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27日发布六项银行外汇展业改革配套制度,明确了银行开展外汇业务重点环节的操作规则和标准,总台记者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权威解读政策内容。
本次发布的6项制度,涵盖细化银行为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涉外企业办理,包括跨境结算等在内的外汇业务的展业标准,进一步明确银行的审核责任边界,提高外汇管理部门执法的透明度等内容。李斌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为银行“减压”,未来继续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效率,为涉外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李斌表示,2023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外汇展业改革正式启动。外汇展业改革,是把识别企业等工作做到“前面”,并加强事后风险监测,改变了以往逐单审核的外汇管理方式,实现了提高效率与防控风险的更好结合。此次发布的6项制度,将进一步细化、深化对银行操作环节的指导。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李斌:不放松风险底线,也不搞风险过度化,不要求银行不计成本进行客户尽调和风险监测。对客户尽职调查要素,结合各家银行实践按“最小必要”原则进行梳理,确保大部分信息可通过行内复用获取,这样的话会减轻银行客户尽调压力。
据统计,截至11月末,已有10家商业银行总行参与银行外汇展业改革,业务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1.5万户。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李斌:这些企业的外汇业务,银行无需“单单审”“逐笔核”,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50%-75%,银行反映资料审核和留存压力大幅减轻,还可结合客户风险等级来创新、定制各类便利化服务产品,从而可以更精准适配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客户、黏住客户能力,初步实现了为银行“减压”、为企业“减负”的效果。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董彬 张军 张河运 青岛台)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