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鹏三号商船重新起航,瑞典丹麦放行,立陶宛的图谋又落空了

据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因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切断,遭到瑞典、丹麦等国逼停的中国商船伊鹏三号,已经重新起航。至此,这场持续30多天的商船被扣事件,基本上落下帷幕。

瑞典等国扣押伊鹏三号,本身就是“疑邻盗斧”,如今中方配合调查后,没有发现证据,放行中方船只,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这件事情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立陶宛的态度。

图片

伊鹏三号商船

在伊鹏三号被逼停后,作为“当事方”之一的立陶宛,为了刷存在感,主动要求我方三名外交人员限期离境,摆明了想要升级冲突。

如今丹麦瑞典等国放行伊鹏三号,立陶宛的图谋自然是落空了。可回过头来再看,伊鹏三号商船事件中,立陶宛搞出这种幺蛾子,图什么呢?又为什么会失败?

波罗的海电缆被切断的来龙去脉

事情首先得从伊鹏三号商船被扣开始说起。

今年11月17号前后,波罗的海瑞典附近海域两条海底光缆被切断,牵扯到德国和芬兰、瑞典和立陶宛四国。

事件发生以后,瑞典等国怀疑是有人故意破坏,立刻展开调查,随后发现中国商船伊鹏三号当时正经过波罗的海,而且是从俄罗斯港口出来的。

由于俄乌冲突,以及西方某些国家参与炸毁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俄欧之间的“基础设施破坏战”氛围浓烈,某些欧洲国家做贼心虚,总觉得俄罗斯会想办法报复欧洲,破坏欧洲的海底基础设施。

图片

芬兰海岸警卫队在波罗的海巡逻

于是,这艘从俄罗斯港口启航的中国商船,成了他们怀疑的对象。

当地时间11月19号,丹麦出动多艘军舰海警船,逼停了中国商船“伊鹏三号”,并要求中方船只接受瑞典、芬兰等国的联合调查。

按照国际惯例,行驶在公海上的他国船只,视同他国移动领土,西方国家想要强行登上“伊鹏三号”商船检查,那就约等于未经允许,闯入他国领土,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芬兰等国也不敢彻底得罪中国,没有强行登船,只是逼停了中方商船。

但船舶行驶在海上,是要不断进行补给的,“伊鹏三号”被逼停在海上,没办法进行补给,船上船员的安危就面临考验,这就等于芬兰等国以逼停船只的方式,向我国施压,要我国同意他们商船检查的非法诉求。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配合芬兰等国的调查,开始大肆的报道“伊鹏三号”可能涉嫌帮助俄罗斯切断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消息,进一步通过舆论的方式,向中方施压。

急着做美国鹰犬的立陶宛,更是主动要求三名我国外交人员限期离境,试图把这件事升级成外交纷争,最好能利用它为自己攫取利益。

图片

美国国务卿不林肯,会见波罗的海三国外长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993年的中国,欧洲也不是美国,中欧之间更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反而合作空间广泛,尤其是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之后,面对特朗普卷土重来的威胁,欧洲更需要和中国合作,以应对俄乌局势,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伊鹏三号商船事件虽然开端像是当年的“银河号商船”事件,但结局却大不相同,中方在坚持底线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与瑞典、德国等沟通,妥善处理了摩擦。

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同意调查,但调查只能由中方自己来,瑞典等国可以以“观察员”的名义,旁观中方调查,解决这件事。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瑞典等国默许中方船只离开,等于侧面洗清了伊鹏三号商船的嫌疑,中欧双方也没有因为这件事产生大的矛盾,结局还算顺遂。

但这种顺遂,对于此前主动碰瓷的立陶宛来说,就比较糟心了,不但自己的图谋没有实现,反而成了一个小丑。

那么立陶宛当时为何要这么做呢?又想要什么?

