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自己的“祖传奢侈品”,就产自江门这里!

老一辈人常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享有“一两陈皮一两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入方可以调百药、入膳可以调百味。

现如今,陈皮已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深受老广们的喜爱。不管是煲汤、炒菜还是泡茶都能看见陈皮的身影。



在很多市民的家里

陈皮被称为“祖传奢侈品”


图片
△陈皮是“广东三宝”之首。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广东人对陈皮的热情

弥漫在互联网不经意的交流之间

即使天公不作美,遇到阴雨天时

网友们照样有晒陈皮的妙计

🤭🤭🤭


图片


不经意间的一“晒”,晒出的是广东人的乐观与机智。


而当你问一个广东人,广东哪里的陈皮最“能打”?


十个有八个都会跟你说四个字:新会陈皮


图片


为什么是江门新会?


重阳节过后,新会盆地,东西风在深沟相撞,与河流、海水共同滋润出独特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显著的湿热、湿冷季节变化,使得新会柑果皮较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也造就了由新会柑所制成的“广陈皮”品质上乘。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流程包含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已形成“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独具地方特色炮制技艺。


在柑皮陈化过程会发生“湿陈化”,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陈化条件,使柑皮在陈化过程发生独特变化,这是保证新会陈皮品质的关键。 


图片


而新会柑作为新会陈皮的原材料,也被“识饮识食”的市民将用法发挥到极致。


新会柑有着别致的果香味,可以和普洱茶做成别具特色的柑普茶


就这样,从一颗柑,到一块皮,再到一盏茶,新会陈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图片


飘散在风中的柑香和茶香,成了江门游子心头的乡愁。


循着风的方向,香港青年梁伟钊回到了江门。


2013年,祖籍江门新会的梁伟钊辞去香港渔护署的工作,回到家乡江门创业。


他瞄准的,就是新会柑产业。


“在新会,每家每户都会晒一些陈皮,可以说陈皮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当时,我每次过香港,都有不少人让我带点正宗的新会陈皮,这让我看到了机会。”


图片


但创业之路并非顺风顺水,“头两年真的非常艰苦,很多项开支都超出了预算……”梁伟钊回忆。


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他,在一次跟客人的偶然沟通中,看到了转机。


刚开始,梁伟钊和团队做的是大红柑茶。


这种茶所用的大红柑,是新会柑完全成熟的形态,果皮色泽呈鲜红至大红色。加工后,大红柑果皮较软,皮厚,性温,味甜香。


采摘好的大红柑经过清洗、开果、晾晒果皮、填茶入柑等步骤后,成为口感醇厚的大红柑茶。


然而,当云南茶商们走进梁伟钊的办公室,他们的视线却被一罐体积更小的小青柑吸引住了。


图片


“那瓶是我们自己做的小青柑茶,在新会民间,有着悠久历史。”


小青柑可以看做是大红柑的“迷你版”,果皮呈现尚未成熟的青涩。


在每年七八月份,为了让后续新会柑果子成熟得更好,果农们会对柑树进行“疏果”操作,也就是控制新会柑结果的数量。


这样一来,有一定数量的青皮小柑被“疏”下来,浪费就太可惜了。


果农们发挥质朴的智慧,会在自家露台晒晒青柑、自制小青柑茶,已成传统。


图片


但一直以来,小青柑茶都是乡亲们自己农闲时的手作产品,没有形成商品化量产,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


云南茶商对这罐小青柑茶的兴趣,也成了梁伟钊团队赚到的第一桶金。


新产品一炮而红后,梁伟钊带领团队和当地村民,对小青柑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全流程优化。


他还投资自建果园,曾经“在江门拥有农场”的梦想,终于实现。


图片


大学时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到的知识,更是助力梁伟钊的创业路“走宽了”。


“陈皮发霉了还能食用吗?”“用玻璃罐储存陈皮合适吗?”


镜头前,他侃侃而谈,新会柑相关的知识信手拈来,一条条短小精悍的视频诞生,也更加打开了新会陈皮和小青柑的销路。


图片


镜头后,是数不清的汗水和荣誉。


梁伟钊不仅将农业作物病虫害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也会常常邀请华农的导师们到果园进行技术指导。


“有幸能成为一名广东省乡土专家,让我有机会结识全省各地的专家们,也能有机会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从种养殖业到观光农业,我们在农业道路上的眼界更加开阔。”


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以来,梁伟钊和团队至今已建立自营新会柑种植基地6个,面积约350亩。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劳动就业,也为周边果农提供种植增收及给与技术服务指导。


图片


细细想来,从课堂上学习农业知识再到现实中运用,从考量放弃稳定工作到勇敢在创业沉浮中奋勇一搏,梁伟钊的个人成长,如同那柑皮翻晒陈化的过程。


战胜潮湿时节可能产生霉变的风险,迎来南方艳阳天的明媚。

2023年,新会柑鲜果产量达15.03万吨,产出柑皮约7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从2010年不足1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230亿元,带动超7万人就业创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

今年,江门新会区的新会柑鲜果产量预计产量更将达18万吨,同比增长超20%。

图片

“小陈皮”成长为百亿“大产业”,背后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实践。


又是一年柑橘丰收,又是一年陈皮飘香。


像梁伟钊这样的有为青年,带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和加入新会柑产业。


借助此前在农业种植技术指导方面的丰富经验,梁伟钊计划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融合,构建侨乡农产品“种植-生产-电商直营-人才培养转化”的经营模式,并联动高校协同创办农村电商产业学院,培养本地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


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一员,他也将与更多有志青年一同,持续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家乡的柑香和茶香,从此不再止步于回忆中,而是浮现于亲眼所见,鲜活于亲手劳作,愈发真切。



来源:综合大湾区之声、新会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方+客户端、广东共青团
责任编辑:叶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