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驾创新正式登陆港股,此前冲A股折戟,3年亏损超5亿

临近年末,继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地平线先后在港交所上市后,国内又一智驾企业成功登陆港股。

12月2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02431.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由中信证券(30.220,0.07,0.23%)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图片

上市仪式现场,佑驾创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刘国清博士敲响开市锣。他在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专注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快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为智能汽车赋予更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为股东及广大投资者创造更高的价值,为社会带来更高效绿色的出行方式。让我们并肩赴山海,弯腰上高峰。”

据悉,佑驾创新此次发行3919万股,募资总额为6.66亿港元,扣非发行费用的6061万港元,募资净额为6.06亿港元。

图片

上市后首个交易日,佑驾创新开盘价报18.6港元/股,收市时股价为19.32港元/股,相较发行价17港元上涨2.32港元。

走渐进式路线

市场排名第七

成立于2014年的佑驾创新,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货商,其核心技术覆盖“行车、泊车、座舱”三大场景,聚焦全栈自研的软硬一体量产解决方案,业务矩阵包括:智能领航辅助方案iPilot、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方案iCabin、ADAS产品及方案iSafety。

在发展方向上,佑驾创新坚持走的是渐进式路线,逐步开发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除了提供定制化L0级至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之外,公司还在开发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iRobo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交付。

图片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L0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的话,佑驾创新2023年在国内所有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离头部玩家尚有一段距离。

截至2024年12月10日,佑驾创新累计已为35家整车厂进行量产,合作主机厂包括哪吒、蔚来奇瑞、长安、吉利、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smart、江淮、一汽奔腾等,量产定点覆盖近百种车型。

在全球化拓展方面,截至2024上半年,该公司已为4家整车厂的21款出口车型实现SOP,这些出口车型销往地区包括欧盟、澳大利亚、英国、东南亚、香港等。据悉,佑驾创新是中国首批帮助整车厂车型获得欧盟通用安全条例ADDW及DDAW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也是首家帮助中国整车厂获得E-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因此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这一国际化平台的动作,对该公司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推动全球化战略也将带来帮助。

烧钱不断

三年亏损超5亿

其实在2023年8月,佑驾创新曾启动A股上市辅导,但在2024年5月,该公司终止了与辅导机构的上市前辅导委聘协议,不再冲刺A股,转而向港股发起冲击。

根据佑驾创新的解释,这一举动是“考虑到未来的战略规划,赴港上市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发展目标”,但有市场分析认为,该公司在报告期内的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过5亿人民币),可能也影响了其在A股市场的吸引力。

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7%、12%、14.3%。

图片

而营收的增长,并不能覆盖该公司产生的各项高额成本和开支。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佑驾创新的经营亏损分别为1.39亿元、2.2亿元、2.06亿元;经营利润率分别为-79.1%、-78.9%、-43.2%;净亏损分别为1.4亿、2.2亿、2.07亿元。

根据招股书的解释,原材料及耗材采购成本的增加,扩大研发团队、投资尖端实验室及设备的大额投入,开创新算法、建立新域控平台的开支,吸引及留任人才的支出等,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从2014年成立至今,佑驾创新先后已进行过近2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四维图新、泽奕投资、国开制造业转型基金、中金资本、普华资本等,累计融资金额14.48亿元人民币。公司最后一笔融资完成于2023年11月,融资金额达到4000万元。

图片

但在快速增长的智能汽车产业中,要想保持动力,站稳脚跟,持续投入资金依然是势在必行的。尽管智驾发展如火如荼,但中国近两年不断出现的智驾公司倒闭或转行、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竞争的残酷。

佑驾创新目前的财务情况,正是中国智驾行业的一个典型现象。在未来,量产交付和多场景落地会成为主要玩家比拼的重点。随着主机厂需求的不断增长,以行泊一体功能为代表的智驾产品迎来前装量产潮,而率先在该领域实现量产交付的玩家,将有利于推进可持续的商业化落地。因此,佑驾创新未来的投入还将持续,能否坚持到大规模商业化、自我造血,仍有待观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