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癌症,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肠癌。
消化道早癌有哪些症状?
消化道早癌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一般肿瘤发展到中晚期才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
有肿瘤家族史、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息肉、做过消化道手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反复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喜食腌制食品及高盐食物,还有长期吸烟的人群都需要进行早癌筛查。
年龄大于40岁或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烧心、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等消化道症状也应该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
怎么发现消化道早癌?
前往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脾胃病科挂号预约就诊!
目前筛查消化道早癌,最主要倚靠电子胃肠镜的早期诊断治疗。电子胃肠镜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有着更精确的筛查,再结合一些特殊的检查技术,诸如电子染色、黏膜染色、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等,可以提高消化道早癌的确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理。
害怕胃肠镜检查怎么办?
目前我省已普及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无痛检查其实就是静脉全麻,病人在检查前由麻醉医生麻醉后,全程在睡梦中完成检查。只有部分存在麻醉禁忌症及特殊患者需要接受普通胃肠镜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
发现了消化道早癌该怎么办?
消化道早癌治疗三部曲:高危人群内镜普查癌前病变或早癌;内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标本评估是否需要外科补充手术。全过程由专业的消化内镜医生联合病理科、麻醉科、胃肠外科医生,多学科联合诊查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需要动大手术吗?什么是内镜下剥离切除术?
内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全新的消化道早癌治疗手段,它的优点在于:可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既不用开刀,也不是大手术,而是一种划时代的微创内镜手术。随着消化内镜的发展,ESD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普及,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对患者而言,一经确诊早期肿瘤,经过规范、完备的术前准备,确切的手术切除,精确的病理学评价,可以通过一次性、完整地切除病变获得治愈,术后可获得长期的生存率以及较好的生活质量。
早癌治疗后什么时候要复查?
切除了早癌并不意味着“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应当养成规律复查的习惯。进行内镜下治疗的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患者,建议治疗后3~6个月复查胃镜,后续医生会按照胃黏膜的基础状态确定患者下次胃镜复查间隔。结肠息肉或腺瘤在内镜切除后,医生会根据病理性质、大小及数量等因素综合决定患者的复查间隔。当然患者朋友们也可以添加医生的微信或者加入“随访群”,及时获取消息。
消化道早癌,中医怎么看?
肿瘤三级预防的概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西医治疗“人的病”,而中医治疗“病的人”。中医可增强正气,扶正祛邪,固本培元,中西医双管齐下,共建早癌防治新体系!
(作者:严子兴 福州市中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科 主任、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卫健委,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直技术项目:2022TG024)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