“丹歌”“徐丹歌”进行文学创作。

蔡元培等民国三元老欲效法欧美,以教育强国。他们在法国里昂设立了“里昂中法大学”,吴稚晖为首任中方校长——吴早期留学英伦及追随孙中山革命期间,长期得无锡徐家资助,因此他给青年徐仲年报考该校的机会作为报答。徐仲年一试中鹄,成为首批150名“半官费生”于1921年8月13日乘法轮“小都斯”号前赴法国留学。

1930年,徐仲年一举通过了他的博士论文《李太白的生平、时代和著作》答辩,同时著有副论文《诗人杜甫》和《红楼梦评介》。出色的成果让他成为文学院毕业生中唯一获得“非常荣誉级”优秀毕业生,获得里昂大学文学博士。这些论文和另一译著《中国诗五十首》先后在《法国水星》文学杂志上发表,连同他翻译的古诗《子夜吴歌》,在法国出版了单行本。

这些作品不仅风靡巴黎文坛,还在瑞士、比利时等法语国家出版发行。早在徐仲年留法后期,就开始在国内法语重要刊物《北京政闻报》上发表作品。1931年回国后,他在法语刊物,共有四个整版《上海日报》星期特刊上开辟并主持“今日中国文学”专栏,评介中国文学《上海日报》,他的法国太太则主持“今日之中国电影和艺术”,两人各占一个整版,不过因为胡不熟中文,所以选取资料和文章组织,往往是夫妇搭档。

图片

单论徐仲年专栏发文的内容,对于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介绍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唐代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还介绍节译部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厢记》《封神榜》《山海经》《唐人小说》《桃花扇》等。

专栏第一期,徐仲年就介绍了鲁迅和他的小说《肥皂》法语版,此后介绍了郭沫若及其作品《暮春》、创造社的王独清及其诗作。此后还介绍了丁玲、田汉、老舍、孙福熙、徐志摩、黄庐隐、孙席珍等作家及其作品;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汪亚尘、林风眠、吴作人、张倩英、陈晓南等画家;还有摄影家陈传霖、中国动画电影之父万籁鸣等。

多年后,其子徐大荧在探寻他的父亲足迹时了解到:法国里昂图书馆曾举办过一次馆藏百本精品展,《彼美人兮》是当时展览上唯一入选的中文图书。

开幕仪式上,虹口区文促会秘书长,文旅产业负责人、D52艺术空间负责人致辞,强调了徐仲年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以及展览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开幕展上播映由留法上海青年影人团队以徐仲年半自传小说《彼美人兮》摄制的同名短片特别版,让观众们借影像走进徐仲年的小说世界。展览期间,适逢虹口区多伦路主题市集活动,展览作为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了打卡换礼环节,吸引观众互动。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李婷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