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游客:挺生活化的,第一次来这儿,因为一个咖啡店。 游客:它的外在和里面这个反差挺大的。 游客:航天这个主题本身体验起来也挺有趣的。 游客:它引进了一些新的元素之后,不仅可以利用新的元素去吸引客源,而且旧的元素还能让大家去熟悉和知道。
刘强:你看这边上,这个是1号厂房,那边是3号、2号。这几个以前都是生产卫星的大厂房,龙门吊吊着这个卫星载件,去组装、集成包括测试,运到酒泉那边就发射了,东方红卫星就是从这块诞生出来的。中国大概有400多颗卫星,包括载人舱,基本上都是从这块出来的。我们把这块地重新拿下来了以后,把厂房改造成了现在这个业态。主要还是围绕海淀区的产业服务,边上的这些其实都是商业的一些配套空间,比较有调性的商业,变成了一个小的网红店集聚地。这个空间不到3万方,其实很小,是一个小而美的空间。
刘强:这个地方是我们改造的卫星厂3号厂房,它本身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整装车间,同时也是工业遗产。我们本着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您看到的现在的砖墙,其实就是当时这个整装车间的红砖墙,也印记了我们举全国之力去做东方红卫星的这么一个历史阶段。现在这个车间里面引入了一家叫海杰亚的公司,做肿瘤消融技术,这个空间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形式了。
江兴通:这就是当年东方红的那个整装车间,看,这个层高非常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当时来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我们等于是在房子里面盖房子,这三个舱现在正在安装硬件设备,将来有动物实验、培训都可以在这里面做。外面是观察窗,全国各地的医生来了以后可以在这儿观摩学习。
江兴通:其实在这之前也一直在寻找场地,后来第一次来看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地方跟我们高度契合。园区门口就是地铁站,上下班非常方便,地理位置非常好,吃饭什么的都很方便。航天历史上那么重要的一个地方,大家每天来这边上班的话,会觉得有一种使命感。我们签约比较早,但我们是最后一批进来的,因为我们花的时间比较长,花的心思比较多。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特别想装修好、利用好它。
刘强:一个核心就是修旧如旧,第二其实就是能够把以前园区的航天文化持续的传承下来。第三,未来入驻产业对空间的需求我们做了重点设计,比如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挑高,什么样的供电,什么样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对这块做提前规划。后面还有一些我们周边居民对园区的商业服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内容。它其实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既能满足入驻企业对空间产业的需求,又能满足商户的需求,还能满足周边居民对这块空间的需求,它形成的是一个生态圈。
胡琪悦:我们园区特别注重文化的保留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教育,5号厂房“‘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的开放和“两弹一星”精神研学基地的落成,对于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建设党史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教育重要基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胡琪悦: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方红广场,它是东方红卫星72棱面体的映射。到了晚上会有很多颗星星点亮起来,很多孩子会在这儿去找哪一年是哪颗星星。我们这个园区城市更新之后,它不仅仅承载了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它还是一个小而美的、32个非标主理人聚集的休闲街区,同时我们也在满足周边社区品质生活的需要,所以非常欢迎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前来游玩。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路瑶 王紫宁(实习)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查看原图 1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