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许多人尝试通过间歇性断食或生酮饮食等方法来减肥和改善代谢。然而,当我们谈论这些饮食方式时,往往忽略了体内复杂的能量管理系统。近日,厦门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细胞在面对葡萄糖短缺时,优先利用谷氨酰胺而非脂肪酸作为替代能源的机制。这项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新陈代谢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代谢疾病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方向。
当人体处于禁食状态或减少进食时,并不会立即启动“燃烧脂肪模式”。相反,身体会选择悄悄消耗体内的谷氨酰胺来提供所需能量。只有当饥饿时间延长(超过8小时),才会逐渐开始利用脂肪储备,并且在极端情况下动用一些容易变性的蛋白质来补充能量需求。这一过程涉及AMPK(AMP活化蛋白激酶)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敏锐的能量传感器,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迅速响应并调节细胞内的能量平衡。
02
为了深入了解AMPK在低糖条件下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模型,分别标记了棕榈酸(一种脂肪酸)和谷氨酰胺两种物质,以追踪它们在饥饿状态下的代谢路径。实验结果显示,在处理开始后的短短2小时内,谷氨酰胺利用率显著上升,而棕榈酸的利用率则相对滞后。这表明,在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细胞会优先选择谷氨酰胺作为主要碳源,确保能量供给不中断。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AMPK激活后能增强PDZD8与GLS1之间的协作,加速谷氨酰胺的分解。具体来说,AMPK减少了葡萄糖饥饿MEF中纯线粒体的数量(这是由于线粒体与内质网ER或线粒体相关膜MAM结合增加所致),并通过磷酸化修饰激活新型底物PDZD8。这种磷酸化事件解除了PDZD8的分子内抑制,使其能够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1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谷氨酰胺的分解,早于脂肪酸的氧化利用。
谷氨酰胺分解对于维持细胞能量稳态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GLS1似乎始终处于底物不饱和的状态,这意味着它随时准备处理更多的谷氨酰胺。此外,谷氨酰胺分解还在其他生物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促进免疫反应。LPS(脂多糖)可以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然而,AMPK作为一种强效的促炎反应抑制剂,其激活可以在LPS治疗前提供额外保护,增强GLS1抑制剂对LPS诱导死亡的防护效果。
03
本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细胞机制——AMPK-PDZD8-GLS1轴,在低血糖条件下扮演着维持能量平衡的关键角色。当身体暂时缺乏葡萄糖时,这个机制会启动,优先使用谷氨酰胺作为替代能源,确保细胞有足够的能量继续正常运作。科学家们希望随着对该复杂代谢网络不断探索,能够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来应对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参考
Li, Mengqi, et al. "AMPK targets PDZD8 to trigger carbon source shift from glucose to glutamine." Cell Research (2024):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