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isa的选择,看韩娱产业的问题,韩娱距离席卷世界还有多远?
疯马一战超神,偶像无情叛逃,造血严重不足,押宝印度少女,韩国娱乐,还是曾经的无敌的韩流吗?韩国娱乐,还有机会席卷全球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韩国娱乐产业,从当红偶像的叛逃开始,细说韩国政府押宝的韩流计划。
01. 现象
今年,一位韩国当红的女团成员,号称世女1的Lisa去法国参加了名为疯马秀的表演。
这场表演引发的舆论,当时席卷了内娱和韩娱两大粉丝圈。世女1?这称号一听就叼叼的。虽然不是很懂,但我大受震撼。
受邀出国演出,对于任何国家的艺术家来说,都是一次值得骄傲的经历。
但是,Lisa的受邀,却在粉丝和路人中,掀起了超乎想象的反对声浪。比如Lisa粉丝中一位拥有数万粉丝的粉丝-站姐LYTT,曾因是Lisa代言,就花费十几万购买Celine,却在爆出疯马秀新闻后,立即选择了脱粉跑路,以此表达对Lisa参加疯马秀的抗议。
为什么一次出国演出,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呢?
主要还是因为Lisa在韩娱的地位,与她参加的疯马秀——crazy horse之间的巨大落差。
Lisa是BLACKPINK的一员,也被看做是,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韩国女团的门面担当,是韩娱金字塔的绝对顶尖人物,而疯马秀却是依靠舞者的一丝不挂,闻名于世。
Crazy horse疯马秀是由法国人阿兰·贝尔纳丁(Alain Bernardin)于1951年创办的歌舞秀,因表演所在的俱乐部疯马而得名“疯马秀”。俱乐部的名字很好地诠释了,阿兰·贝尔纳丁对于俱乐部的期望,疯狂且野性。
当时,阿兰·贝尔纳丁在欣赏美国的脱衣舞时,被这种一丝不挂的人体艺术深深吸引,发誓一定要将这种狂野的艺术带回法国。
但是,实际上,同时期的法国早就有了红磨坊秀,还有丽都歌舞秀,表演的也都是同样的人体艺术。
不过,当时的红磨坊秀和丽都秀虽然都少儿不宜,但还是相对保守,会在人体的关键部位上搞一些羽毛、翅膀、皇冠之类的饰品来增加艺术性,保存了人类最后的羞耻感,同时压抑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而到了阿兰·贝尔纳丁这里,他就不装了,所有装饰通通去掉,来疯马秀,观众就是来释放原始欲望的,就是来观赏人体艺术的。
比如《香槟的味道》,既不是让你真的品尝香槟,也不是让你看美女品香槟,而是一个拂去衣衫的少女,在一个蝶形香槟杯中,一边摆弄泡泡,一边快乐的旋转。
那种香艳的场景,看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杜兰特会一直执着于,斯嘉丽的洗澡水了。
Lisa,一位韩国顶级,粉丝口中全世界最棒的女艺人,万千少女的偶像,参加这样一场脱衣舞表演,就算是再不理性的粉丝,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很快,舆论的风向发生了变化,网上出现了大量逆风言论,开始为脱衣舞正名。认为脱衣舞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理应被尊重。而选择参加表演是Lisa的人身自由,得到的不应该是指责和谩骂。
有些粉丝甚至为Lisa的勇敢而动容,声泪俱下。
脱衣舞是不是艺术,另当别说,单就脱衣舞的合法性,就存在很大争议。
首先,在很多西方国家,脱衣舞娘是一个真实存在且合法的职业。
但是,在韩国的法律中,脱衣舞是明令禁止的。虽然,韩国也有不少脱衣舞表演,但绝不会有任何明星偶像,敢公开参与其中,更不会以此为荣。
如果Lisa认为,参加脱衣舞表演,是一种能表现勇敢和自由的行为,是在为一种不受尊重的艺术正名,那她大可不必去欧洲,在韩国就可以了。
就算是对成人产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日本,全裸表演的舞娘也是会被条子逮捕的。
不过,在Lisa的家乡——泰国,擦边和特殊服务却是当地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如果去泰国旅行,当地导游就会积极推荐各式的“人体盛宴”,让人眼界大开。泰国的开放程度远高于日韩,或许,这也是Lisa对于疯马秀的看法与她的粉丝不同的原因吧。
但是,对于当下的韩娱产业来说,韩国本土和日本才是最重要的市场,也是粉丝聚集的地区。在这样的道德和法律环境中长大的粉丝,对于脱衣舞,虽然没见过,但也懂得,不合法的脱衣舞,怎么也不会和艺术沾边。
在Lisa宣布参加疯马秀后,ins的粉丝数转瞬之间就暴跌了20万。
