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体育场为原形的高铁《白玉兰站》在绿茵之中“绽放”;《中华庭院》“倒扣”的山上,伫立着灰瓦红窗白墙的中式房屋,溪流由庭院穿过,落入朵朵白云……
作为每年一届的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赛的保留节目,“模”力少年派——青少年模型作品展日前率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40位上海青少年50余件作品,其中国内外各项赛事获奖作品达80%,参展作者年龄最小10岁,最大24岁。
从学校社团或科技课程启蒙,到国内层层赛事选拔,再到进入模型运动国家青年集训队,参与世界模型锦标赛青少年组去为国争光,这是“模”力少年派们的成长轨迹。“看到今天的他们,就如同看到昨日的我。”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海模运动部教练、策展人孙鹤峰表示,期望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这项运动并参与进来。
自1999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多个国家机关联合发起“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截至2024年,这一赛事已举办22届,每年吸引着数十万青少年的热情参与。此次参展模型就是在这项赛事中获奖的作品。
比如,模型《白玉兰站》是160分钟现场制作项目的参赛作品,主题为 “火车站”,共有3名学生参与制作。他们以建于1997年的上海体育场(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为原型,灵活运用“上海体育场”模型器材作为主要材料,将体育场的造型转化为高铁站。白色的高铁站如上海市花白玉兰般纯洁美丽,盛开在一片绿茵之间,几条轨道横贯其中。
《中华庭院》灵感来源于空中之城,作者金逸衡制作该模型时年仅11岁。作品的 “灵魂” 在于底座,本体由黄泥做的陶土摆件改造而成。“我将丙烯颜料用手涂山体,并用油画色逐层涂刷,这样山体就能呈现颜色层次。”这里一棵树、一条围栏,一块“墙体”都是青少年用手构筑起的美好家园。
展览现场还有充满童趣的《夏日奇缘》,院子里的机器猫、老虎、大象自得其乐,屋顶开着向日葵,大大的七星瓢虫栖息在树叶上。《大鱼海棠》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将同名电影中的奇幻景象呈现在木屋模型上。而《国粹变脸》则巧妙地融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墙体成为孩子们的“画布”,他们尽情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手绘能力。
航空航海模型以其复杂的构造、及“高科技”含量成为翘楚。这里有揭开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第一页的“冯如一号”,完成了首次横跨英吉利海峡飞行的“布莱里奥XI”,新中国第一架自行建造的“初教5”;也有渡江战役中最先登陆长江南岸的解放军所乘之船、因日本在其主甲板签字投降而闻名于世的船、我国首艘 4500 吨级远洋科考船……飞行史和航海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经由孩子们的巧手生动呈现。
《中国海警船》是进才中学高中生毕昊的作品。因为喜欢,他平衡学习和爱好之间的关系,力求卓越。如今15岁的他,已是航海模型国家一级运动员了。
“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拿到金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首次感受到了将兴趣玩成了专业的感觉。”00后博士杨文昱的参展作品《北卡罗来纳》是美军快速战列舰。作为较为后期的“大炮巨舰”之一,其不仅拥有二战早期的众多武器设置,也有着较难制作的早期雷达设备,因此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模型以1:350比例还原了这艘“豪门”战列舰,他连续做了六个多月才完成。杨文昱从高中开始接触航海模型运动,父母曾担心他“玩”模型影响学习,但“头铁”的他和父母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只要能考到年级前几名,就允许他做模型。一路走来,他已经从国际赛事冠军晋升为国家一级裁判员。就读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的他,期待能将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到航海模型,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上海市航海模型协会、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和琦谭文化协办。
据透露,第18届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赛将于12月31日-1月1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将分为现实、科幻、人物、情景题材组,并新增民用车辆和民用骑行设备组活动现场。而除了主题展览、裁判点评、大师讲座、模型教室、各类新品发布会等,今年的模型集市将新增“跳蚤市场”,广大爱好者也能在此淘到意外“宝物”。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编辑:许旸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