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恒明健康知行社”第3期活动的落幕,我们见证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交流盛宴。本期活动亮点,邀请了北京电视台资深导演毕铭与“共读百本健康书”领读人、恒明读书会发起人邱恒明展开深度对话。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与10多位书友汇聚一堂,分享了对于知识与健康、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各自见解,也点燃了参与者的学习热情,为恒明读书会“2025年书香中国行,健康中国行”的美好愿景增添了一份动力。
在过去20多年的职业探索中,邱恒明始终在搜索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追求心灵的归属感。2022年某个瞬间,当他口中脱口而出“读书人”三个字时,就像寻得了灵魂深处的共鸣,这份认同成为了他自我启迪的源泉。此后,邱恒明全身心投入到了他所倡导的“生命阅读法”中,携手30多位共同发起人用心耕耘“恒明读书会”这一有趣有料、真诚平等互动的平台。
对于邱恒明来说,读书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与一项技能,更是激发生命蜕变的重要途径。
恒明健康知行社是恒明读书会继恒明科创读书会、恒明美好企业读书会之后,开辟的第三个分支。第1期线下沙龙“中国农科院双蛋白科普”,第2期“明德内观实践分享”,到第3期邀请到北京电视台资深导演毕铭,与恒明读书会发起人邱恒明深度对话,次序推进。
“与恒明共读百本健康书”项目开展以来,工作日邱恒明每天早上6点30分-7点30分线上直播,持续了大约100天,截至12月27日,共领读完14本书。把14本书从家中背到30公里开外的活动现场,悉数展开时,邱恒明分享的第一句就是:没有失望,依旧认为这些书都是好书,值得认真翻阅。
毕铭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资深财经记者、导演及制作人,深耕于财经人物访谈、 财经人物纪录片制作以及大型活动的策划与执行领域。曾担任《财智人物》、《谁在影响我》、《影响者》等多档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的策划与导演,成功访谈了上千位杰出企业家,为观众呈现了众多精彩纷呈的财经故事。自2004年起担任北京大型财经人物“北京影响力”评选活动的主创、 策划及导演。
在对话中,毕铭问邱恒明:为什么会从采访、写作大跨度地转型为读书推广人?职业生涯20多年都那么爱读书,如何保持读书的热情和专注度?过去100天直播共读的14本书中,哪本是自己最喜欢的?
邱恒明回顾了20多年的职业经历,2022年前后在找自己的职业本色时,“读书人”三个字直击内心,在总结及推广原创的生命阅读法,在创建并运营恒明读书会过程中,他越加坚定了“读书人”这一角色。邱恒明说,读书,最本质的作用是触发生命的蜕变。
“生命阅读法旨在通过个人成长、组织成长、生命科学和心灵蜕变等方面的图书,帮助个人在成长、探索和完善自我的路上获得引导和指导。生命阅读法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探索的方法,让我们了解自己,开启自我改变和成长的旅程”。
何以对阅读有着如此深刻的热爱?
邱恒明坦言自己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他对阅读的热爱比起许多人来得晚些。缘起于大学时期,当他首次踏入那拥有丰富藏书的校园图书馆时,内心便被强烈触动。或许是中小学时期,因成长环境所限,封印了他酝酿已久的读书热情。邱恒明甚至有时会思索,这份对阅读的执着是否源于一种深藏于心的个性,或许,这也算是宿命的巧合。
热爱阅读,不仅需有旺盛的好奇心,更需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与宁静的心境。对于一直以来热衷于读书的人而言,更需要的是一种不急于求成、不图短期利益的态度。
毕铭让邱恒明从14本书里再选出自己的最爱。邱恒明推荐的是杨定一的《疗愈的饮食与断食》。
《疗愈的饮食与断食》这本书帮助他戒除了对饮料的偏爱,杨定一在书中推荐断糖饮食或少吃糖分含量多的食物,让邱恒明找到了何以超重的根本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促使他形成了每周进行一日断食的健康习惯。更为根本的原因,邱恒明对于杨定一的著作情有独钟,几乎每一本杨氏的书都让他爱不释手,迄今为止已经津津有味地阅读了其中的12本。(毕铭与邱恒明的详细对话,见“邱恒明”视频号)
以下是具体书单。
1、《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
作者西恩•西洛克,心理学教授,专注于研究人类表现的一流脑科学家,获得运动机能学和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记住四个结论:把身体作为让我们感觉更好的工具;把身体作为帮助自己思考的工具;利用身体来培养头脑;把身体作为理解他人体验的工具。
2、《运动改造大脑》
一般人都知道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很少人会认为锻炼对头脑有益。作者约翰•瑞迪是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瑞迪说,他竭力要证明的观点是:对优化大脑功能来说,运动是唯一最有效的工具。这是他收集数百篇学术论文得出来的。
3、《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
从科学角度讲营养,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但最后导向吃得少、吃得简单,及建议尝试断食。把饮食习惯当作疗愈,书中最后的结语说:从最重的层面进行转化,跟上整体的转变。
“经过全部生命系列所建立的理论基础,一个人投入练习和领悟,并透过各式各样疗愈的饮食、运动和断食来转变身心,可以不断为身心做个净化,让我们能加快脚步配合地球的转变。”
4、《不被定义的年龄》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歧视极其严重。
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心血管问题和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更多受到社会文化中内化的消极年龄观念的影响。是时候要重新认识,要重塑积极年龄观了。该书的核心观点是:拥有积极年龄观,能多活7.5年。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保持警醒,很多时候的念头、看法和行为,都可能在老年歧视。