但是,一些狂热的粉丝则提出,既然在欧美合法,那出问题的应该是禁止脱衣舞的日韩法律。
在欧洲,脱衣舞确实是合法的,但职业方向挂钩的是特殊服务行业,而不是艺术行业。
在这些国家,比如荷兰,不单脱衣舞是合法的,就连特殊服务行业也可以持证上岗。
合法,更多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对于特殊服务产业的包容,却并不意味着脱衣舞被承认是一种与艺术挂钩的高尚职业。
把安静地欣赏《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与舞厅中观看一丝不挂的疯马秀混为一谈,确实有一点可笑。
但,关于Lisa去参加疯马秀这件事,本身Lisa并没有错。一个人,特别是这种依靠自己不懈努力,才站上高位的人,她比太多的人明白获得与代价之间的权衡。
她应该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也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真有什么问题的话,可能,就是对不起她的粉丝。
关于Lisa去疯马秀,最让粉丝不可置信的,就是为什么她这种咖位的明星,需要屈尊,自降身价,去参加一个完全没有下限的表演。
粉丝没法对自己的偶像发火,于是一怒之下,将矛头对准了Lisa的经济公司YG,认为Lisa的牺牲,只能是为了公司,去置换资源。
毕竟,YG的野心一直在欧美,一直想把Lisa所在的女团BLACKPINK打造成韩国的第二个防弹少年团,让YG真正进军国际市场。
但是当所有的质疑都抛向YG时,却又爆出新闻,Lisa第二次拒绝了YG提出的续约条件。
原本,BLACKPINK与YG的合同2023年8月即将到期。年初,LISA拒绝了YG提出的200亿韩元续约金,粉丝也纷纷表示力挺Lisa,此次YG将Lisa的续约金额提高了250%,面对500亿韩元的天价续约合同,Lisa同样没有签字。Lisa拒绝续约新闻爆出的当天,YG的股票暴跌9%。
而随着参加疯马秀与拒绝续约的消息相继传出,Lisa的目的也浮出水面。
这位韩国当红的偶像歌手,在告诉所有人,有没有YG,她都将进军欧洲,绝不抱着韩国芝麻大小的市场一起沉沦。
而这,并不是韩国当红偶像的第一次公然“叛逃”。
仅仅一年前,韩国视帝李政宰就与拥有拉德皮特、汤姆汉克斯的美国机构CAA签订了合同,以期撬开好莱坞的大门。
韩国不得不在持续的造势中,面对一个尴尬的处境。一面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韩流席卷全球的文化的表象,一面是谋划20多年的文化入侵计划,即将破灭。
02. 过去和现在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韩国经济,也使得韩国政府意识到,在在先天物质资源并不丰富的条件下,韩国急需寻找新的国民经济支柱,而文化产业因为没有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而迅速成为了韩国政府中意的未来经济支柱。
时任总统金大中将文化产业定为了韩国21世纪重要根基产业,并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政策。
换句话说,韩流要席卷世界,并不是韩国文化真的这么nb,而是韩国经济需要,是韩国政府将韩流当做了未来的摇钱树。
1994年,韩国文化部的预算只有54亿韩元,到了金大中确立文化立国的政策后,1999年,文化部预算突破了1000亿韩元。
而在2010年,为了将韩流推向世界,李明博政府将文化产业的预算提高到了疯狂的18167亿韩元。
巨额的政务投资,推动韩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也如韩国政府畅想的那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文化产业2019年海外出口额为101亿8903万美元,进口额仅只有12亿222万美元,贸易顺差高达89亿8681万美元。2020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108亿2741万美元,同比增长6.3%,相比2000年,韩国的文化出口收入增长了近20倍。
特别是2020年的韩国流行音乐KPOP,不仅不受疫情影响,反而逆流而上,占领市场,在世界唱片萎靡不振,纷纷退步的时候,韩国的唱片类出口额却达到了1.7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94.9%,比3年前的2017年增长了4倍。
让韩国能够骄傲地将自己的偶像歌手称为“世女一”,世界第一的女歌手,何其嚣张。
可以说,20多年的文化输出战争,正是KPOP让韩流最终站上了顶峰,但是韩流的崛起真的像看起来那样完美而强大吗?
