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是遵义最耀眼的底色。
89年前,红军长征经过遵义,在此转战3个多月,召开了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苟坝会议,打响了遵义战役、四渡赤水战役、娄山关战斗等红色经典战例,谱写了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
如何保护好红色遗存,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时代留给遵义的课题。
从环境提升到文物保护,从展陈创新到内容建设,从红培研学到文艺创作……近年来,遵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红色底蕴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挖掘保护 守好红色底蕴
遵义拥有丰富的红色遗存,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特色强,具有较高的保护传承价值。
遵义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四有”要求,先后对全市革命文物分项分类开展调查摸底,完成了第一、二、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公布,并形成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拟公布名录。
据统计,遵义现有已登记红色文化资源542处、长征遗址遗迹358处474个点;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9个。
保护红色遗存,遵义不遗余力。
——《遵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条例》《遵义市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制度》《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实施,使红色遗存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到红色遗存保护工作中,通过修缮革命遗址、修建完善纪念场馆等方式,全力守护好红色遗存,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近3年来,争取国家、省级文保资金1.14亿元,获批文物保护展示项目52个;积极推动革命遗址遗迹纳入文保单位,加大系统保护力度;开展红色文化资源、长征遗址遗迹、红色标语等专项调查,并实现台账化动态管理。
科技赋能 对话红色历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光影点缀下显得特别庄严肃穆,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遵义会议纪念馆夜景(罗星汉 摄)
一直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始终坚持研究与保护相结合,持续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依托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对2000余件馆藏革命文物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展陈,借助科技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升级改造遵义会议纪念体系,先后增设《历史抉择——毛泽东及张闻天、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前后》等10多个专题展览,深刻阐释革命文物的深厚底蕴、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广泛寻找收藏线索,通过外界捐赠、征集购买等多种方式丰富馆藏文物。先后征集到“李卓然长征使用过的驳壳枪”“1935年李炳文夫妇保护‘红军资料’的帽筒”等珍贵文物。
…………
遵义“红色家底”不断丰富,真正实现了有址可寻、有物可陈、有史可讲。
《忆秦娥·娄山关》词碑。(王纪鹏 摄)
巍巍大娄山,见证了89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毛泽东同志在此留下了气吞山河的豪迈诗篇——《忆秦娥·娄山关》。作为当年娄山关战斗主战场的小尖山战斗遗址、大尖山战斗遗址,毛石砌成的战壕保存至今。
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多年来,遵义市娄山关管理处常态化开展遗址遗迹安全巡查并建立巡查台账,对小尖山战斗遗址外侧山体落石开展专业保护性修复治理,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并保障遗址遗迹本体完整。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娄山关摩崖石刻、毛泽东词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等进行专业清洗描红,力争确保其原真性和安全性。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四渡赤水纪念馆在系统保护红色遗存基础上开展专题陈列,在土城镇打造了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博物馆群。实施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智慧博物馆系统建设等项目,将传统展览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实现了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还极大地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和游客的体验感。
位于习水县土城古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
在数字科技赋能下,遵义不断丰富完善红色遗存保护利用方式方法,深入挖掘红色遗存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活化利用红色遗存,打造红色精品展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让游客沉浸式“触摸”红色文化的温度与厚度,红色遗存的新时代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融合创新 激活发展动能
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庆假期,遵义文旅市场实力“破圈”,共接待游客6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39亿元。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全市红色旅游地接待游客近137万人次、同比增长41.46%,遵义会议纪念馆日均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
随着红色遗存保护利用的持续深入,遵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打造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红色旅游市场不断升温,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2019年,贵州被赋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重任。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核心片区,遵义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级部署要求,围绕“一核两带七园多点”,大力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六大工程体系”建设,把打造重点红色景区和培育精品路线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以此促进红色遗存保护利用。
同时,编制印发《遵义市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围绕“看得见”,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氛围提升行动;围绕“记得住”,大力开展红色旅游业态提升行动;围绕“带得走”,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消费提升行动,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一带示范、七区集聚、全域提升”的红色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看得见”方面,遵义已完成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135个,12个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遵义会议会址获“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地”称号;以红军长征进出遵义的历史脉络为主线,推出“遵义会议·转折之城”“四渡赤水·醉美遵义”“突破乌江·茶海漫乡”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两条红色旅游路线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
“记得住”方面,在重点红色景区建设3D实景演出、露营基地等30余个业态融合项目,全面提升遵义重点红色景区品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红色场馆、观革命遗址,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青少年红色夏令营等红色研学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娄山关大捷》《长征颂》等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