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7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山东省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请问,省国资委在推动省属企业人才强企方面实施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满慎刚:近年来,省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探索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省属企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
一是企业引才数量实现较大比例增长。近3年省属企业引进培养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增长比例均超过50%,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高端人才申报和入选人数连年呈现较大比例增长,保持全国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前列,圆满完成省委部署的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工信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均实现入选突破,10户企业13个博士后工作站,招录进站博士同比增长28%。
二是“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优化。指导各省属企业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靠上抓细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切实解决人才在科研、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关键小事”。今年以来,各省属企业召开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84次,聚焦全省人才工作重点任务、企业发展瓶颈、产业链布局、急需紧缺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深层次课题,建立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33个,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近200次,惠及高层次专家300余人次。
三是重点产业人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聚焦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全面推行“人才+产业+平台”的产才融合协同发展机制。截至11月底,省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已达到“应设尽设”全覆盖,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597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5家、小巨人企业25家、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25户省属企业围绕人才发展急需紧缺需求,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60多个产业领域。6户省属企业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6户省属企业入选省人才引领型企业。9户省属企业参与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9户省属企业入选省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13户省属企业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山东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担任“链主”。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指导省属企业牢固树立全省人才工作“一盘棋”意识,切实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省属企业人才高地,在强化人才引领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好“排头兵”“主攻手”作用,努力展现国资国企担当。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省属企业在发挥投资稳增长促发展方面有着关键作用。请问,省国资委在推动省属企业更好发挥作用,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周洪文:省国资委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省属企业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强投资、提效益、扩内需、稳增长,今年1-11月,累计完成投资2641.24亿元,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投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聚焦发展实体经济,以投资为牵引,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集中,向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服务山东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等“七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山东高速、山东机场、山东铁投、山东港口、山东海洋等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完成投资1339.42亿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优势领域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锻造新优势新动能,省属企业今年1-11月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18.41%,比2022年底提升4.97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指导企业充分对接经济发展需求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争取优质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2024年,省属企业6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489.75亿元。其中,山东重工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产业园项目等37个项目入选省重大实施类项目,1-11月完成投资497.49亿元,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C场址工程项目等25个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1-11月完成投资76.23亿元,超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三是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今年,省国资委制定修订了《山东省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省属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监管清单》《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细则》《省属企业特别监管类项目委内审核工作程序》等“1+4”投资监管制度,对投资计划管理、项目研究决策、投后管控、风险防范、项目后评价等投资全过程监管进行了系统优化提升,为省属企业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督导企业科学谋划2025年投资计划,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实际增长点。同时做好服务保障,对项目推进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与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达效,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科技报记者:
近年来,从国家到部门,都对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即ESG提出了具体要求。请问,省国资委在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加强ESG建设、增进市场认同、促进价值实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春玲:随着“双碳”政策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ESG,即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越来越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目前,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共49户,加强ESG建设,对于增强上市公司市场认同、提高上市公司品牌形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省国资委高度重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通过加强政策指引、规范信息披露等方式,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ESG建设加速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3年5月,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稳步推进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工作提出要求。今年,为进一步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参考了国务院国资委、上海等地工作经验做法,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属控股上市公司ESG指标体系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引导省属企业更加规范披露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
二是完善指标体系。针对上市公司编制、披露ESG报告过程中,存在的参考标准数量多、类目杂,相关指标的披露口径差异较大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指标体系。在今年印发的《工作指引》中,设置了环境、社会、治理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并结合山东国资国企实际,细化了各指标具体内容与披露规范。比如,在治理指标中,设置党的领导、廉洁建设等细分指标,体现国有企业将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有关要求。同时,鼓励省属控股上市公司结合公司经营实际、行业特点,从ESG指标体系中选取相应指标,规范披露ESG信息。
三是推动ESG报告“全覆盖”。省国资委积极开展上市公司ESG相关培训,邀请业内专家对把握ESG政策脉络、提升ESG发展理念、规范ESG信息披露、加强与资本市场沟通等授课,有力提升省属控股上市公司ESG建设能力。举办省属控股上市公司ESG建设媒体见面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等活动,进一步树立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良好形象,推动省属企业提升对ESG发展理念的重视程度。目前,境内省属控股上市公司中,32户已披露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到97%。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抓好《工作指引》的落实落地,督促省属企业及控股上市公司认真落实有关要求,规范开展ESG信息披露,尽快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全覆盖”。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