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各单位都忙着盘点总结,给即将过去的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对于中国经济,很多人也很关心,到底这些年发展的成色如何?
国务院新闻办12月26日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为我们揭晓了答案。这场历时两年多、动员210多万普查人员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家底,勾勒出中国经济振奋人心的发展图景。
“五经普”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3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普通人而言,单看这一数字,可能缺乏直观感受。但如果我们与五年前加以对比,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018年末,这一数字刚刚突破90万亿元。五年间,从90万亿元出头到接近130万亿元,中国GDP总量长出的“个头”就有30多万亿元,这一成绩着实令人惊叹。
有人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仅看一年的表现,似乎变化不大;但观察五年累计的结果,就能发现不寻常之处。
以中国经济今日的庞大体量,恰如一艘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巨轮。很多坐过大型邮轮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船越大,开起来越平稳,乘客甚至察觉不到船在缓缓移动;只有当看到离岸边越来越远时,才会恍然大悟,巨轮早已远航。
这也说明,经济发展不怕步子慢一点,只要稳步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终将至千里。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我国经济总量的平稳增长,显示出国力的日益强盛,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老百姓。拿就业来说,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比2018年末增长了52.7%,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长11.9%……经济活跃,参与市场活动的经营主体增多,老百姓的“饭碗”自然端得更稳了。
与国人的司空见惯相比,更惊讶于中国发展变化的,是随着我国入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放宽而涌入的外国游客。透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短视频,越来越多人看到中国正在“穿越”到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手机轻轻一碰就能支付、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便捷无比……新技术、新应用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且速度快得让人难以想象。
这背后,与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2018年增长9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专利申请量15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4万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63.6%和65.1%;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研发势头强劲,成果大量涌现,科技创新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众多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即便是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可能也通过中国的“出口新三样”,感受到了这个制造业大国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普查结果揭示了这一点: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达到6.5亿千瓦、1.4亿千瓦,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4.9倍、7.4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而且为全世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中国贡献。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没少遇到困难挫折。“五经普”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告诉我们,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有底气、有实力迎接挑战。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终将长风破浪、直济沧海!
(文丨己未)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