也许,1999年计划开始实行的时候,就连韩国自己也没想到,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03. 韩流1.0
1999-2005年,或许可以被称作韩流1.0时代,也可以说是韩剧时代。作为韩流的第一枪,韩国政府将投资押宝到了电视剧,倒不是因为此时的韩国人擅长拍摄电视剧,
而是因为隔壁日本已经用20年的时间将拍摄电视剧的成功经验,送到了每一位邻居的手中。在二战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率先腾飞,日本的电视剧一直独占亚洲市场。整个70-90年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挑战日本在电视剧领域的霸主地位。
然而,现在,韩国想要超越日本,那么复制粘贴,永远是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径。
1980-2000年的日剧有两大法宝——主打身世悲惨的主人公不断努力,不断获得成功的“灰姑娘”故事与主打又甜又虐的爱情偶像剧。
这两个题材,就算是2023年了,还在被市场反复摩擦,可见各位导演和编剧对它的偏爱。
90年代末,继承了前辈经验的韩国人,自然而然也将选题聚焦在了这两个方向,拍摄了以《大长今》与《冬日恋歌》为代表的一系列影视剧。《冬日恋歌》是韩国三角恋和男男女女生离死别的鼻祖。
哦对了,换个名字你可能更熟悉,《冬日恋歌》其实是《蓝色生死恋》的第二部。《蓝色生死恋》应该是80后那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回忆。
而《大长今》则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女主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获得了非凡荣耀。
特别是《大长今》,自开播到结束只有54集,却播放了超过7个月的时间,整个播放期间的收视率一直徘徊在50%附近。仅仅这一部电视剧就为韩国创造了100亿韩元的直接收入。
除了“灰姑娘”模板的成功,韩国也在偶像剧市场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蓝色生死恋》外,《对不起,我爱你》、《浪漫满屋》与《My Girl》也相继杀入亚洲市场,让韩国成为了偶像剧市场爸爸级别的存在,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日本才是亚洲偶像剧的鼻祖。
韩剧的成功,让各个国家的观众对于韩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梦想着能去电视剧中的场景偶遇自己的梦中情人,开始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穿搭,开始研究韩国的美食。
韩剧的成功,带动了韩国音乐、电影、美食、服装、化妆品等各方面在亚洲范围内的传播和消费。
学习韩语、模仿韩星、购买韩货、旅游韩国,也成为了亚洲年轻人追求的潮流和时尚。
年轻人纷纷以自己“哈韩”为荣。大批哈汉族的出现,标志着韩流文化成功地走出了国门。
同时,通过研究日本影视的辉煌历史,韩国影人深刻认识到了颜值对于影视剧的重要性。并以此,为韩流定下了一个标志-高颜值。
这也带动了韩国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2000年开始,韩国的整容行业也逐步走向巅峰,以至于未来的韩国偶像“越长越像”。
很多韩国明星的颜值虽高,却好像是照着一个蒙娜丽莎刻出来的,让对于韩流不熟悉的观众直呼,分不清,根本分不清。
韩剧被韩国政府选为先锋,来进攻亚洲市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韩剧独特的制作方式。
不同于其他国家,韩剧的制作由韩国放送公社(KBS)、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和首尔广播公司(SBS)主导。
最最最特殊的点在于,当时韩剧能不能播,三家公司可以自己说的算,根本不需要审查和发行,只需要三大公司中一个参与,就可以完成由拍摄制作到播出的完整流程。
没有审查和发行浪费时间,韩剧制作不仅节省时间和成本,还可以边拍边写。
剧情走向,也完全可以参考电视剧播出之后观众的口碑进行及时调整。而这,无形间增强了PD(制片+导演)和编剧的话语权。
不同于其他地区,资本和大牌演员才是剧本的决策者,电视剧能拍成什么样,可真说不准,在韩国,资本只看收视率,而演员,无论多大牌,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无形中,这种制度的优势,让韩剧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推进了韩剧在亚洲的火爆。
