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27日(通讯员 谢俊松)巍巍九嶷,悠悠潇水。在南岭山脉缓缓起伏丘陵之间,一座水坝拔地而起,将水网收束成渠。水流穿过大坝蜿蜒而下,纳川容溪,向南奔流,滋润了千顷良田,守护了万家灯火。
“自从建好远山坝,村里旱土成了水田。夏汛河水白白流,秋冬用水贵过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湖南省宁远县湾井镇韶水村村民李忠兵说。
韶水村与蓝山县和谐村依山傍水、毗邻而居。但由于缺水,两村长期为了水源争执不休,矛盾重重。今年10月以来,在湖南省委巡视组指导下,宁远县联合蓝山县,对争执水坝合作改建,从两县各取一字,定名“远山坝”,成功化解两村6200多名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宁远县以此为契机,深化“四个一”措施,探索党建引领“远山坝”同题共答基层治理模式,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和美乐章。
图为宁远和蓝山县交界处的南岭山脉。
组建“一支队伍”,基层强起来
“以前村支书空缺,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应,想干点事太难了。”据村里老人介绍,韶水村以前因严重缺水,加上村级组织弱,村民收入偏低,人心比较涣散。
为解韶水之困,10月上旬,宁远从县委办选派年纪轻、干劲足的干部担任韶水村“第一书记”,从团县委、县水利局派出精干力量共同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里,白天深入施工现场,与村民一起劳动,晚上登门入户、走访问计,寻找发展路子。同时,全面推行“头雁工程”,对村班子队伍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整顿,吸收年富力强的能人党员进村“两委”班子,为村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动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攻坚克难,带头联系群众,从基础设施入手,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扩宽整修通村公路,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起垄。
“乡村治理提质效,党建引领是关键。”韶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旺介绍,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组织党员代表和片组邻“三长”,开展“板凳议事”“屋场夜话”“乡村振兴月例会”等活动,征求群众意见,邀请村民代表到项目上参观、监督,村民认同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互派“一名骨干”,合作热起来
“感谢宁远举办这次联谊会,让我们和湾井镇干部有这么一次好的交流机会。”10月12日,在宁远县湾井镇发起的“远山友谊”联谊会上,来自蓝山县祠堂圩镇团委书记唐突说。
两地干部,双向奔赴。为推动两县破除争议、共同发展,宁蓝两地重点选派在核心岗位任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挂职,以干部的交流融合促进两村的矛盾化解,推进两地深层次、常态化、高效率开展交流协作。
“赴蓝山挂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珍惜机会。”宁远县湾井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欧阳海来到蓝山县祠堂圩镇挂职副镇长。在欧阳海的推动下,促成两县41名年轻干部参加“远山友谊”联谊,两地130名群众开展“宁蓝传统文化”交流互动活动。
互派挂职干部一头连着宁远、一头连着蓝山,既做客又做主,成为了架在两县之间的桥梁。
办好“一批实事”,民心暖起来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最大程度解决困扰村民的灌溉用水和机耕道扩建问题,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11月上旬,在韶水村召开的乡村振兴月例会上,工作队的提议得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支持。
既抓落实,也开药方。宁远以群众所盼的“七件实事”为突破口,树立有解思维,按照做大水源、分好水体、管好水利、办好实事“一大三好”要求统筹有序推进,叩开了韶水乡村振兴的“幸福门”。通过县乡财政保障、帮扶单位(对口支援单位)支持、村(社区)集体配置、社会资金筹集等方式,整合项目建设资金近400万元,改建岩门口电排水管网1500米,新建韶水段排灌渠1373米;打通深水井3口,扩建蓄水池150吨,完成石灰岭泵站建设,极大改善了村民缺水的困境,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七件实事启动后,村里模样有了大改观。”谈起最近村里的变化,种植大户李群辉打开话匣子,为方便村民运输农产品,工作队正在加快施工,新增错车道4处,硬化村道700米。从施工图到实景图,韶水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蝶变。
图为韶水村清淤蓄水后的水池。
擦亮“一个品牌”,乡村富起来
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宁远围绕“远山”品牌打造,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入手,用好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落户宁远的在湘首个“科技小院”和湾井镇万亩水稻示范片两块“金字招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技术推广。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进行指导,制定大米地方标准,建立科技攻关体系,规划“远山大米”种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种植和生产。以科技小院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组建农业技术专业生产服务队,加强“远山大米”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刘学军教授(左四)在田间地头调研。
“通过党建引领高位推动,远山品牌正在逐步崛起,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崭新名片。”湾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鸥宁介绍。聚焦品牌建设,湾井镇整合韶水、周家坝、东江等12个村建立农旅专业合作社,采用“党建+科技小院+文旅集团+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科技小院”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九嶷画卷”稻田观光区等标志性元素,不断提高“远山大米”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今年合作社集体经济收益将超过50万元。
潇湘潮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远山”模式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心聚力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同饮远山水,共筑鱼水情,一幅向“新”而行、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韶水乡村田园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