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天津与甘肃,虽相隔千里,却情深意长。
2024年,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根据甘肃省乡村振兴规划实际,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就业增收、文旅协作等重点任务,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方式、拓宽协作领域,津陇协作取得扎实成效,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东西部协作协议》各项指标任务,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强大助力,与陇原儿女共同谱写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篇章。
天津市河北区持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清水县建成50兆瓦光伏电站,使全县121个村2089户受益。本组图片均由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提供
协同发展 精诚相助
“全定光啦!”在天津举办的2024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上,来自灵台县的皇甫谧系列康养产品刚一展示,便被一抢而空。远在数千公里之外,正在调试新设备的艾草产业工人马雪琴听到消息,高兴地喊了出来。
作为甘肃溪河韵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54岁的马雪琴从事康养产品加工工作近4年。这几天,她忙着在新投产的制香机上测试投料量、设置合理参数。“大厂办起来,增加了香机、暖宝宝机、风湿膏机,我们都在学习,哪里缺人手就去哪,争取做个全面手。”
灵台县的艾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优,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支持。
马雪琴口中的大厂,便是津陇两地产业协作中最新上马的产业升级成果,从小小的艾草扶贫车间跨越式发展到集艾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津南区与灵台县结对帮扶以来,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禀赋,聚焦关键短板,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连续7年持续扶持发力、3000多万元真金白银投入,已辐射带动灵台县的艾草种植超2万亩,20个项目村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逾2万元,40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全力助推灵台中医康养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
如今,在两地牵手奋进的大背景下,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津陇两地共建共享灵台针灸、艾草产业链的人们越来越多。2024年,全县针灸、艾草产业从业人员近万人,灵台针灸、艾草产业年收入、产值近3000万元。
津陇共振兴,产业是关键。灵台县找准产业发展之路的事例,只是津陇协作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津陇两地加强区域协作,在产业发展上互促共进,聚焦“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以及特色农产品,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工作要求分类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安排9.65亿元财政援助资金,实施苹果、中药材等44个万亩(头)产业培育项目,引育42家产值超千万企业,共建1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园区,支持7个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促成签约合作项目229个,签约额超393亿元,实际引导落地企业171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津陇两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协作。今年以来,津陇两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先后率代表团赴对方考察对接、共商合作,对深化津甘协作做出部署,签署东西部协作协议,并围绕生态环保、电子商务、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现场促成签约了一系列协作项目。
天津市宁河区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项目,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并出口东盟、欧盟。
结对亲戚 越走越亲
初冬时节,古浪县古浪镇峡峰村生态及地质灾害收缩居住安置点暖阳高照,安置点内休闲长廊施工现场,工人们进行喷漆工作。在另一边新修建的峡峰村便民服务中心,一层出租的附属用房已经相继投入使用,二层内工人们忙着进行最后的房屋清扫工作。
“多亏了天津市蓟州区的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持续投入扶持资金,助力古浪镇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实现了华丽蜕变,峡峰村先后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村’‘市级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古浪镇副镇长林长存介绍说。
今年以来,津陇结对双方精准高效推进使用资金项目,实施帮扶项目998个,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06家,实际投资额62.47亿元,比上年度快速增长了近一番。其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资金8544.35万元,实施项目45个,帮助搬迁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增收渠道。
——天津积极融入我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企业,推动结对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584.48万元,实施文旅项目23个,助力甘肃推出“引客入甘”补贴实施办法和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及淡季补贴等优惠“组合拳”,一年中,天津到甘肃游客人数达140.6万人次,同比增长63.6%;
——天津将“甘味”农产品生产销售融入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推动建立了一批“甘味”展示洽谈中心、产地集散中心、销地前置仓,促进“甘味”与“津农精品”融合发展、打造形成“津品陇味”新标识;依托国内知名的农产品供销企业和药品加工企业,开展大宗采购,在甘肃省设立牛羊养殖基地和中药材、苹果、食用菌等种植基地12个,签署消费帮扶协议22个,签约额4.47亿元,推动我省34个县紧盯市场需求,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举办消费帮扶活动100余场次,实现消费帮扶金额52.56亿元;
——天津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作,调动慈善、公益社会组织积极性,汇聚社会帮扶合力,动员1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助学、助医、助残、助困与救灾、救急等活动,累计捐赠款物近2亿元,使用社会动员资金谋划实施教育、医疗等帮扶项目270个;
更为重要的是,天津将先进成熟的运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与甘肃无私共享,让津陇两地实现共情、共融、共通,帮扶成效走深走实。
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大力推动一年期以上支援干部人才结对认亲全覆盖,组织帮扶干部话家常、帮思想、解难题、增感情,了解群众安危冷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天津179所学校、19家医院与甘肃207所学校、18家医院,47个街(镇)结对;天津55个乡镇,40个村(社区)、247家企业、15个社会组织结对甘肃85个村,实现了学校、医院、街镇、乡村结对全覆盖。
天津市滨海新区持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合作市加拉尕玛村打造“村庄中的田园、田园中的村庄”。
津陇携手 互促共进
刚投运20多天的环县“就业之家”,在冬日一大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请问您有什么岗位需求吗?”“对薪资有什么要求?”带岗直播间里,主播吴萌与找工作的网友热情互动;运营管理部办公室内,工作人员身穿带有“就业之家”字样的工作服,坐在电脑前忙着写整理招工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劳务输转基地内,一场远程对接的线上劳务输转会议正在有序进行……
这个新建成的环县“就业之家”,是天津市帮扶环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搭建的主要平台载体,旨在把公共就业服务整合成为有组织、有温度、有实效的运营体系,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服务模式,从人力资源服务、就业培训服务到劳动者维权服务,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一站通办”。
乡村要振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质量完成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各项任务,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津陇两地着眼津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医院无陪护发展的迫切需求,从破解医疗护理、养老护理等“有活没人干”入手,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联合共建“津甘护工”劳务品牌,解决甘肃省“有人没活干”问题,现已开展培训班2期,第一批71人已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就业率100%。
今年,两地深入实施“津甘技工”东西部劳务品牌体系建设,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脱贫劳动力劳务技能,“津甘技工”“张川伊香拉面师”“鸳鸯玉雕师”“静宁果农”等一批有特色、有口碑的省级劳务品牌已获得市场青睐,新培育的“清水康养师”“环洲羊总管”“会宁月嫂”“娲乡家政妹”等劳务品牌正在形成规模。当前,津陇共同打造的“津甘工匠”涉及28个劳务品牌,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与质量。同时,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及时梳理和发布天津用工企业和岗位信息,通过帮扶项目以工代赈、公益岗位设置、劳务就业补贴等方式,帮助甘肃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1.9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22万人。
多年以来,从高层互访到干部人才交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互动,津陇两地感情更深厚、协作更务实。
今年,天津向甘肃提质增量选派干部人才,124名党政干部,1253名教师、医生、农技、园区管理等专技人才,按照甘肃各地的需求开展帮扶,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500余项;1463名甘肃籍的干部人才也专程赴津跟岗学习,1.55万名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接受了专题培训,为甘肃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两地全力实施“百村振兴计划”,共建12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启动实施各类项目154个,带动示范村村集体平均收入从2021年的17.8万元提高到40.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21年的1.09万元提高到1.65万元。
在奋进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征程中,甘肃向上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饱含着天津大爱,凝聚着天津力量,彰显着天津担当。
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津陇两地将紧扣津陇协作新任务,持续深化、细化、实化协作举措,共同奏响催人奋进的东西部协作和声,为全国东西部协作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车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