伴随着如日中天的韩剧,2005年,韩流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年,韩国文化出口总额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
但是,韩国政府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韩流就迎来了冰河期。
04. 韩流2.0
在进入2006年之后,随着电影和音乐陷入低迷,韩娱迎来了2.0时代-冰河时代。
与电视剧持续席卷亚洲不同,被韩国政府寄予厚望的韩国电影,则从此开始走向了低迷。
1999年,《生死谍变》打败《泰坦尼克号》成为韩国电影票房冠军,让韩国电影人看到了希望。
随后,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意外收获成功,在香港上映仅1周,就以600万港币的票房打破了韩国电影在香港的票房纪录。随后,更是不断刷新韩国电影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票房纪录。
此前,长期被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制霸的韩国,似乎看到了电影产业崛起的信号。
资本开始疯狂涌入韩国电影产业,也让这一时期的韩国电影极度商业化,内容雷同,缺乏新意。
2006年的《汉江怪物》虽然在韩国国内创造了1300万人次观影的辉煌战绩,却在国际市场收获惨淡。在中国上映,仅取得了185万美元的票房,在日本则更加惨淡,只收获了148万美元。
与电视剧由PD掌控不同,韩国电影完全由资本主导。2006-2010年间,唯二取得票房成功的电影《汉江怪物》和《海云台》都是灾难片。虽然国家政策利好,但资本唯利是图,急于复制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模式,导致韩国电影在巨额的投入下,反而陷入了寒冬。
此时期的韩国电影出口由5800万美元缩水至2100万美元,跌幅超过60%,对于旨在出口韩国文化,急于寻找除韩剧外第二市场的韩国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与此同时,韩国的音乐产业也在海外市场不断碰壁。和韩国媒体鼓吹的KPOP已经是欧美的宠儿不同,韩国音乐不但没敲开欧美市场,反而大幅退步。2008年时,韩国音乐出口对韩国经济的贡献只有1650万美元,而2004年时候,韩国音乐的出口额是2008年的两倍,约3400亿。
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在韩国爆火的H.O.T为韩国歌手敲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让全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韩国的音乐文化。
但是在韩流2.0时代,韩国KPOP不但没能更进一步,反而被欧美的无情打击了信心。
JYP旗下的Wonder Girls凭借英文单曲《Nobody》敲开美国市场, YG旗下女团2NE1的专辑《To Anyone》,冲进了iTunes嘻哈专辑排行榜的第二名,但是昙花一现之后,Kpop进军欧美的计划就宣告失败。
2008年的欧美乐坛群星云集,神仙打架。
这一年,碧昂斯发表了专辑《双面碧昂斯》,《If I Were A Boy》、《Single Lady》、《Halo》都出自这张专辑。
火星哥Bruno Mars横扫格莱美,豪夺六项大奖。天才歌手Amy Winehouse横空出世,Tylor Swift崭露头角,Adele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19》,在文化输出的鼻祖美国面前,韩国和它的Wonder Girls看起来很强,但完全不够打。
在《Nobody》冲进美国的假象之下,是2008年韩国音乐出口总额相比2004年,暴跌了100%的残酷真相。就连韩国媒体都不禁发问,难道Kpop真的不行了吗。
好在韩国游戏圈扛起了韩流文化大旗。DNF和CF的相继发售,拉动韩国游戏出口实现了接近300%的提升。对韩国文化输出的贡献一度超过50%,游戏超越韩剧,一跃成为韩流最后的颜面。
2.0时期的韩流,也是之后韩流的一个缩影,在精致的营销和大笔的投入之下,是少得可怜的回报。
从2004年到2008年,韩国文化出口正好实现了100%的增长。其中,DNF和CF为代表的游戏产业贡献了75%的增长,而韩国KPOP和电影的贡献度只有3%。
直到2012年,PSY的江南style真正地火爆欧美,让之前迷茫的韩国音乐产业一下打开了格局。
05. 韩流3.0
