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日报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7日讯 随着中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认知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其治疗手段也无法彻底逆转受损的脑神经。但我国显微外科专家率先开展经颈部脑淋巴——静脉引流术,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开创了新天地。近日,青大附院手足显微外科丁小珩教授带领团队,为罹患阿尔兹海默病5年多的郭先生成功实施脑淋巴——静脉显微引流术,手术后第二天,患者的症状就出现了明显改善的迹象。
郭先生已年近七旬,五年前逐渐出现遗忘、迷路等症状,虽前往多家医院治疗,但始终未有好转,近两年,他因病情进展,已经无法认识家人,脾气暴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家人陪同郭先生来到青大附院就诊,经过多学科会诊及颅脑海马体MR成像、多量表评估等检查,确诊他患有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渐渐地失去记忆、丧失工作生活能力,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中晚期患者并没有可靠药物治疗。2019年起,我国显微外科专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经颈部脑淋巴——静脉分流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5年来经过数十家医院的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青大附院丁小珩教授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此项新技术的医疗团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为郭先生充分检查、评估后,丁小珩决定实施经颈部脑淋巴——静脉分流术。在6个多小时的手术中,丁小珩在放大30倍的显微镜下,将患者颈深部数根循环障碍的细小淋巴管接到静脉上,重新打开了循环不畅的脑部淋巴。术后第二天,患者家属惊喜地发现,已经多年无法和家人正常交流的郭先生,竟然可以有意识地和妻子对话。
专家介绍,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β-淀粉样蛋白以及Tau的颅内沉积是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学说。传统药物对症状发展控制有限,近年来,相关领域医学专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均存在脑淋巴系统的循环障碍,而β-淀粉样蛋白以及Tau的代谢有较大一部分是通过淋巴系统排除,基于相关理论,我国显微外科专家率先开展经颈部脑淋巴——静脉引流术,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提供外科解决方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孙源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