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接地气、贴实际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务,一个个催人奋进、引人向善的先进典型……展开乌当区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文明新风吹拂着城市巷陌、乡村田野,如春风化雨、沁润人心。
俯瞰乌当区中心城区。
今年,乌当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为全面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和文明力量。
强化榜样引领 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热心助农、带头致富的李仁贵,身残志坚、返乡创业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张跃平,诚信经营的农家乐女老板陈艳……打开“贵州好人榜”,一个个催人奋进、引人向善的先进典型打动着每一个乌当人。
“我们坚持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引领民风,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社会风气。”乌当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徐连志说,今年以来,乌当区以榜样为引领,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不断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方面,乌当区积极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推选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通过线上线下紧密联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高尚品格,引导群众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乌当区积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德耀筑城”道德模范事迹巡演主题宣传活动,让道德模范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农村,在全区上下营造“人人讲道德、处处学模范”的文明之风。
截至目前,乌当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榜”“贵州好人榜”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共计58人。其中,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榜”3人、“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贵州好人榜”16人。
榜样就是力量。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等活动,如今的乌当区“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渐成风尚。
强化思想引领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着眼新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2019年起,乌当区全力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0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宣讲深入基层,时代强音响彻四方——
12月17日至18日,贵州省“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专班在贵阳举办,乌当区的徐娇、张跃平组成的“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以“用奋斗精神谱写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为主题展开宣讲,并斩获一等奖。
今年以来,乌当区紧紧围绕“话民声・理润心”理论宣讲品牌,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引领活动向纵深拓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志愿服务宣讲队和“文明实践百人讲”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农家院落等基层一线,向群众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广大群众,使党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沁润人心。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话民声・理润心”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持续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为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广泛传播营造浓厚热烈的氛围,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文明温度持续提升——
群众的需求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乌当区在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举办了“活力乌当・志愿同行”集中宣传暨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活动现场,30余名志愿者各展其长,为当地群众提供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等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只是乌当区众多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片段。
乌当区还深入探索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区融媒体中心“两心”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加强“乌当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在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文明实践·融媒‘新’动”专栏,对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报道,进一步提升服务的透明度和影响力,逐步构建起从“指尖”到“身边”的志愿服务新生态。
截至目前,乌当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的志愿服务队伍达458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4.3万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2个。全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万余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51万小时,服务群众36万人次。通过云平台发布的有效“心愿单”1354单,办结率达100%,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多彩活动丰富实践,创新活力不断涌入——
乌当区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的理念,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区级各类文化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10月11日,乌当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九九重阳·温情相伴”重阳节活动现场。 乌当区委宣传部/图
今年,乌当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强国复兴有我·歌唱祖国”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送文化”“送文艺”“送关爱”“送健康”“送安全”“送法治”等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绿丝带”新时代文明实践季主题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文明实践活动。据统计,今年,乌当区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6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文明实践的种子在乌当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贵阳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现场。
不仅如此,乌当区还积极探索创新,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文明实践项目,为文明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实施“三月三”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以宣传宣讲、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推介民族文化,将民族舞蹈、民歌传唱、民族美食、民族手艺等元素融入文明实践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乌当,助推乡村振兴;实施如“影”随行传新风项目,以露天电影放映的形式,深入社区、乡村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实施“传承不止 ‘遗’梦偏坡”项目,联合偏坡布依族乡的非遗传承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传承体验基地,沉浸式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体验活动。
如今,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开展新服务的重要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强化文明创建 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是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幸福底色。
走进乌当区观溪路街道金江苑小区,车辆停放整齐,路面墙面整饬一新,小区居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乱停乱放的“老破旧”小区。变化得益于乌当区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以城市“微更新”换得百姓“大幸福”。
除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乌当区还大力实施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农村“五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经的王坝村垃圾随处可见。”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党支部书记罗启文说,自实施农村“五治”以来,路边的垃圾不见了、水变清澈了、房屋变美了,大家不仅改掉了随手乱丢的坏习惯,也摒弃了滥办酒席之风,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逐渐变为“时时美”,村民的文明素养越来越高。
今年,乌当区紧紧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通过实施“文明旅游、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街市、文明交通、文明窗口、文明公厕”七大行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推动形成互敬互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乌当区还围绕“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引导群众养成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美家园,是乌当区各族人民的美好心愿。如今,越来越多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传播和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低碳生活在乌当区已渐成潮流。
接下来,乌当区将坚持“为民惠民”理念,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推动乌当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不断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陈文新 黎荣/文 黎荣/图
查看原图 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