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号子 | 保护与利用并重,让山西文物更活更火

今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出圈,给山西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也为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推动古建筑保护传承方面,山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大保护、大融合格局,全力推动古建筑保护传承。日前,在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介绍近年来我省文物古建保护利用相关情况。

积极构建大保护、大融合格局,拓展文物古建保护利用新路径,山西是如何做的?文物部门从四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扎实保护研究;二是科学开放管理;三是有效传承利用;四是丰富展示传播。

扎实做好保护研究,必须全力落实“保护第一”。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做好保护工作,全省上下夯实主体责任,各地各部门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原则,以工程为抓手,以规划为引领,以档案为依托,以人才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同步推进保护和研究。《黑神话:悟空》27处取景地选在山西,也印证了我省文物保护得力、有力。

与此同时,低级别文物的保护传承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提上日程。构建“大保护”格局,理应完善保护对象体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因此,低级别文物的保护必须予以更大程度重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加强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据媒体报道,山西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有5万余处。做好如此数量之大的一众文物保护,使其不“淹没”在“荒郊野外”,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这一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共保共享的社会合力,让低级别文物蕴藏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绽放光彩。

保护与利用并重让文物更好“活起来”“火下去”。山西是文物大省,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这样一个标签在身,使命责任更显重大,文物活化传承利用工作等不得、慢不得、粗不得。“悟空”效应留下了如何更好发挥山西文物资源优势,让流量真正变“留量”这样的未解题,这是山西全方位转型之路上需要直面的一关。未解之题还需在实践中作答,探索出更好路径。加强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格局,扩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展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业态格局,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研究、活态化传承,让山西文物的熠熠光芒照耀三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