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这一天是天津地铁正式开通运营40周年纪念日, 同时,天津人熟悉的3路汽车也在南京路行驶了整整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公交迷”翟莹先生详解南京路地上地下交通的变迁历史,与听友共同追忆过往年代墙子河的交通巨变。
收
听
音
频
“1
公交3路车的曲折变化
提到沿墙子河行驶的公交线路,大家印象最深的非3路莫属了,这条路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沿南京路横贯市区,如今也是天津市区线路里拐弯较少的线路。但是这条线路最早并不是沿河行驶,也经历了多次延伸、调整、嫁接的过程。
1929年,广东商人丁志鸿创办了天津第二家私营的公共汽车公司“天津公共客座汽车有限公司”,开通了从日、法租界通往英租界方向的3条公共汽车线路。那时候有轨电车受合同线网范围的约束,不能超过以老城鼓楼为中心方圆6里的限制,因此,营口道以南英租界始终没有修建有轨电车。中国商人看准商机,开通公共汽车作为有轨电车线网的延伸和补充,在向“下边”租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公司最重要的一条线路就是从日租界河坝(今多伦道口附近)经马家口、英国菜市、小白楼、至大营门沿大沽路行驶的公共汽车线路,就是现在3路的雏形。这条线路当时配备黄色德国“飞德禄”公共汽车30余辆,为了适应租界商业娱乐等“夜生活”客流的需要,线路运营时间从早上7点到午夜1点,这个运营时长在现在也是难以想象的,这也充分反映出当时英、法租界的繁荣景象。
图1 | 墙子河边大营门站的公共汽车
1933年,中国商人又创办了“云隆功记公共汽车公司”,开通了从国民饭店途经小营门、大营门、下瓦房、小刘庄的汽车线路,配备 “雪佛兰”和“阿尔法罗密欧”牌蓝色客车8辆,运营时间、票价也与“公共客座”的线路相同。 “公共客座”公司凭借车多的优势,又开通了从国民饭店走现今建设路一站直达大营门的快车线路,因此在30年代这两个公司的线路在英、法租界境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抢客大战”每天多次上演,到了1936年“云隆功记”的“蓝公共”因竞争失力也并入了“公共客座”的“黄公共”。天津沦陷后,到了1938年9月1日,伪市公署成立“天津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收编了当时全市的公共汽车线路,这条走大沽路的线路也正式命名为“第3号线”,并调整为从马家口经黄牌电车道、英国菜市、小营门、大营门等站至下瓦房,因此3路在那时候也与下瓦房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这条线路也是当时天津所有汽车线路中客流最大,运营最稳定的一条线路了。
图2 | 1930年代初国民饭店的公共汽车站
1949年天津解放后,“第3号线”两端延长调整为从胜利桥(今北安桥)走大沽路至东楼,中途经过张自忠路、赤峰道、太原道、开封道、大营门、绍兴道、奉化道等站,全长5公里。另外同年的10月15日,又新开通了从下瓦房走现今大沽南路至灰堆的“第15号线”,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开通的第一条汽车线路,因此下瓦房也成为当时天津市区南部重要的公共汽车换乘的枢纽站。
图3 | 1949年3路示意图
接下来,再说说3路在解放初期还经历了一次嫁接,就是两条较短的线路合并成一条大长线的调整过程。1950年2月1日,开通了从小西关监狱经西关大街、南大道、南马路至东南角的“第9号线”公共汽车线路,这也是之后3路西半段的肇始。1951年4月5日,“第9号线”与“第3号线”合并成新的3路,从掩骨会经荣德里、西棺厂、西南角、南门西、南门、法院、东南角、百货公司、马家口、蓝牌电车道、赤峰道、总工会、利华大楼、人民政府、小白楼、大营门、绍兴道、下瓦房至东楼,线路全长8.7公里。在解放初三年恢复期,为了方便市民乘车减少倒乘,像这种两条线合成一条线的还有1路和4路,这三条大长线共同组成了当时天津公共汽车线网的核心线路。
图4 | 1951年3路示意图
