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塑料大棚挖掘草莓种植的科技元素、走访艺术与乡村和谐共生的特色村庄、还有“京郊小大理”之称的辛庄村……12月23日至26日,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走进昌平,深入兴寿镇8个村庄,走村串户、采风采访,与村民唠家常,了解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用文学之笔书写新时代首都山乡巨变。
8名作家走进“京郊草莓第一镇”
“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是北京市文联联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策划推出的大规模的作家深扎创作项目。本次走进昌平乡村的扎根创作小组,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徐迅、北京作协副主席周晓枫,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星河,作家尹小华、毛嫱、韩瑞莲,昌平区作协主席高若虹,昌平区作协副主席王江红组成。
据兴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寿镇是传统农业镇,该镇有“京郊草莓第一镇”之称,草莓、苹果等水果、有机蔬菜种植和养殖业是该镇的特色产业。“百千工程”实施以来,该镇规划先行、景村一体、农文旅融合,逐渐形成山水兴寿品牌,有“京郊小大理”之称的辛庄村、艺术与乡村和谐共生的下苑艺术家村等特色村庄吸引众多游客,成为颇具影响的网红打卡地。
座谈会上,8位作家与8个村的负责人结成对子,现场进行了深入交流。作家们分享了走村感受,各村负责人分享了未来村庄发展的思路,双方讨论了下一步驻村深扎计划。
周晓枫表示,在昌平生活的16年间,感受到了昌平、昌平乡村的巨大变化,在走村的过程中,又看到了很多丰富的、意想不到的细节,很受启发。她谈到,我们的祖先都生活在乡村,因此每个人都是乡村放出去的风筝,回到乡村就相当于燕子回巢。直到今天,乡村依然喂养着我们每一个人,除了享受乡村带给我们的营养,我们是否还能有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摆在写作者面前的共同问题。
作家星河谈到,由于长期从事科幻小说创作,他对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元素很感兴趣。在沙坨村采风过程中,他与草莓园农场主进行交谈,发现草莓种植销售中融入了很多科技的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这正是新农村、新农业区别于传统农村、传统农业的关键点。他计划从科技的角度切入,寻找创作的素材和方向。
艺术气息给村庄带来深远影响
走访过程中,沙坨村品种独特香气扑鼻的草莓,秦城村的酒香,小车会和高跷,上下苑村浓厚的艺术气息,暴峪泉村冒泡的泉水,辛庄村惬意活泛的创客氛围以及东新城村的铜雕工艺都给作家毛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认为,如果将各村这些元素极好地浸润在乡村发展规划中,使其成为每一个村庄的标志性特征并加以推广,定会给地方的旅游带来新的活力和吸引。
毛嫱所结对子的东新城村中,住着铜雕大师黄世芳,她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金属饰品专业,后经过自己在理念上的突破和工艺技术上的创新与拓展,成为中国铜雕界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举办铜雕艺术个展的艺术家。
2001年,黄世芳与她的先生,清华大学美术院老师王小义之所以搬到远离市区的东新城村,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随时敲铜板而不对他人造成噪音干扰,并力求在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中全身心地投入铜雕的艺术创作。在此后的20多年间里,黄世芳在自己的大房子里创作完成了几百幅铜雕作品。
“东新城村的学院派艺术家们引领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风尚,让我深感羡慕。”毛嫱希望这种厚重的充满人文底蕴的艺术气息能够给村庄带来深远的影响,使艺术根植于乡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