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金与问路之间,ID.与众找到「关键平衡点」

全文2517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ID.与众作为大众结合中国市场智能网联探索的首款车型,上市半年以来销量和车辆参数并未达到大众品牌和市场期待。

02然而,ID.与众背后的大众安徽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方面展现出全方位、多层次且协同高效的体系。

03为此,ID.与众近期将售价降至16.99万元,全面融入中国消费体系。

04除此之外,大众安徽计划在2026年推出多款全新车型,并与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研发智能化功能。

05通过ID.与众的市场反馈,大众在中国进行智能电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平衡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开门黑、营销拉垮,这是自今年7月正式上市以来,舆论对于ID.与众在上市后半年的“试水期”里的普遍论调。作为大众结合中国市场智能网联探索的首款车型,ID.与众似乎并没有达到大众品牌以及市场对于这一全新车型的双重期待。

不过,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在销量、车辆参数等纸面数据来寻找“与众”之所以不同的答案时,本质上其实忽略了大众作为全球第二大车企,这个在华耕耘40年、累计销量达到2.1亿辆的汽车品牌,在推出ID.与众背后的关键“动能”,以及这款战略产品背后的真正价值。

过去四年间,入股小鹏、投资地平线、建立大众在德国以外的最大研发中心,围绕着中国汽车市场和消费者,大众安徽跑通了一整个从开发、验证、生产、制造再到销售的全链条,ID. 与众正是这一全新的中德合作商业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不久前,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ID.与众还进一步售价将降至16.99万元。可以看到,从研发方向到品牌定位,再到价格体系,大众安徽正在全面融入中国消费体系。

2024年,围绕着ID.与众,大众安徽从0到1打造了一个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纯电新品类,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2025年及更远的未来,随着对于市场经验的丰富和深入理解以及中后台资源的持续释放,在做进一步深化和探索的过程中,大众安徽试图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Wind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别小看ID.与众背后的中国「决心」


相比于其他跨国车企,在顺应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大众展现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转型特质,即它所倚仗的并非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且协同高效的体系。而ID.与众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体系」下诞生的一款真正意义上“本土化”的产品,这决定了它在品牌调性、产品特性种种侧写中源于大众、又不同于大众的特点。
图片
作为大众全新的品牌,一方面,ID.与众具备着很多“新”的特征,新的品牌标识、新的智能科技、新的消费需求趋向;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产品本身的成熟度还是已应用的方法流程,都透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定。
尤其在产品开发进程中,ID. 与众所呈现出的效率,堪称惊艳。一位接近大众安徽项目的人士曾告诉蜂鸣出行,在目前大众所有的产品谱系中,ID.与众是最短时间跑通了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再到终端交付和服务全流程体系的车型,短短3年内,配合大众在安徽构造了一整条产、销、研三位一体的智能电动汽车价值链
这源于德国大众汽车严苛的体系标准,源于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的创新研发力量,源于CARIAD中国、中科创达、地平线、小鹏、国轩高科等内外部合作平台的技术支持,共同编织出一张强大且稳固的智电生态网络以及高效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同样值得强调的,还有大众跨越7小时时差将决策中心落地中国的决心,大众安徽75%的持股比例带来更直接的话语权和效率提升,以及中国车市从“大鱼吃小鱼”到“快鱼吃慢鱼” 的紧迫格局变迁。
图片
在此基础上,一些过去只有德方才有的权利,被下放到安徽;一些过去在产品、技术甚至早期阶段的概念、架构,需要说服博弈的部分,可以不再等待而是直接决策。作为一家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大众能够突破其过往运作过程中的强大惯性、规则和体制,足以见得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和突破常规的勇气。

2



灵活的价格政策,ID.与众找准「平衡点」


由于本土化的开发和对中国市场的聚焦,ID.与众在数字化销售体系支持下,也得以实施更为灵活的价格政策,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回应。不久前,大众安徽官方推出全新价格,在叠加门店优惠和不同地区的政策补贴,ID.与众的终端售价已经达到「15万级」,正式切入15万纯电SUV这个最“卷”的新能源细分市场中来。

图片

尽管这一调整被很多人质疑是对新品上市定价的一种补救措施,但聚焦到终端市场,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消费者用真金白银的支持表达对于“金标大众”这一全新品牌的认可。在与一位ID.与众销售人员交流后,对方告诉蜂鸣出行,“从11月8日ID. 与众推出重磅销售政策后,店内的客流量显著增长,成交量也比之前翻了几倍。”甚至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价格优惠与购车金融方案的双重利好下,目前与众的销量直线提升,单月销量比前3个月加一起还要多。
更何况,在当前的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市场中,15-20万是占比最大的价格段量,达到25%左右;而在能源类型中纯电占比又持续上升,目前已经接近60%。按照目前新能源产销量1000万辆的规模计算,即便以最保守的数据作为参考,ID.与众所直面的也是一支约为150万总量的消费市场。这也是为什么ID.与众一举将价格优惠得如此精准的原因所在。
图片
而能够在上市仅4个月就快速对产品价格动手,也足以证明大众已经开始告别以往合资体系的“优柔寡断”,通过「快速响应、快速决策」,从品牌发布到产品上市再到价格体系的融入和调整,紧密围绕企业自身和实际市场情况去做深刻战略考量,起码从这一点看,大众的转变值得引起国内所有规模化企业的集体重视。
可以看到,随着价格调整,围绕着ID.与众这款车型,大众在中国进行智能电动转型的“试验”过程中,已经逐渐找到了「平衡点」。而这便是这款战略产品背后的真正价值。相比于短期的纸面数据,更应该明白,通过这款车型的市场反馈,为后续车型的开发积累经验,在更多“本土化”车型落地之前,把路铺实。



3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为结合中国市场智能网联探索的首款车型,在大众全新的产品谱系,ID.与众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试金石」的作用,起到的是从0到1的开创性作用,那么从1到100的起势过程中,围绕着ID.与众在做下一步深化和探索,大众又储备了哪些“弹药”?如何继续沉淀市场对金标大众的认知度、好感度?大众安徽给出的答案是,渠道向上。
图片
据介绍,大众安徽从零开始,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品牌直营(DTC)的新零售体系,在直营和代理制的“双轮驱动”下,截至2024年底,大众安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60家销售门店,共覆盖31个城市。预计到2025年,销售网点将覆盖至70个城市,编织出一张更为广泛而紧密的销售网络。
岚图汽车作为参考,2024年其渠道拓展速度为120家左右达到400家,累计覆盖密度超过108城,销量同比去年增幅的差值大约在3万左右,规模增长约60%,平均每增加1个店月销量大约增加 20.8台 。若以此为参考,我们不难推算出围绕一款本身具备增长潜力的产品来看,在覆盖城市和渠道网点扩张约1倍的基础上,ID.与众的销量规模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图片
除了销售网络的加速布局外,大众安徽还计划推出更丰富的产品序列,到2026年,大众品牌将继续在该新品类中再推出包括SUV和轿车在内的多款全新车型,同时与小鹏、地平线、中科创达等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研发智能化功能。
未来,随着市场经验的丰富以及中后台资源的持续释放,以ID.与众为开端,围绕着智能网联电动车这条全新的价值链条,相信大众还会有更多的愿景逐渐完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