此后3路的中途行驶路段和终点站又经过了多次调整,直到1954年11月1日,3路才安顿下来,调整成从西关西监狱经小西关、平安里、联兴里、掩骨会、荣德里、西棺厂、西南角、南门西、南门、菜桥子、儿童医院(第六女中)、宁家大桥、海光寺、南营门、鞍山桥、贵阳桥、教堂、第二游泳池、黄家花园、新华医院、小营门、浦口道、绍兴道至下瓦房终点站。撤出东南角、百货公司、马家口、大沽北路行驶路段,改走南门外大街、墙子河走向。特别一提的是,五十年代3路还不是完全沿着墙子河行驶,从贵阳路到新华路一段走墙子河南侧的西宁道、柳州路、西安道、成都道上南京路,过了小营门走三义庄境内的南昌路、绍兴道至下瓦房。
图5 | 1954年3路示意图
3路这种曲折的路径直到60年代才开始完全沿墙子河北岸的南京路行驶,沿线途经教堂桥、十六中、河北桥、小营门、大营门,再走大沽南路过人民公园站至下瓦房,这才是之后人们熟知比较通畅的走向,同时也奠定在3路在天津市中心公交线网独特的走向和重要地位。1966年11月15日,3路与19路、25路互换终点站,3路改为从下瓦房至西南角(后又延长至咸阳路),19路去西关西,从此3路就告别了小西关监狱,逐渐向现在南开区西部延伸发展。在“文革”初期,3路的部分站名还进行了更改:原第六女中改为长征中学;海光寺改为抗日大街、教堂桥改为滨江桥、十六中改成长沙桥等等。
图6 | 1966年3路示意图
“2
墙子河变身“7047工程”
1970年4月7日,当时的天津市革委会第15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墙子河改造工程(即7047工程)指挥部,计划在原河床上建一条高标准的柏油马路,地下建设地铁线路。其实在最早的“7047”工程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是一条长20多公里的环形线路,线路在柳滩建车场,并有支线连接南仓编组站,沿普济河道、南口路、津浦铁路至张兴庄,再沿现在的中环线走育红路、红星路、小卫国道至唐家口并建设辅助车场,再过京山铁道走十一经路曲阜道与南京路相连,向西北至西站后再经过津霸公路、勤俭道回到柳滩。这也是当时天津的第一个地铁规划,其主要建设目的是出于战备需要,在市中心修建一条快速的运输通道,已达到“备战备荒、反修防修”的军事、政治目的,解决交通其实只是一项辅助功能。同时期北京已经建成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从北京站至苹果园,因此,天津就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建设开通地铁的城市了。
图7 | 7047工程规划方案示意图
同年6月5日,地铁第一期工程开工,以海光寺至鞍山道716米的路段作为试验段,也就是“7047”工程最先进行施工的路段,至转年3月28日,已建成3公里战备通道工程。那时候建设工艺相当落后,没有机械化的施工设备,全靠人拉肩扛,由于没有盾构施工技术,全部路段采取明挖法,所有施工路段都是“开肠破肚”,因此在工程施工期间道路断交,途经此路段的3路、20路也改道绕行:3路从下瓦房改走绍兴道、广东路、马场道、河北路、多伦道回到南门外大街;20路改走大沽路、烟台道、新华路至中心公园。到1973年10月1日,墙子河大营门至海光寺全长3.6公里地下通道和路面铺设完工,为了纪念工程竣工,将南京路命名为“胜利路”,道路宽50米,车行道32米,路两侧为绿化区域,人行道宽18米,是当时全市最宽阔的一条高级柏油马路。
图8 | 7047工程期间3路20路绕行示意图
图9 | 1970年墙子河试验段影像图
时间来到1976年1月26日,地铁从新华路站、经营口道、鞍山道、至海光寺路段建成开通试运营,并且采取“参观乘坐”的方法,就是凭单位介绍信、证明领取“参观券”有组织的乘坐。但是好景不长,同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波及天津,房倒楼塌导致胜利路沿线搭满了抗震临建棚,因为当时亟待解决的是市民的住房问题,需要集中精力进行住宅建设,另外,此时天津城市供水也是非常紧张,因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地铁工程也被列为了停缓建项目。到了1977年4月12日3路改为从胜利路走南开三马路、南开二纬路、南开五马路、黄河道延长至密云路。1979年9月24日原公交三厂的3路划归公交二厂运营,3路也首次更换铰接式公共汽车运营。
图10 | 3路使用的大修贝利埃大红头
