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古县春秋之
原博平县历史沿革
编者按:
茌平博览馆(茌平区党员教育基地)现设有17个展馆和1个报告厅。2024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已成为集历史与当代、经济与社会、文化与旅游全景式、多功能茌平优秀文化荟萃融合新高地,以及茌平人民最富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精神文化家园。为进一步发挥茌平博览馆特有的综合性宣传功能,扩大其社会影响,特推出茌平博览馆导览系列图文展。
BOOK
原博平县历史沿革
原博平县古为夷地,夏、商、西周属兖州,为摄国地,春秋时属齐国地,战国时为齐之西界,至秦实行郡县制,属东郡,时称博陵邑。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即博陵邑置博平县,因县境广阔平展而得名,治博陵。宋景祐四年(1037),“徙治东南三十里宽河镇”,即今博平镇驻地。1956年并入茌平县。
明之前原博平县建置沿革:
古为夷地,夏、商、西周属兖州,原为摄国地,春秋时属齐国地,战国时划为齐之西界,至秦实行郡县制,属东郡,时称博陵邑。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即博陵邑置博平县,治所“博陵”即今肖家庄镇王菜瓜村西西1公里处,仍属兖州部东郡。
公元9年,新莽改东郡为治亭,改博平县为嘉睦县。公元25年,复称东郡及博平县,既而又省灵县并博平。
东汉时仍属兖州部东郡。永元九年(97)析博平置灵县。
三国时为魏地,属冀州部平原郡
西晋属冀州部平原国。
东晋时先是先后归属北方的后赵、前燕、前秦。太元九年(384),东晋北伐,大将刘牢之进据碻磝城,博平县也随之为东晋所有。至太元二十一年(391),因山东地区的东晋政权又被后燕取代,博平又归属后燕。前后皆属冀州部平原国。
南北朝时,先属南朝宋之魏郡(治聊城),后属北朝北魏、东魏济州部平原郡。北齐时属济州部平原郡。天保元年(550)省灵县并于博平。
隋开皇二年(582),罢郡为州,博平属毛州。开皇六年(586),复析置灵县。大业三年(607),复罢州为郡,又省灵县入博平,改博平属清河郡。
唐属河北道博州(治聊城)。武德四年(621),复析置灵泉县。武德五年(622),又以灵泉县省入博平。贞观十七年(643),省博平入聊城。嗣圣八年(691),复析置博平县。
五代时,仍属河北道博州。
北宋景祐四年(1037),博平县自博陵迁至东南三十里宽河镇,即今博平镇驻地,仍属河北道博州。
金天会五年(1127),属山东西路博州。
元至元四年(1267),改隶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1276),又改为东昌路,东昌之名自此始,仍隶属于总管府、中书省。
明之后原博平县建置沿革:
1、明洪武元年(《明史》为“明初”,博平旧志为“洪武元年”,今按博平旧志),改东昌路为东昌府,属东昌府,清沿袭。
2、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属东昌府。
3、1913年1月,北洋政府改东昌府为济西道,治聊城县,博平属济西道。
4、1914年6月,北洋政府改济西道为东临道,治聊城县,博平属东临道。
5、1925年10月,北洋政府改东临道为东昌道,治聊城县,博平属东昌道。
6、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废道,博平直属山东省政府。
7、1936年1月,改属国民党山东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六专区。
8、1938年3月,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博平属伪山东鲁北道,后于1940年6月改为东临道。另外同属国民党山东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六专区。皆至1945年9月结束。
9、1939年1月,建立博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0月县政府自行撤销,该时期隶属暂不知详细,对外称“博东专署”。
10、1939年10月,隶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
11、1940年4月,隶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运东专署。
12、1941年6月,隶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
13、1941年11月,再次建立抗日民主政府,随即又撤销。
14、1942年12月,隶属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后的第一专署。
15、1943年7月,恢复博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泰运专署)。
16、1946年6月,改称博平县民主政府,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泰运专署)。
17、1946年11月,改属自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分置出的第六专署(运东专署) 。
18、1948年9月,改称博平县人民政府,属华北人民政府。
19、1949年8月20日,改属平原省人民政府聊城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7、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人民政府聊城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8、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博平县并入茌平县。
在茌平博览馆二楼辉煌茌平成就展中,详细讲述了原博平县历史沿革情况,欢迎您来茌平博览馆现场参观了解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