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奔跑是青年最美的姿态。在成都这片热土上,青年人们以其蓬勃的激情、无畏的身姿、活跃的状态,奔跑着书写下最美青春。
他们以青春守望星辰,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刷新记录;他们“扬帆出海”,推动“中国造”走向世界,又或回到家乡农村,扎根基层社区,把梦想种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青年人和城市一起奔跑,诠释一座城的精神——成都不仅是一座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一座拼搏奋斗的创新创造之城。
12月27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邀请来自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运动赛事、文化传承等领域的青春榜样,从他们为梦奔跑的故事出发,串联起成都2024年度向前奔跑、向上生长的城市发展脉络。
灯光照亮舞台,第一个登台的是来自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两度担任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开舱手的冯毅。他以青春守望星辰,到今年,已经在西北大漠坚守了18年。
冯毅
李耀
“全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机器人,为什么不能是中国造呢?”这是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工作时,李耀发出的一个疑问。
冯琳
雪中送炭,要的就是一个“快”字。在冯琳的印象中,部门曾接到过一家公司难题,从电话沟通到第二天下午,调研团队抵达公司,现场梳理,整个过程,还不到24小时。
目前,“进解优促”工作开展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截至12月6日,全市各级各部门走访服务了53000多家企业,收集了18000多个诉求和难题,解决率超过94%。
如果要问起冯琳,为什么这么拼?她的解释是,为了不辜负每一个创业人的梦想和期待。她相信,只有坚持梦想的人,付出足够努力的人,才能在某一刻,和梦想不期而遇。
追寻梦想的路上,彭州市丹景村党支部书记古礼燕又回到了生命开始的地方。
古礼燕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丹景村,并成长为村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支书。为了给村里带来更大的发展,她反复思索,最终,思路谋定在“种好两朵花”。
第一朵是牡丹花。依托于丹景山现有的牡丹产业资源,古礼燕带领乡亲开发了牡丹鲜花饼、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等,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6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4万元,相比之前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第二朵花是芍药花。去年5月,她们清理出了山顶20亩林地作为试验地。这20亩花田成了她最惦记的事情,每天都会去山顶看一次,上山下山加起来快两个小时,每天步数都超过两万步。
回想12年前,古礼燕记得返乡工作的年轻人并不多。如今,“两朵花”种下了,希望也播种下来了,于是年轻人回来了,他们当“新农人”,当带货主播,回来做文创、办集市、开民宿……这群青年人把乡村变成了青春的主战场,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以激情拥抱世界,逆风奔跑
当晚的舞台上,还迎来了两张特殊的面孔,一位表演了川剧变脸,另一位表演了长嘴壶茶艺。
贺思蕊
摘下脸谱,贺思蕊长着一张外国人的面孔,却说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她说自己学变脸已经4年了。刚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如今贺思蕊已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看到一个包容的成都,一个开放的中国。
还有从小就在成都蒲江长大的张文,黑皮肤、卷头发的他出生在华西坝,一家人在蒲江生活了快20年了。
张文九年前开始学长嘴壶,如今的表演越来越熟练。今年他18岁了,妈妈曾问他,未来是想留在成都,还是回尼日利亚。被茶艺及中国文化征服的他肯定地说,自己想留在这里,他要继续考大学,继续学习茶艺。
张文
当晚的活动,嘉宾们以开放包容之姿讲中国故事,拥抱世界。
活动现场,还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为一个人,为一支队伍而来,这个人就是成都蓉城队的代表——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中方教练,曾担任成都蓉城的队长甘锐。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老师刘晓远站上了舞台,他开口提起的名字几乎没有四川人不知道——马识途。
传承非遗薪火,如何能“又新又火”?为了让成都漆艺再火起来,70岁的尹利萍和成都漆器厂工作人员还在向外拓展成都漆艺的“朋友圈”,她们和故宫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推出文创联名,让成都漆艺作品在法国、土耳其、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展出与交流,让成都漆艺从历史中走出来,走向国际,走向时尚前沿。
对于川剧的创新,成都川剧研究院的王超从新编川剧《丁宝桢》选段开始说起。
王超
今年,川剧院时隔12年再次招川剧“娃娃班”,计划招收40个,一下子报了700多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传承为川剧注入了新鲜血液。
以温暖点亮城市,向前奔跑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还在于人民群众所盼皆如所愿、所求皆有回响的那份踏实。
在她的口中,一位司机在风雨里,看到道路旁悬挂的国旗被风吹落,下车后一路小跑,把国旗捡起放到了人行道上。这个过程中,后车也纷纷停下,为他让路。
这个视频在网上迅速破圈,播放量突破千万次,其中一句网友的热评感染了无数人,心中的那抹红,刻在了骨子里。
除了这种令人动容的家国大爱,在成都街头,还流传着一种如涓涓细流般的友善小爱,让人倍感温暖。
来自成都一家连锁餐饮店的老板,定了一条特殊的规矩,老板光哥的5家餐饮店,每家分店门口都摆着爱心冰柜,冰柜里的矿泉水只送不卖,每天晚上九点后,附近的环卫工、骑手、代驾、出租车司机等,还可以到店免费吃一碗抄手或者面条。从第一家店开店起,这条规矩他已经整整坚持了12年。
今年2月,谢柯江一家在浙江旅游时,遇到一位老人落水。当时,老人正在不断下沉,情况非常紧急。来不及多想,谢柯江第一个冲过去跳进了河里,随后和其他好心人一起把老人救了上来,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托举。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成都人物,在成都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一连串温暖的城市故事、生动的城市面孔、街头巷尾间的大爱小爱,汇聚成了这座城。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