5、《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这是建立在一项针对中国130个村庄非常详尽的饮食和健康调查基础上,完成的作品,有世界影响力的调查报告。
“对于我们最常见的许多慢性疾病来说,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比我能给他们或为他们所做的任何事都更重要”。
“现在已经很清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已到晚期的心脏病、糖尿病与几种癌症,以及其他几种退行性疾病,都能借由饮食扭转病情。”
6、《精力管理》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快乐的关键。记住精力的四个来源: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如何对它们进行协调管理、综合统一管理是我们的一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意志精力。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了,意志精力的关键动力在于性格品质,也就是如果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信念,那么它的精力就源源不绝。
7、《身心智慧:费登奎斯文集》
作者费登奎斯之前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在居里夫人实验室工作过,后来完全从事身心开发工作。费登奎斯方法是在做身体潜能上做开发,通过身体影响心理,影响精神。
“无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如何或有着怎样的局限,他都可以成长、改变、提高、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决断能力的人。”
8、《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用现代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中医、解释针灸,解释人体的经络系统,有一定的开创性。
作者张长琳教授是一名生物物理学家,既受过严格的西方科学训练,又熟悉根植于几千年文化的东方传统医学。该书的核心思想:人体系统对我们来说,多的是“看不见的彩虹”、“听不见的音乐”。张长琳教授认为,对人体的认识,中医系统、中国的道学可能更逼近于真相,而不是现代的医学。
9、《健康教练:人类健康的先锋守护者》
教练技术应用在健康领域最全面的论述,也可以说它是该领域最权威的作品,教人怎么担任好健康教练这一职责的经典书。
为什么需要健康教练?现在我们很难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很难做掌握自己健康的主人了。不管是营养、运动、睡眠,还是对人体的整体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都学不过来了。另外,我们被各种瘾症缠绕,脱身不得,不得不用外界的力量,促使我们做改变。
10、《人体生命医学》
作者潘德孚是土生土长的中医名家,1935年生,1960年自学中医,后师从方鼎如、胡天游、古振声三位中医名家。出版生命医道系列书,共9本。潘德孚对西医的批判观点非常鲜明,比如:现代西医是刻舟求剑;现代西医过度追逐市场;现代西医尚未形成一个像样的理论体系,是杂糅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并无理论体系的医疗怪物。
11、《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睡觉相关领域最畅销的一本书。作者马修•沃克是英国科学家,探讨睡眠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发表科学论文超过100篇。
健康三要素——饮食、运动、睡眠,睡眠最重要,却没有那么多专家、作品来探讨。“一晚糟糕睡眠所造成的身体和精神损害之严重,会让那些因食物或运动缺乏而引起的损害相形见绌。”
12、《长寿的活法》
作者路易杰•冯塔纳是国际公认的医学科学家,也是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和人类长寿健康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他关于限制性饮食、断食和饮食结构的先驱性研究成果,为营养相关领域打开了新的篇章。他是5:2轻断食理论的奠基人。
什么是长寿的活法?“我们必须学会敞开心扉。利他主义、同情心和热情,是减少所有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有害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13、《经典中医启蒙》
一本有关中医的入门书。中医是一种实践,既重视传统文化和感受,又不脱离现实生活。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
健康就是“平常”,病在古代叫作“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常”是什么东西,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中医,它研究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作为生命,有病的时候要治,没病的时候要养生,最好长寿,能无疾而终。
14、《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
这是徐文兵与梁冬通过对话的形式,解析《黄帝内经•天年》而形成的作品。《黄帝内经》分三块讲天文、地理、人和。健康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黄帝内经•灵枢•天年》讲的就是“中知人和”,或者说“中知人事”。
要知己知彼。“彼”就是周围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对手、敌人。“知彼”就是掌握跟他们相处的方法。不过,在了解“彼”之前,最应该了解的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