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2024年汽车市场产销量达3100万辆,各大车企设定2025年销售目标,新能源车企信心更足。
02比亚迪、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设定较高的销量目标,分别有望实现550万辆、50万辆、36万辆。
03由于政策助力,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振消费政策,车企对2025年市场充满信心。
04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05同时,中国汽车出口仍有增长空间,可通过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模式拓展国际市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步入尾声,汽车市场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100万辆的产销量佳绩为众多车企带来了显著的产销量增长。这一积极态势自然激发了业界对于2025年的无限憧憬,各大车企纷纷设定了更为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尤其是新能源车企,其提出的30%至170%的增长幅度,无不彰显了它们对来年市场的坚定信心。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发展策略为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加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期进一步攀升,新能源车企所展现的乐观销量目标并非无稽之谈。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市场争夺战时,不难发现,那些仍以传统燃油车市场为主阵地的车企,无疑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下行压力。这种销量预期的乐观情绪并非广泛分布于整个汽车行业,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新能源车企这一细分领域。
更高、更高、更高
截至11月底,比亚迪销量达到375.73万辆,同比增长40.02%,不仅提前超额完成了2024年的销售目标,而且在10月与11月连续两个月内单月销量均突破50万辆大关,标志着比亚迪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基于当前的强劲势头,比亚迪有望于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400万辆大关。站在这一里程碑式的起点上,比亚迪对于2025年设定的550万辆销量目标,因其坚实的依据而广受业界看好。这一目标的底气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计划推出的20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车型;二是海外市场的积极拓展,随着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加深,这部分增长潜力巨大。此外,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将下探至10万元车型,智驾平权后的销量增长潜力可期。
零跑汽车在2024年前11个月实现了25.12万辆的销量佳绩,同样提前达成全年目标,并顺势提出了2025年冲击50万辆销售目标的雄心壮志。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坚信,通过持续创新与自我革命,企业能够无畏竞争。
小米汽车作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流量担当,在首个交付年度便取得了初战告捷的佳绩,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小米汽车在230天内迅速完成了10万辆的交付目标,11月单月交付量更是超过2万辆,提前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面向2025年,小米汽车提出了36万辆的销量目标,当前的主要挑战在于产能提升,但随着产能的持续优化和新车型的加入,小米汽车提出更高的销量目标是合理且可期的。
鸿蒙智行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起之秀,也设定了7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底气来源于多款量产车型的入市,包括问界M8、享界S9增程版等,其中问界M8将是鸿蒙智行2025年的“重头戏”。随着问界的成功,华为鸿蒙智行得到了更多车企的认可,业内对其更高的销售目标抱有共同的乐观预期。
理想汽车在2024年实现了100万辆的下线里程碑,并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锁定在70万辆。凭借M7、M8、M9三款全新SUV的推出,理想汽车有望在销量上实现进一步飞跃。作为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的引领者,理想汽车将从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中获益良多。
蔚来汽车则计划于2025年实现46万辆的销量目标,得益于第二品牌乐道销量的提升以及第三品牌萤火虫的面世,蔚来汽车有能力挑战更高的销量。与此类似,小鹏汽车也希望通过加速第二品牌的市场化进程,实现2025年更高的销量目标。
综合当前各车企设定的2025年销售目标来看,新能源车企普遍对明年市场持高度乐观态度,而传统车企则因转型步伐稍缓,对2025年的前景相对较为谨慎,尽管他们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但作为追赶者,对前景的乐观程度显然不及新能源车企。
政策助力,提振市场
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的经济工作注入了充沛活力,同时也极大地提振了车企对来年车市的信心。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经济发展方针指引下,车市亦将呈现出稳健前行的态势。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而汽车消费依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强调,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所在,而汽车无疑是这些基础消费中的“重头戏”。因此,汽车消费将继续作为2025年经济发展的核心焦点。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则认为,2025年提振消费的空间依然广阔。在宏观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大背景下,汽车市场“稳中求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定,这也是车企对2025年销售目标满怀信心的根源所在。
中央财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将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力,而汽车行业也将借此东风实现持续增长。此外,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了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徐洪才指出,仅靠财政政策难以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金融手段同样不可或缺,如降息等措施也能有效激发消费动力。在刺激汽车消费的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引入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记者调查发现,优惠的金融政策已成为推动汽车终端消费的重要因素,在明年财政与金融政策更加紧密配合的背景下,金融工具对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有望更加明显。