被边缘化的立陶宛

首先从立陶宛为什么要拿伊鹏三号商船事件碰瓷中国开始说起。作为这件事的当事方,立陶宛其实挺憋屈。

因为波罗的海海底光缆被切断,牵扯到的四个国家,是瑞典、芬兰、立陶宛、德国。

图片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海底电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此前红海海底电缆被切断,就影响了好几个国家

按理来说,既然芬兰等国怀疑中方船只涉嫌,并逼停了伊鹏三号,想要调查,而中方也积极回应,想要解决此事,那么立陶宛这个当事国,自然也应该坐到谈判桌上。

问题是,因为此前配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拎不清,立陶宛和中国的外交关系被降级了,这就使得立陶宛想要以当事国之一的身份与中方联络,也没有渠道,而中方显然也不愿意和立陶宛打交道。

这种背景下,立陶宛作为当事国之一,存在感还没有丹麦这个“帮忙”的强,甚至关于事情的进展,也要通过瑞典等国间接的得知,立陶宛在这起事件中,彻底的被边缘化了。

其次,从立陶宛的诉求来看,相比于瑞典、芬兰、德国来说,立陶宛在这件事上的诉求,显然并不纯洁。

如果说瑞典、芬兰等国逼停中方商船,是疑邻盗斧,或者想要以此事为借口,阻碍中俄正常贸易往来的话,那么立陶宛在这件事上的诉求,显然跟他们不一样。

说的通俗一点,德国等主要是希望中方不要帮俄罗斯,在当前时局下,不管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诉求,其实都带点求帮忙的意思。只是中方有自己的立场,不可能什么都跟欧洲保持一致,而欧洲对此又没有办法,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诉求。

但立陶宛就不一样了,俄乌冲突的走向,立陶宛这个小国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他们在伊鹏三号商船事件后,迅速的要求我方三名外交人员限期离境,本质上是想要升级冲突,然后拿此事为筹码,跟中方谈判其它的东西。

图片

立陶宛外长访问乌克兰,并向立陶宛阵亡将士献花

说白了,就是想要恢复双方经贸关系。

但立陶宛不改正他们的错误之前,中方不可能同意。伊鹏三号事件发生后,立陶宛觉得这是个机会,本来想拿捏一下中方,没想到中方根本不搭理他们。

最后恼羞成怒,干脆升级冲突,其实是想要让欧盟给自己背书,来逼中方跟立陶宛接触,答应他们的诉求。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立陶宛显然属于痴心妄想了。那么话说回来,立陶宛的图谋,为何会落空呢?

欧美渐行渐远,立陶宛站错了位置

其实从此前立陶宛在台海的问题上碰瓷中国,然后被中方降级了双方外交关系之后,立陶宛就一致试图裹挟整个欧盟,向中国施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次借助伊鹏三号事件作妖,也是类似的行动,但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欧盟其它国家,显然都没有回应立陶宛的诉求,或者说没有配合立陶宛。

乍看上去,这是不合理的。立陶宛就算再怎么讨厌,那也是欧盟成员,欧盟其它国家为什么不愿意帮立陶宛呢?

图片

欧洲议会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第一当然是利益,国家之间,利益为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生产供应链的集大成者,中国对于欧洲诸国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中欧合作的前景太广阔了,尤其是对于欧盟中的中小国家来说,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只要跟中国加强经贸联系,几乎立刻就能改变经济处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腊。

这种背景下,欧盟诸国自然不愿意为了立陶宛这个主动挑事的,彻底得罪中国。

其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眼下特朗普卷土重来,高举关税壁垒的大棒,欧美之间渐行渐远,至少在未来5年是大趋势了。

这个时候,主张继续全球化,合作共赢的中国,不仅是欧盟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和希望,更是经济上抗衡美国施压的潜在队友。

而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立陶宛,却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依然铁了心的抱美国大腿,想要帮美国碰瓷中国。

图片


这种背景下,欧盟其它成员国当然不待见立陶宛。

说的通俗一点,美国要欧盟多出钱,中国和欧盟一起赚钱,你立陶宛帮美国,不被当作“欧奸”就不错了,还指望欧盟其它成员相应立陶宛,碰瓷中国的行动,自然是痴心妄想。

结语

命运所有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加码。

作为靠近俄罗斯,又脱胎于苏联的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出于“恐俄症”,非常积极的拥抱美国,想要以此获得安全保障,从他们的立场来看,自有其道理。

但为了抱美国大腿,主动碰瓷中国,显然就不是“迫不得已”的概念了,而是居心不良。然而,世上所有的选择,都对应着相应的后果,立陶宛做了错误的选择,自然就要为此承担代价。

想要一边借台海问题谄媚美国,另一边却凭欧盟支持,继续从中国拿好处,那显然是痴心妄想了。

这次伊鹏三号事件中,立陶宛前后“小丑”一般的表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