PSY和《江南style》的出现,也标志着韩流3.0时代的开启。
韩流3.0与2.0时代最直观的差异,就是YG、SM、JYP和HYBE开始意识到了韩娱问题的本源。
YG、SM、JYP和HYBE,合起来就是韩国娱乐圈经济公司的四大天王,垄断了韩国idol产业。当红的偶像歌手,无论是现在的BLACKPINK、防弹少年团还是曾经的exo与少女时代,无一不是出自这4家公司。
2012年,PSY的火爆,让几大娱乐公司认识到了完全押宝海外市场,或许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几大娱乐公司纷纷筹谋新的企划,新偶像的出道,不再执着于先稳定国内市场,再进攻海外,而是从一开始就将终极目标定为了欧美或者日本市场。收割韩国本土只是顺带。
Twice专注日本市场,BLACKPINK渴望敲开欧美市场的大门,fifty fifty 从出道几个月,歌曲就冲上了billboard Top 50的前10位,韩娱几大巨头一起发力,似乎是要一举拿下全球音乐市场。
而就在这时,韩流3.0时代的标杆,防弹少年团出道了。
防弹少年团不仅常年在billboard上刷新自己创造的各种纪录。同时也是在唱片销量上成为第一个可以与Tyler Swift、Eminem、Justin Bieber正面battle的韩国偶像。
不同于之前的东方神起、EXO,防弹少年团不再拘泥于国内市场,几乎常驻海外。在欧美及亚洲,不断刷新巡回演唱会纪录。按照HYBE的策略,防弹少年团成功的在以欧美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对本土的收割。
作为韩国音乐产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欧美实现文化输出的偶像团体,防弹少年团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了格莱美奖提名,成为韩国音乐荣耀的同时,也让其经济公司HYBE娱乐打破了韩国音乐市场SM、YG、JYP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跃成为韩娱顶级经济公司。气焰嚣张的HYBE一度向SM发出了收购计划。
可以说,防弹少年团在的时候,韩娱真的冲破枷锁,进军欧美。
但是,在防弹少年团应征兆入伍之后,HYBE的营收和KPOP的海外营收几乎同时一落千丈,四大娱乐公司的营收不是陷入停滞就是陷入衰退。
而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即便防弹少年团为韩国KPOP创造了登堂入室的机会,但twice、new jeans、ive、asepa甚至在国内毫无对手的BLACKPINK都无法逃脱自嗨的趋势。无论四大娱乐公司多么希望粉丝是来自欧美的白人,一个难以改变的现象是,即便演唱会开在欧美,但来的观众多数却是亚洲人。
而作为对比,欧洲当红的偶像团体,林肯公园来亚洲巡演的时候,满座观众也是亚洲人。
所谓韩流KPOP席卷世界的造势背后,其实是防弹少年团一枝独秀给韩娱造成的错觉。
06. 错觉和问题
2023年初,韩国4大娱乐公司先后公布2022年财务年报,HYBE在防弹少年团暂停组合活动之后,纯利润从2021年的1408亿韩元,直接暴跌到了2022年的480亿韩元,被SM和JYP实现反超。
而超越HYPE的SM娱乐的利润也下降了33%,JYP虽然没有衰退,但也没有增长。三大娱乐公司陷入了菜鸡互啄的怪圈。
财报出来的时候诞生了一个笑话,说韩国几大娱乐公司,加起来打不过一个王者农药。
但实际上,韩国四大娱乐公司2022年的利润只有13亿人民币,别说王者荣耀了,就算是跳起来都摸不到原神的膝盖。
2022年,在mhy(米哈游)将产能分给《星穹铁道》的前提下,《原神》为mhy创造的净利润仍然达到了164亿人民币,约等于12个韩国娱乐市场。
所谓文化输出、韩流席卷世界,也许只是韩国人的一厢情愿。
当然,这样的比较,可能对于韩娱产业来说,过于残忍,毕竟失去了海外市场,韩娱产业的本土市场实在是太小了。
而让韩娱没法真正占有海外市场的原因,也是这羸弱的市场。
韩娱市场小的很特别,因为这个mini市场,不仅需求不足,偶像经济无法创造巨额收入,就连供给也时常不足,经常面临人才匮乏,偶像练习生不足的窘境。
越来越多明星经纪公司吐槽,韩国本土的练习生难找,造血不足,让韩国的“偶像人才库已经枯竭”。
站在经济公司的层面,对于韩国的偶像经济来说,问题已经不再是冲出去,而是活下来。
然而,面对公司的抱怨,粉丝则提出了质疑,在粉丝的视角中,公司根本不缺偶像,明明大红大紫的偶像,公司就是不全力去捧,有时甚至冷藏起来,导致偶像提前“退休”,就为给新团让道,难道当红偶像不能为公司赚钱吗?。
在KPOP如日中天的时代,即便是女帝少女时代也没能撑过10年。
BLACKPINK同样是在7年之痒时,爆出了续约难题。这样的故事几乎发生在了韩国音乐圈所有团体的身上。