罗志恒进一步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释放出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消费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的信号。例如,消费贷的支持力度有望增强,一线城市对汽车上牌的限制性措施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这将直接为2025年汽车销量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也意味着产品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落地实施,地方财政将有更多空间用于发展经济、支持消费,汽车消费也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表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落地将对明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从而稳定和提升经济发展的信心,居民消费信心也将逐步恢复。
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指示,明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支持“两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判断,明年的报废更新政策将延续今年的态势,各地以旧换新的政策力度也将与今年相近。政策补贴将推动明年车市稳健增长,并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汽车消费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国内销量占比高达84%。截至2023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40辆,这一数字相较于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预示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与潜力。特别是过去十余年,中国有近1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他们在追求富裕的道路上,拥有私家车成为了主要愿望和需求,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广阔前景。在这样的市场空间下,为2025年汽车销量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车企因此对2025年的销量前景充满信心。
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千人保有量和长期汽车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仍蕴藏着一定的增长潜力。当前,汽车产业整体的潜在增长率维持在3%至4%之间。据此推算,自2019年以来,市场上积累了大量未能释放的消费需求。因此,2025年的汽车市场依然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汽车产业进入存量时代,置换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叠加相关政策的刺激作用,新车的销量有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王青认为,当前的“两新”政策主要是在释放以往被抑制的需求,并未透支未来的汽车消费需求。实际上,2024年的汽车补贴政策加强力度是从8月开始的,仅执行了4个月。据调研显示,目前许多消费者对汽车补贴政策了解甚少。此外,补贴资金下拨后,部分地区仍处于政策落地的初期阶段,政策效果有望在明年更加显著。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政策意图来看,这一政策有望在2025年继续实施,并预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指出,鉴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2025年的国际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内需显得尤为重要。汽车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领域之一,2025年的补贴政策对汽车的刺激力度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汽车消费持续增长潜力的大背景下,车企对2025年销量的增长自然抱有乐观的期待。
渗透率提升,车企信心百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实现了超过三成的同比增长,且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了汽车总销量的40%大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50%。依据当前的强劲发展势头,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这无疑为新能源车企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结合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传统燃油车的增速放缓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直接对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相关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增长也将成为大势所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尽管面临阶段性的放缓和调整,但电动化和绿色发展依然是全球主要国家坚持的发展方向。从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来看,产业布局和技术方向已日渐清晰,特别是大型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其基本产能分布已初具规模。
在总结当前并展望直至2030年的发展情况时,全球动力电池和产业链的分布仍将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特别是中国占据重要地位。从企业层面来看,电动化加速了企业的分化。自2022年起,燃油车行业的盈利由过去的扩张转变为收窄,这对所有传统大型车企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总体仍处于投入阶段,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盈利周期。燃油车盈利空间在逐渐收缩,而新能源汽车的盈利空间则在不断扩大,这种交替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板块的一个重要特征。
尽管当前中国汽车出口面临诸多风险,但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中国车企敢于制定更为积极的出口销量目标的根本原因。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提出,当中国生产、海外销售的贸易型汽车出口量达到600万辆后,增速将明显放缓,并逐渐接近上限,这个上限预计约为650万辆,时间大约在2030年前后。以此目标为基准判断,2025年的汽车出口仍有增长空间。
赵福全还强调,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潜在空间远不止于此。通过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新出海”模式,预计还可以获得约650万辆的海外销量。未来几年,中国车企必将加快在海外的产能布局,以突破贸易型出口的天花板,进一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将贸易型出口量与海外工厂销量相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海外销量可达1300万辆。赵福全指出,当前海外市场仍以传统燃油车型为主,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中国汽车出口未来要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作用,进一步深化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智能化的技术优势。
文:王金玉 编辑:郭晨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