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北山愚公移太行、王屋二山,今有白翎村新“愚公”肖业璋老人欲移家乡“蛮荒”之气,以助学奖学助力乡村培养人才。
走进韶山市杨林乡白翎村,满目葱茏印证了这里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不过因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这里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制约。
穷则思变。2020年的一天,家住长沙、年近九旬的原白翎村人肖业璋找到同族村民肖迪军,商议要做一件“小事”。
作为早年从白翎村飞出去的一只“金凤凰”,肖业璋老人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自学成才的励志榜样。年少家贫的他对学习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后来即使下放到农场,整日干养猪、种菜的农活,他也总是挤时间刻苦学习。经过不断学习,他逐渐成了财经领域的专家,并走上银行领导岗位。“他被评为全国建行自学成才的标兵,还被聘为高校财经专业的客座教授。”肖迪军一脸敬佩地说,“光是财经方面的书籍他就出版了四五本之多。”不仅自己学识渊博,肖老的9个儿孙也个个有出息。
肖业璋老人对知识的感受特别深刻。他深知家乡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也完全体会得到村里父老乡亲生活的艰辛。但通过自身艰难求学和奋斗的经历,他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对肖迪军说,自己不像大老板那样有钱,只希望为家乡建设“做点小事情”,发一点光,尽一份力。知道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家乡多出人才,通过知识改变白翎村下一代人的命运,改变白翎村的面貌。于是,第二年,“肖氏奖学金”诞生了。
2021年8月,在村委会会议室举行的白翎村第一届“希望之星”表彰大会上,第一笔“肖氏奖学金”向白翎村当年度金榜题名的高考学子发放。按照规定,凡白翎村具有农村户口的村民家庭,当年度孩子考上大学即可获得“肖氏奖学金”。奖励标准是一本5000元、二本4000元、特困研究生5000元。当年获颁奖学金的学生有6名,肖业璋亲自审定获奖名单并逐一给他们写信。在信中,肖业璋老人向孩子们表示祝贺,同时勉励大家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将来为家乡、为祖国多作贡献。
2023年8月18日,在白翎村第三届“希望之星”表彰大会上,肖迪军受肖业璋委托,向村里当年考上大学的11名学子发放“肖氏奖学金”。获奖者的增加让肖业璋老人多掏了腰包,他却更开心了。现场,肖迪军还向即将奔赴高校的学子和家长们宣读了肖老发来的微信。在“信”中,除了向获奖的学子表示热烈祝贺,肖业璋老人也祝愿大家取得“一年比一年更好”的成绩。他送给学子们3个关键词:(家国)情怀,(进取)毅力,(自主)创新。
肖迪军提议,白翎村近3年的“肖氏奖学金”获得者组建一个微信群,平时在群里可以互相交流学习鼓励,共同进步,“有空也可以联系一下肖爷爷,向他老人家汇报最新学习成果。” 村里的学子们也很争气,许多人学习成绩优异,还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他们纷纷向肖业璋老人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眼看着达到获奖标准的学子越来越多,有人建议是否对奖金总量和受奖人数进行限制。今年已经91岁的肖业璋老人却郑重表示:不限制。他只是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会对奖学金持续发放造成影响。为此,他特意召开家庭会议,像“愚公”一样交代儿女们:将来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把“肖氏奖学金”坚持办下去,不求任何回报。
有人说,肖业璋有点傻,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留点余钱安享晚年不好吗?何必“一根筋”地来做奖学这种劳心费钱又没有回报的事情。不过,更多的人却对肖老的行为表示钦佩,愿意以他为榜样,尽自己的心力来改变家乡面貌。肖迪军说,已经有白翎村的成功人士提出申请,愿意像肖老那样助学奖学,为村里打造“明天的太阳”。
如今,助学的“愚公”已经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并带动更多人走上这条道路。在村里,好学重教蔚然成风。
白翎村村规民约已经把重视子女教育写入其中,从约定和行动上以村风文明浸染家风家教。按照村规民约,村里对高考学子也将给予奖励。在白翎村,大多数考生家庭没有选择办升学宴,却非常乐意用一场“希望之星”表彰来“犒劳”自己。
记者 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