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其实最怕冷,老人冬季要“养骨”

【来源:大江晚报】

骨头其实最怕冷,老人冬季要“养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钙元素就会大量流失,骨质疏松就会随之出现,容易导致老人驼背,稍微碰撞就会骨折。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导致人体骨骼钙质流失更多。

合理饮食,补充关键营养素

增加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老人可适当多吃牛羊肉等温热食物,这有助于气血通畅,预防骨关节酸痛。

注重“五色饮食”:中医有“五色饮食”理论,肾主黑、脾主黄。冬季可适当多吃黑木耳、黑扁豆、芝麻等黑色食物以及坚果等黄色食物,有助于调脾补肾,使骨骼坚固充实。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老人可多吃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蛋类等。同时,虾皮也是补钙的好选择,可以制作虾皮煎鸡蛋等食物来补充钙质。

减少盐和高脂肪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骨骼健康。

适当运动,增强骨骼密度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老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八段锦有助稳定关节,适合颈椎、腰椎和关节炎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对膝关节压力较大,不建议膝骨关节炎患者尝试。

充分热身:冬季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寒冷使肌肉收缩、关节僵硬、应激力变差,若不活动开,易造成外伤。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所:如有心肺疾患的老人,应选择温暖、通风、有急救设备的专业运动场所,并随身携带药品。

注意保暖,防止骨骼受寒

及时增减衣物:冬季昼夜温差大,老人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骨骼受寒。出门时要加衣,入室后要减衣,保持适宜的体温。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以防骨骼受寒。可以使用暖气或电热毯等设备来保持室内温度。

规律作息:冬季日出时间较晚,日落较早,昼夜温差大,一般建议在晚11点前入睡,早七八点起床,太阳升起后外出活动,即《黄帝内经》所言的“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骨骼问题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老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骨骼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注身体变化:老人应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本报综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