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七十载步伐铿锵。1952年8月,玉树巴塘机场气象站成立,气象工作者在高原缺氧、交通不便、给养不足的艰苦条件下,在人迹罕至之地“ 开荒拓土”,建设气象台站;1953年12月,玉树巴塘机场气象站由巴塘机场迁址到玉树县第一完全小学校园内交由玉树州人民政府管理,并更名为玉树县中心气象站。1973年10月,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并逐步建成基本站地面观测业务,开展预报服务,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3年,玉树气象站借用小学校舍开展业务工作(山嶷 供图)
1983年7月,全州业务骨干在杂多交流工作(山嶷 供图)
涅槃重生,七十载艰苦奋斗。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撕碎了玉树的春天。玉树气象事业也遭受严重创伤,损失惨重。地震当天,玉树州气象职工冒险抢救仪器设备、搭建应急业务帐篷,及时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气象服务,创造了在大灾面前气象业务没有中断的奇迹。原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全体气象职工大会上,对玉树州气象人“震不倒,压不垮,摧不残”顽强精神作出高度评价,令人精神振奋。
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气象局开展抗震救灾(玉树气象局供图)
初心如磐,七十载薪火相传。观云追雨,防灾减灾、护佑民生、守护江河安澜,回溯70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玉树气象工作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和锐意前行的决心,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硕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玉树气象事业就像奔腾不息的三江河流不断向前,成为雪域高原上的守望者。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左五)到玉树州气象部门调研慰问(玉树气象局供图)
此时此刻,在玉树巍峨高耸的群山之间,数百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将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
三个百叶箱,一个观测场,几间值班房,是玉树气象事业的起点。70年来,气象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的资料收集到以预报服务为主的重要转变,为玉树不间断地提供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等基础气象数据。目前,全州累计建成各类气象站1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全省首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于2022年5月正式运行。中国海拔最高的天气雷达站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极大提升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
玉树州召开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部署会议(玉树气象局供图)
玉树州气象局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雪灾、雷电、暴雨、山洪等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依托雷达、卫星、实况格点等多源观测资料应用,极大提升了强对流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2020年至2022年高质量完成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积极推动普查成果运用到气象服务等领域,荣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
此外,玉树州气象局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派员参加中国气象局、青海省局相关业务培训交流,推荐青年英才、技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业务人员。通过现场教学、网络培训实现全员学习,建立学习督查机制,提升了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考评制度、服务首席预报首席评选办法的实施,激发了职工创新争先的劲头。
此时此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智慧气象服务像融化后的甘甜雪水一样,流经高山峡谷、草原牧场,正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从1952年8月建站之初的7名随军气象专业人员发展到今天,玉树气象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体制建设,实现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州、县两级政府全部成立推进玉树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部出台《全面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全州现有525名气象信息员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成立“玉树气象微信志愿者联盟”拓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打通临灾预警“最后一公里”。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玉树州发生罕见雪灾。在这场持久战中,州气象局干部职工集智担当,以56期决策气象报告、29站次预警信号为决策者和公众筑起了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灾后,政府领导对气象部门“前线侦察兵”的角色给予高度赞誉;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8月,通天河流域直门达水文站发生1956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玉树州气象局围绕通天河流域气象灾害演变发生的不同阶段,“1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在监测预报服务中得以贯彻和检验。分时段、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开展内部门叫应35次,外部门叫应31次,及时提醒低洼地带群众转移撤离。最终,在这次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害中,累计转移危险区群众216人次,实现了零人伤亡。
玉树州产冬虫夏草闻名中外,采挖冬虫夏草是当地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5至7月采挖季也是雷电灾害高发季。玉树州气象局早谋划早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州政府印发《玉树州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措施》,明确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目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全州雷击灾害防御成效明显,实现雷击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批示:“这项工作抓得好!关键是压实了责任、坚持科学防御、广泛发动群众,这也是我们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必须把握的重点,可以安委办名义转发全省。”
近年来,玉树州气象局探索气象科普创新“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持续推进气象科普“七进”工作,联合社会力量,面向公众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宣传和解读,深入虫草采挖一线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行程千余里,覆盖万人次,影响和带动了全省气象科普进牧区新高潮,玉树州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州、全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此时此刻,在高原大地上,气象工作者观察植被、积雪,开展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绿水青山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玉树州气象局探索出生态优先的新路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智慧。2019年批复成立“三江源生态气象分中心”,围绕地方生态特色,以生态气象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玉树州生态气象服务业务承上启下的功能,将生态气象服务保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玉树新一代天气雷达(玉树气象局供图)
目前,生态气象品牌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自然灾害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发布《近十年玉树州气候对草地资源影响评估》《近十年玉树州地表环境遥感与变化分析》等气象专题产品;在省内首次开展融雪性洪水风险评估,成功预报了玉树州融雪性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范围;在省内首次开展称多县通天河流域凌汛预报预测,根据融雪性洪水和凌汛灾害发生时的气象影响条件内在一致性,凝练出了预报指标。服务多次得到青海省气象局和地方党政领导好评和批示。
玉树国家基本气象站L波段雷达(玉树气象局供图)
挖掘“气候好产品”,围绕玉树州生态畜牧产业“十大工程”,完成芫根、蕨麻、冬虫夏草等6项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建设。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业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青海省玉树市500MW风力发电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查,扛起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同时,科学实施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性人工增雨作业,全州19个地面增雨作业点为2538.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实施增雨作业,实现径流增加、植被恢复,推动了玉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
此时此刻,在玉树气象人心中无悔青春,书写着雪域高原气象情怀,再谱新篇……
七秩弦歌谱华章,深耕不辍启新程。在新的征程上,玉树气象人将时刻铭记奋斗目标,践行新时代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奋楫争先、奋发笃行,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玉树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海省气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