进入80年代,伴随着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天津的道路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根据当时市民出行调查统计,自行车出行占44.6%,步行占42.6%,公共交通出行仅占10.3%,其他占2.5%,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是公交的四倍以上,导致自行车交通畸形发展。受市区道路条件的限制,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存在车辆少、速度慢、准点差等问题,乘车难是当时市民的一大头痛问题。为了解决交通问题,1980年1月10日,新华路至西南角站全程5.2公里线路建成对外开放,在早晚客流高峰时间进行维护性载客试通车,为轨道交通在天津的发展积累客流和线路强度的测试数据和经验。到了1983年9月,市政府决定把地铁延伸至西站,经过一年多的施工,1984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新华路至西站7.4公里双线建成正式通车,从而使市民又多了一个便捷的出行选择。也是在同年,3路又改走长江道并延伸至芥园西道终点站,线路走向也变得更为笔直通畅了。
图11 | 3路芥园西道终点站
1986年6月27日,3路重回公交三厂运营,此时南京路已经成为天津东西走向的核心干道,伴随着国际商场的开业建成,滨江道这个站点也逐渐成为客流最大的公交中途站。为了应对3路日益增长的强大客流,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1989年10月,由多部门联合在3路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公交快速线路的试验工作,此次试验规模很大,在全国尚属首次,试验路线沿3路行驶的密云路、长江道、南京路、大沽南路进行,采取增加车辆、多时段灵活调度,采集线路客流数据。在此次试验中得出结论,在高强度大客流线路中,投入大容量公交车辆、实行公交道路优先通行是提高线路运营效率的主要方法。
图12 | 90年代初南京路行驶的3路
“3
南京路双层公共汽车出现始末
在1990年11月8日,双层公共汽车首次在天津亮相,并开通从西站经过地铁沿线(大丰路、西马路、南开三马路、南京路)在转向大光明桥、六纬路至东站的双层优质车线路,全长11.5公里,单程运营45分钟,票价1元月票无效,每日早8点40分至15点40分运营,同时天津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第一个开通双层公共汽车的城市,线路使用的是英国丹拿牌(另一说法叫利兰珍宝)二手的双层车,由香港必达巴士服务公司无偿赠送,车辆上层座位51个,下层座位41个,站位25个,定员117人。这种二手双层车在90年代初中国大陆很多城市都短暂运营过,都是以车辆广告收入归港商,线路运营收入归当地公交企业的方式运作。这条线路运营了几个月车辆就转到公交二厂,开通了从人民大楼到塘沽的优质车线路,但由于车况和道路行驶的原因(车辆为英制右舵车)不久后也停运了。
图13 | 南京路行驶的双层优质线
图14 | 优质线路线图
1995年12月1日,双层公共汽车又重回南京路开通了631路,由公交总公司与韩国益山广告公司合作经营,线路沿袭了之前二手双层西站至东站的走向,车辆则配备了当时国产最新式的淝河三轴双层公共汽车,车况好车质优,并且行驶在南京路最繁华的主干道路,因此备受市民欢迎,同时也是当时天津载客量最大的一种车型,并且仍然采取之前广告与运营收入“双轨”并行的合作方式经营。
到了1996年11月25日,3路也开通了与线路并行的专线603路,并于转年延长到跃升里,线路也部分配备了这批双层车,因此,3路专线也成为天津第3条行驶双层公共汽车的线路。这批双层车一直用到了2003年,3路和631路从此以后就一直使用单层的公交车运营了,另外643路也从1998年更换双层车运营,但如今南京路也看不到双层车的身影了。
图15 | 长江道上603路双层车
延伸阅读
“三津文化”丰富原创让您更懂天津卫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翟莹、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翟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查看原图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