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今年最后一股影响全国的冷空气已南下至长江以南,但实力有限,速度较慢,对中东部地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净化作用不够显著。
02由于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在江南地区减速,大量颗粒物被洞庭湖平原“兜头接住”,导致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
03预计29日,随着冷空气逐渐增强并推动北风南下,大部分地区的颗粒物污染才能显著缓解。
04然而,仍有部分颗粒物可能翻越南岭、武夷山屏障,对两广和福建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05随着冷空气影响逐渐减弱,全国范围内的大回暖即将拉开序幕,但中东部地区的空气干燥问题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冷空气南下,颗粒物堆积江南平原
12月27日晚,今年最后一股影响全国的冷空气已经南下至长江以南,并逐步向南岭推进。然而,这股冷空气实力有限、速度较慢,对中东部地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净化作用不够显著。由于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在江南地区减速,大量颗粒物被地势向北敞开的洞庭湖平原“兜头接住”。衡山以北区域普遍达到了中度至重度颗粒物污染水平,长沙更是连续24小时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虽在推进,但颗粒物扩散效率较低,导致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在28日仍然较差。预计29日,随着冷空气逐渐增强并推动北风南下,大部分地区的颗粒物污染才能显著缓解。然而,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颗粒物可能翻越南岭、武夷山屏障,对两广和福建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冷空气为何连续补充?环流形势简析
从大气环流形势来看,这股冷空气的有限影响力与当前北半球环流格局密切相关。近期,北极涡旋的位置偏东,使得冷空气主体偏向东亚及西北太平洋区域,而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减弱。与此同时,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也较为稳定,导致冷空气在进入我国时强度已经削弱。此外,南支槽位置偏南,使得水汽输送与冷空气结合较少,进一步削弱了降水清除颗粒物的能力。这种环流格局使得冷空气主要以干冷形式影响中东部地区,颗粒物扩散条件有限。
同时,江南地区,地势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颗粒物的堆积问题。例如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开口朝北,容易在静稳天气下汇集从华北、黄淮一带南下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尚未充分扩散,再加上冷空气南下速度偏慢,导致局部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湖南北部地区,如长沙、岳阳等地,颗粒物浓度持续维持较高水平。
大回暖与大干燥并存,未来天气展望
随着冷空气在29日影响逐渐减弱,全国范围内的大回暖即将拉开序幕。预计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回升。根据气象预报,除了新疆南疆盆地、西藏西南部、黑龙江大部等地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外,其余地区气温普遍偏高,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中南部、江南中西部和华南西部偏高幅度将达1~3℃。
这一回暖过程同样与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北极涡旋偏东后,东亚地区的冷空气活动暂时趋于平稳,导致暖湿气流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南支槽偏弱的情况仍将延续,这意味着尽管气温回升,但降水过程依然偏少,中东部地区的空气干燥问题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与此同时,颗粒物扩散条件也未完全改善,局部地区仍需警惕轻度到中度颗粒物污染的反复出现。
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公众需做好健康防护与生活调整。一方面,在颗粒物污染较重的时段,建议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呼吸系统敏感人群,更要注意佩戴口罩。另一方面,中东部的干燥天气可能带来皮肤问题和呼吸道不适,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室内加湿,尽量避免频繁洗澡,减少皮肤水分流失,同时保持皮肤滋润。此外,饮食上也可适当增加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水分。
可以看出,这些现象背后都指向了环流异常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类似的复杂天气模式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这也提醒我们在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