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湖南省三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养老”这一民生关键词赫然在列。在2024年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中,湖南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塑造‘三湘怡养’养老品牌”经验做法,得到督查组肯定。这一做法,因何而起、有何利好?记者前往长沙望城,一探究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长沙报道
89岁的罗娭毑喜爱弹琴,房间里总能传出悠扬的琴声。
86岁的曾娭毑擅长编织,她床边五彩斑斓的鲜花,全是用毛线编成。
81岁的吴娭毑,退休前是小学老师,如今最爱的,依旧是参与集体活动。
……
近日,在长沙望城,记者因缘结识了这样一群“奇迹奶奶”,她们年过耄耋,两鬓斑白,却个个充满乐趣和能量。
老年人“乐与为”的动力从哪来?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这绝不仅仅归功于个人的经历与心态,更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步紧密相连。
86岁的曾淑群老人。
“公建国营”描摹养老新图景
“我的一天很充实,看看电视,搞搞活动,有时候还弹弹琴。”
12月24日,89岁的罗复林老人早早起了床。早餐后的第一件事,是和望城区养老中心的老年朋友们一块做操,疏通筋骨。
“在这住了一年多,吃、穿、用,全面都好。”一趟操练下来,精气神特别好的罗娭毑,为自己的“第二个家”点赞。她说,从崭新的护理床到各类活动室,再到周到的无障碍设施,每一处细节都有家的温暖。
不远处,86岁的曾淑群老人正在屋里做手工。“这是社工教我做的!”谈笑间,她便麻利地用毛线捏出一朵小花。
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彩色小花,衬得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
曾娭毑的屋内装饰。
谈及居住体验,大家都不吝啬夸奖。有老人还特别提到,与之前住过的私人养老院相比,这里不仅服务更加贴心,价格也更加合理。
“用更低的价格,享更优的服务,这得益于我们在全省首创的‘公建国营’养老服务模式。”长沙市望城区养老和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刘芳介绍。
记者了解到,此前,基于养老机构普遍的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望城提出以国有养老服务公司形式,运营公办敬老院、区养老中心。
“我们充分发挥国企的优势,顾全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化。”刘芳说,如今,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安全系数、工作人员素质等显著提升,入住老人持续增加,入住率从48%提升到现在的80%。
“公建国营”模式下,“家门口幸福养老”的新场景同样动人。
在望城区雷锋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记者看到,几十名老人围坐一堂,正和乐融融地做“福字拓印”。
81岁的吴娭毑说,这样的集体活动每周都有好几次,她每次都会来,“舞蹈、太极、乐器、走秀、书法、手工……在这些‘小事’中发挥余热,获得感很强。”
此外,养老服务站还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等服务,年度服务人次达2万人次,并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人送餐上门。
从“一盘散沙”到“一个品牌”
养老绝不是让老人们睡好吃饱这么简单。一路采访下来,记者感触颇深——真正的养老服务,要求全面关照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交、安全和尊严,而这些方面,往往需要背后的宏观改革来支撑。
长沙望城点燃的这把“星火”,也正在湖南全面开花。
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介绍,目前,全省探索实施“政府举办、国企运营、分类服务、连锁管理”的公建国营模式,创新性出台《关于推动乡镇敬老院运营体制改革的参考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改革创新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
围绕“每个县建有1所以上县级失能集中照护机构、2-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规划布局,全省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四个一批”工作,即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质升级一批、转型发展一批。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湖南共计“关停并转”乡镇敬老院326家,其中取缔存在严重隐患的养老机构83家,对能继续发挥兜底保障的养老机构47家开展停业改造;对地理位置偏远、入住率较低的196家养老机构并到周边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望城区养老中心照片墙。
同时,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吃大锅饭”导致自身造血能力弱等问题,在全省推动实施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全省百余所敬老院实现从“乡建乡管”向“人财物”“县级统管”转变,统一实行“职业化院长”制度,经费按照不低于3000元/年的标准配备,服务质量、运营效益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三湘怡养’品牌,进一步聚焦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和社会参与“四大体系”,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工作。”黄东红表示,湖南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优化资源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新篇章,全力擦亮“三湘怡养”品牌,为全省老年人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及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