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获悉,通州区是全国排名前十的观鸟热点区域,每年为上万只水鸟提供适宜的越冬栖息地,是北京市鸟类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通州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289种。
从目级水平看,雀形目鸟类最多,114种,占比 50.22%;其次是鸻形目、雁形目、鹰形目和鹈形目,分别占比12%、9.78%、6.22%和4.89%。
根据统计,通州区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为遗鸥、白尾海雕、猎隼和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记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68种;记录濒危鸟类6种。
从科级水平看,鸭科种类22种最多,占比9.78%;其次是鹰科14种,占比6.22%。
从鸟种看,排序前五的优势鸟种分别是麻雀、绿头鸭、灰喜鹊、喜鹊、家燕,其次是普通秋沙鸭、金腰燕、燕雀、棕头鸦雀、小鹀。
从鸟类生态类群看,排序依次是鸣禽、游禽、猛禽、涉禽、攀禽、陆禽。相比较北京市鸟类生态类群,通州区鸣禽、游禽占比更多,而涉禽占比较少。
今年11月18日,通州区在大运河沿岸发现黑海番鸭,刷新北京全市鸟种纪录。黑海番鸭分布于北半球较冷地区,在我国境内属于罕见的迷鸟,仅在重庆、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偶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