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马路上绿牌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充电桩这样的充电设施也越来越普及。在杭州大厦501城市广场、精峰世纪大厦停车场等,都能见到万马充电站,这些站点还被评为2024年杭州市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站点。经过十多年布局,万马新能源已经将充电桩制造、充电站点运营、配套软件研发应用集于一身,作为万马股份“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走进万马新能源制造车间,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谨而专注地工作着,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从组装生产到测试调试,再到质量检验,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有条不紊。一排排崭新的新能源充电桩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即将启程发往客户。今年以来,万马新能源成功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如960kW分体式充电桩、400A风冷终端和600A液冷终端,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大家知道新能源车,但可能不了解新能源重卡。”万马新能源制造车间负责人介绍,“比如牵引车、工程车、水泥搅拌车、环卫车等多个细分市场,都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他们需要高效充电解决方案。”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动重卡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141.8%,行业电动化率上升到5.6%。针对这一趋势,万马新能源推出的960kW大功率分体式直流充电机,创新采用“莫比乌斯环”算法,实现充电模块的灵活调配与兼容,提高了场站的功率利用率,降低了投资成本,并确保了高效的充电速度。
及时触摸到新的市场需求,并推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万马新能源销售表现突出,尤其在第四季度,其需求量实现了同比跨越式增长,进入了紧抓生产、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
今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需求开始旺盛,今年南都电源业务情况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实现了订单量与发货量的双增长。细究增长背后的逻辑,始终在于产品创新。
今年,南都电源紧跟储能行业发展大趋势,完成690Ah超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以及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开发。这是南都电源在锂电储能大电池时代,突破当前280/314Ah电池尺寸规格,将单体电池容量大幅提升的重要技术升级。据介绍,新品储能电池拥有20年超长寿命,循环寿命高达15000次,搭载该款电池的20尺储能系统容量可达6GWh。
推出大电池的背后,核心目的仍是进一步降本。由于电池容量变得更大,系统集成时使用的电池数量和零部件数量更少、效率更高。“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使得电池管理更简易,系统维护成本也会相应大幅降低。”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相佳媛说。
南都电源通过创新让电池容量变大,也通过创新让客户的安装调试更方便。在公司储能车间,一个个白色储能“集装箱”整齐排列,在完成水浸、曝晒等安全检测后,将统一发往国外。这款20尺非步入预装拼接集装箱是南都电源为了破解海外运输重量限制难题,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而打造的“拳头产品”。它具有轻、可现场并柜等特点,可以破解海外运输重量限制难题。
“相较于行业内40尺标准集装储能系统单位,这款产品面积能量密度提升100%,能为客户节省海运费。而且这个‘集装箱’在工厂就完成了整套系统的组装、安装和检验检测,到了目的地不用组装,调试后马上就能投入使用,大大节约了客户的人工安装和时间成本。”相佳媛介绍。
而立之年的南都电源已经在产业链、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有了丰厚积累,形成了完整的核心竞争优势,业务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跻身“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作为能源小省和工业大省,浙江在经济发展和节能减碳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然而解决了挑战,就能触碰无穷机遇。当下,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有许多致力于解决各种问题的科学成果,但成果能否真正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来到杭州市浙大青山湖能源低碳利用概念验证中心,一个占地约十亩的镜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概念验证中心占地面积最大的试验台—“浙江大学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台”。
“我们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可行性进行论证,比如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台可以用于研究和验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可行性和效率,也可以研究和验证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热能转换装置和发电系统的性能。”验证中心喻鹏城告诉记者,目前中心拥有30余台套中试平台,价值超2亿元;实验分析仪器设备25台套,总价值超5000万元,目前全面开放对外共享。
有了设备和平台,才能开展概念验证。喻鹏城介绍,前期受宁夏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流化-悬浮多级耦合高效自稳定燃烧技术”进行验证,看这一技术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气化细渣粒度小、水分高、热值低、燃烧困难及效率低的难题。验证中心在1MWt多级转化中试装置上,开展针对燃料入炉、燃烧组织、燃烬、飞灰分离及回送等环节的试验验证与分析,再经专家评审通过,已逐步应用于实际,顺利解决了气化细渣效率低问题。未来五年,预计企业经济效益可超5000万元。
截至2024年底,验证中心累计已征集入库项目超60个,开展概念验证项目10个,涵盖了储能、制氢、风电、污染物控制、智慧控制等多个领域。组织专家评审会、项目验证会场次5场,孵化能源科技型企业5家。
我省新能源产业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临安,新能源产业也是新增长点中强劲一环。聚焦节能环保、光伏和储能三大赛道,我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光伏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与辅料)协同区、新能源和高分子材料新星产业群两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孙梦蕾 海报制作/沈晔 封面/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