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夏莲,曾在1983年的第37届世乒赛上,代表中国获得女子团体冠军、混双冠军。40余年职业生涯,隔网的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她却依然实力强劲,驰骋国际赛场,对乒乓球的赤子之心始终未变。以球为媒,助力中欧交流,她成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的代表人物。
2024年12月28日周六晚19:10,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走近“乒坛常青树”倪夏莲,敬请期待。
2024年夏天,年过花甲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第六次踏上奥运赛场。作为巴黎奥运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她不仅依然保持不俗的竞技水准,更凭借赛场内外的松弛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深受球迷喜爱的“乒乓奶奶”。尤其是受邀担任孙颖莎和王楚钦混双的陪练,更让她备受关注。“我很开心,终于有机会可以更直接地来报答和感谢中国国家队对我的培养。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现在如果能够在他们夺冠的路上,帮到他们一丁点,我就觉得非常开心,也非常踏实。其实他们已经很棒了,成绩也相当好,国家队包揽了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五块金牌,又一次证明了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队。”2024年东京奥运会上,倪夏莲对阵孙颖莎61岁第六次踏上奥运征程,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年龄和参赛次数的简单累积,更是对“坚持”二字最生动的注解。在乒乓球这项对体力和反应要求极高的运动中,倪夏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从不是梦想的绊脚石。尽管第二场比赛输给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但她的表现依然十分精彩,丈夫兼教练托米更是盛赞她是最聪明的选手,“她善用知识和策略让对手脱离位置,她会频繁调整旋转和球速。我欣赏她的表现,输赢不重要,我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1983年东京世乒赛,倪夏莲与郭跃华获得混双冠军对运动员而言,好胜心是获胜的基本特质。曾经的倪夏莲会因为输球而沮丧流泪,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越发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包括此次巴黎奥运会的赛场。“我是一个运动员,把球打好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这是我的责任。这次和郭跃华相见,他也肯定了我的技术。其实我很幸运有机会和孙颖莎打球,我很欣赏我的对手打出高水平,确实她比我好,我唯一能够做的,回去努力,有机会再打一次试试看。”1986年从国家队退役后,倪夏莲旅居海外,并从20世纪90年代起代表卢森堡参加比赛,曾三次获得欧锦赛女单冠军,并多次率队冲击各大国际赛事的奖牌,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乒乓女皇”。“我当时就觉得是一份工作,认认真真履行合同。没想到他们那么重用我,后来过了很多年,我觉得跟他们也有感情了,就答应代表卢森堡参赛打球。对我来讲,既然答应了就努力做好,去完成我许下的承诺。”早年倪夏莲托米说,在倪夏莲刚到卢森堡的时候,当地几乎没有任何职业运动员,是倪夏莲改变了这一切。“她来以后,不只是乒乓球,人们普遍更重视体育了,训练更认真,也会分析比赛,她改变了卢森堡体育的整体心态,现在几乎每项运动都有职业运动员,她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在她的帮助和激励下,卢森堡国家队以创纪录的两女一男阵容,出现在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上。托米在倪夏莲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练,是理疗师,是后援团团长,还是丈夫。在长久的陪伴中,托米挖掘着倪夏莲的无限潜力,共同经历输赢,思维模式、心态和生活重心都很相似的两人就这样逐渐走到一起,“她是很好的人,我说的不是她的乒乓球,而是她的生活态度。她很温暖、很可爱,她会照顾每一个人,还有她的举止,她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渴望的理想妻子,我很幸运可以遇到她,得到她的青睐,我觉得我们是天作之合。”倪夏莲一家托米的言谈中满是对倪夏莲的赞美,而在倪夏莲的心中,和托米携手至今,他们依然最懂彼此。“我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一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提高。刚开始他只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练,但他给我的帮助确实很大,他非常仔细而且非常有责任心,也是知识面非常广的一个人。他对我们中国人特别有感情,所以我们很聊得来,我非常感恩他对我的帮助,没有他,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打到今天。”
看倪夏莲的比赛,你感受不到硝烟味和紧张感。没接住球,她挑挑眉头坦然接受;打出制胜进攻,她则击节叫好欢畅一笑。对倪夏莲来说,输赢是暂时的,但体育的精神是永恒的。并不在意纪录、更不奢望奇迹的倪夏莲,只求在每一场比赛中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也许,正是这样“不强求”的洒脱,才是倪夏莲最打动网友的地方。超越年龄的“松弛感”,让她在网上的人气长盛不衰。倪夏莲在家中的小花园“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心的人,什么东西都喜欢去尝试。所以我非常愿意用自媒体的方式,和大家近距离接触,我觉得挺好玩的。我刷到有一条评论挺感动的,说倪夏莲当时离开中国队,没保住这个位置,但她保住了一颗中国心。打乒乓球很好玩,我也不知道今后打得怎么样,但不管什么事情发生,总会关注乒乓球。还有我在西方生活的环境,跟中国又那么亲,如果我能够做点事,也是非常愿意和开心的。”的确,倪夏莲在巴黎奥运会上曾有一句话打动无数人,她说打乒乓球至今,中国运动员终于能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发声。她用一次次挥拍和一次次胜利,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乒乓球技术,与世界交流。即使是现在,她和丈夫托米依然经常研究技术,升级技术,紧跟发展大势。“我非常珍惜我的乒乓球平台,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为中国人在世界上发声。在比赛当中能够发挥所学,这就很开心。我现在在欧洲还是前几位,欧洲十六强这些我还有资格去打。”无论输赢,皆是传奇,这就是倪夏莲。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无论年龄多大,都能在热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都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永不言弃,只要我自己身体能够保障,技术还可以过关,我还有很多的激情,所有这些点都非常重要,我都会坚持打下去。当然就算到了忍痛割爱说再见的时候,我的生活还是很丰富、很开心,一切顺其自然。”《可凡倾听》
倪夏莲专访
12月28日周六晚19:10
纪实人文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