为什么明明赚钱能力更强的偶像反而却被抛弃?其实,这就像大公司裁员要先裁高薪员工一样。粉丝心中大红大紫的偶像,在娱乐公司老板眼中,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一个普通人,经由星探发现,成为练习生,经过几年刻苦的训练,就可以出道成为偶像,也成为了公司的摇钱树。这样流水线的快捷模式,曾经让韩国的娱乐产业,拥有源源不断的偶像,偶像迭代的速度也快得出奇。导致韩国偶像的事业周期,远远比其他国家更短。但对于经济公司来说,如此高频率的偶像迭代,才能保证资本最大化利用。
出道后,一名偶像为公司创造的收益不断上升。但随着粉丝饱和,创造的收入越来越得以提升,但是,随着偶像名气的提升,公司为维持其形象和创作更高水平作品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粉丝可不接受一个平平无奇,或是日渐平庸的偶像。而随着偶像名气提升,偶像逐渐能从公司获得更多分红。
公司付出的分红更多了,公司承担的成本更高了,而收入却逐渐到顶,很难增长。两者共同作用下,偶像价值虽然还在高位,但实际上公司的边际收益却递减。
开始的时候,公司怕偶像不红,越往后,偶像越红公司就越害怕。一个偶像后期越红,公司能够从偶像身上拿到的钱就越少。
这时,对于偶像来说,最好的出路是自立门户。
这时,对公司来说,持续推一个当红偶像,就不如重新包装一个新人的性价比更高了。
听起来很不像成年人该干的事,可是,韩国的偶像经济循环内核,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从练习生开始,公司对于每个偶像的职业周期都做了预测,合同可不是瞎签,而是根据预测的职业周期,也就是当红时间的长短,来制定合约期限和收入分配的阶梯表。
比如BLACKPINK的合约是7年,远远超过女团的平均年限。
而一旦合约到期,再续约的费用会暴涨,公司就会慎重考虑成员的价值。
所以,Lisa的续约,出于尊重,YG本应提前1年就开始协商,最终却是在合约终止前,才草草报价。一是韩娱市场是公司主导,YG有这个傲慢的底气。二是续约Lisa,价格太高了,500亿她都不签,未来能收到的回报真不一定比新女团更高。
事实上,在BLACKPINK续约的关键时刻,YG其实将主要精力都给了预期2023年10月正式出道的新女团-BABYMONSTER。
不是YG冷血,无情才是韩娱的本质。
完全依靠防弹少年团的HYBE,也同样在防弹少年团大红大紫的时候,就将资源向new jeans倾斜。
2022年,在没有防弹少年团的情况下,HYBE的利润虽然只有480亿人民币,但是HYBE的营收总额却高达1.77万亿人民币,比防弹少年团在的2021年,提高了40%,比其他三家的营收总额还要多1800亿人民币。
虽然回报率低的吓人,虽然new jeans在海外反响平平,但HYPE依然毫无保留,全部投入新女团的市场争夺战中。
对于HYBE来说,2022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成功帮助New jeans抢占了韩国本土市场。赔钱赚吆喝,让new jeans 有机会取代防弹少年团,值!
毕竟,有新人才有希望。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就像是韩国娱乐被赋予的诅咒,而在不断抱怨找不到练习生之余,韩国娱乐公司已经被逼到去印度“抢”偶像了。
在韩国出道的女团X:in,就第一次出现了印度籍成员Aria,当然,仅仅挖一位印度美女,还体现不了韩国娱乐圈的求贤若渴,于是X:in还挖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少女。
当然,这也不是韩国娱乐公司,第一次出海抢人。
Twice的平井桃来自日本,new jeans的hanni来自越南,韩国组合(G)I-DLE成员宋雨琦来自中国。
将选人从本土转向海外,除了希望依靠海外面孔开拓市场外,也同时是韩娱公司的无奈。
在韩国高考、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的生育率越来越低,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022年,韩国新生儿仅有24.9万人,总生育率为0.78,刷新了历史最低纪录。当年,依目前形式看,2023该记录很可能被继续改写。
年轻人,不仅是韩娱市场上的需求方,是偶像经济消费的主力,同时也是偶像的人才库。
今年3月,防弹少年团的老板方时赫在参加活动时坦言,他现在最苦恼的问题,就是韩国的生育率实在是太低了。
韩娱公司不禁担心,不远的未来,一个刚出道的团体,成员可能来自中国、日本、泰国、印度甚至美国,但就是没有韩国人。
到时,究竟是韩流席卷世界,还是世界攻陷了韩娱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