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一年仲冬始,棚户区一片腌菜风景:墙边挂的、地上晒的、弄堂吊的都是菜,空气也弥漫着菜体香。母亲从外面回来,有人抬进一筐叶子支棱、绿得晃眼的雪里蕻。随后母亲坐在门口,去掉一棵棵菜的枯叶长根,并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在弄堂里支起竹架子、拉上绳子,把菜扒拉开,一棵棵挂着晾晒“杀青”。经过几天朝摊夜收,雪里蕻收敛起翠绿色泽,似软非软,叶子蔫得耷拉着散发清冽味道。晒好收回的雪里蕻,体量比先前少了,母亲搬出洗净晾干的几个大缸,按照一层菜一层粗盐依次铺设。为压得紧实,母亲用手使劲按压,然后我洗干净脚爬到缸里,双脚使劲踩踏。踩出空隙后,妈妈继续铺放一层菜一层盐,我继续踩踏。起先又蹦又跳好玩,踩着踩着,脚底板冻得冰冰冷,还被粗盐粒硌得痛,我咬紧牙继续踩,缸里的菜越铺越高,脚下有“吭嚓吭擦”声,挤压出的菜汁水青翠碧绿,浮着白色泡沫,母亲说踩熟了,我跳出缸。听老人说:“踩了腌菜,整个冬天不生冻疮。”我脚可真不生冻疮,赶忙把双手伸进浮着白色泡沫盐水里,可手还是年年生冻疮。在我记忆中,腌菜在平民百姓家是极平常且不可或缺的事。其实,我国腌菜历史悠久。《周礼·天宫》有:“大羮不致五味,铡羹加盐菜”的描述,是最早的腌菜文字记录;《诗经》也有腌渍菜记载,表明当时人们已知道,通过腌制方法保存食物。“鲜美只因霜雪来”的雪里蕻,又叫雪菜,历经霜打沐风雪,茎干逐渐变紫红色得名“雪里蕻”。霜重雪深,诸菜冻损,唯其“雪时反茂”愈加鲜嫩,有“霜不老”之称。新鲜雪里蕻味辛辣苦涩,不宜食用。腌制后,口感变好,味道变佳,有顺口溜赞之:“百年历史春不老,慈禧吃了都说好”,“春不老”就是雪里蕻,有说从宋代开始,也有说从明代开始出现在人们冬季餐桌上,成为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大雪严寒的冬天,蔬菜特别稀少,价格也昂贵。贫穷人家对腌菜钟情至极,上顿吃,下顿吃,从冬天一直吃到开春,乃至初夏,是吃腌菜长大的。淡淡清香氤氲扑鼻的雪里蕻,口感咸鲜,是“最下饭”的小菜。喝白粥、泡冷饭,偶尔吃顿面条,就一盆原味或油炒的雪里蕻,足以胃口大增,齿颊留香,心满意足。解放后,爸爸进了工厂,虽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也离不开雪里蕻,是餐桌上的“百搭”。妈妈随便买点什么,都是最好的搭配。比如:雪菜毛豆、雪菜豆腐、雪菜炒鸡蛋、雪菜笋丝、雪菜肉丝、雪菜黄鱼、雪菜豆瓣汤……荤素做馅做汤均可,道道脍炙人口。我最喜欢雪菜炒肉丝,肉丝细嫩,雪菜爽口,咸鲜微辣的口感,是我读书时中午最好搭配,热水泡冷饭,是增加食欲的美味下饭菜。夏日从缸里掏出雪里蕻,挤干放竹笾里晒出霉干菜。用霉干菜扣肉,肉质软烂,肥而不腻,霉干菜芳香味浓,可是一道美味佳肴,还不易变质。下顿放饭锅内热一下,再配一碗漂着葱花的酱油汤。最可口的是泡在肉汁里的霉干菜,油胖胖的,吸尽肉块的精华,美极了。“咸菜之王”雪里蕻,因“腌制的食品对健康有害”,现在市场售卖少多了。其实,雪里蕻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味美、开胃消食、增进食欲的功能;还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醒脑提神、解除疲劳、明目利膈、宽肠通便的功能。据研究发现,雪里蕻“抗癌效果最好的二十种蔬菜”之一。故有“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之誉。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有它的道理;再说,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想吃的,就是需要的;美味不可辜负也。“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