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3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心血,用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消防指战员“我为祖国护人民”的大风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六周年之际,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推出《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采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指战员和基层队站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身处高原、红心向党、奋进拼搏,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保障中做出的新作为、新贡献。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出发,一路西行700多公里,眼帘中渐渐没有了高山、草甸,随之而来的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景观、高山纵横、盐湖遍布,以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开采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静静地安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
大柴旦位于柴达木腹地,意为“辽阔的盐泽戈壁”。走进海西州大柴旦消防救援大队,院子占地面积非常大,由于缺水、干燥、大风、海拔高等的缘故,除了一些耐寒的红柳和几棵杨树外,几乎没有什么绿色,沙土裸露在草场周围,但是院子平整整洁,一切井井有条。
消防救援站副站长马明义,这位看起来单薄却很有力量的宁夏固原的回族汉子,已经和他的队友们在这里默默坚守了二十余载岁月。
时光回溯到2001年,马明义怀着满腔热血投身于消防救援事业,从此开启了他的消防征程。他先后在格尔木、德令哈等地历经重重考验与磨炼,在实战中不断成长与蜕变。直至2011年,他来到大柴旦,参与组建消防队伍。
彼时的大柴旦,宛如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人口稀少,环境恶劣到超乎想象,基础设施更是简陋得让人咋舌。“刚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是那种‘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景象,人口寥寥无几,物资极度匮乏。那时候我还年轻,心里也曾泛起过离开的念头。”马明义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往昔艰辛的感慨,又有对当初动摇的一丝自嘲。
“那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留下来了呢?”
“总得有人在这里坚守啊!而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选择。”面对这样的疑问,马明义眼神瞬间变得坚定。“领导多次找我谈话,考虑到我是队里的老队员,想将我调往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可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片土地离不开我,这里的人民需要我,我必须留下来!”就这样,马明义跟院子里的红柳树一样,在这片盐碱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大柴旦辖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大约五分之三为无人区。这里的地形复杂得如同迷宫一般,高耸的石山、广袤的沙漠、多变的河床纵横交错,水源分布不均更是雪上加霜。夏季地面温度能飙升到六七十度;冬季寒冷刺骨,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脸庞,昼夜温差极大。“无人区里,危险就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与高温、严寒、风沙顽强抗争,还得时刻提防野兽的突然袭击。有时候,野牦牛群会突然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牛角像锋利的长矛;还有狼群,在黑暗中闪烁着幽绿的眼睛,时不时地出没在我们的救援路上。”
近年来,随着大柴旦翡翠湖的火速走红,无人区探险、科考的人数逐年攀升,沙漠走失事件也屡见不鲜。
2023年5月,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在魔鬼城进行地质采样时,迷失了方向。大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集结出动,无人区道路崎岖难行,车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一叶小船,一路颠簸了七八个小时,走了400多公里,才终于到达现场。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携带发电机、充足的食物和装备,一头扎进魔鬼城的山区展开搜索。“我们在走失点方圆五公里搜索,直升机也辅助我们进行救援。白天地表温度高得吓人,整个山区就像一个大火炉,根本找不到一处阴凉的地方。”马明义说,“停留太久找不到水源,人会被活活蒸干。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仔细寻找。”最终,在大家不眠不休连续寻找12小时后,他们成功找到了走失两天一夜、身心俱疲的教师一行。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和繁重的任务,马明义深知提升自身与队员素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今他负责训练和队伍管理,要求十分严苛,体能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们经常会组织野外拉练,让队员们在实战环境中不断积累经验,锤炼意志。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在训练中,他始终以身作则,尽管已经42岁,他依然与年轻队员们一同摸爬滚打。“训练时,我要求他们必须超越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真正的救援战场上更好地保护自己,从容应对各种危险。”
谈起消防员这份神圣而又充满挑战的职业,马明义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任何工作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而消防救援工作更是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犹如泰山压顶。哪怕面临的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学会静下心来,坚守岗位。我曾经在书上读到过一句让我感触颇深的话,‘静中无妄念,忙时有欢喜。’它教会我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所影响,只要专注于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正是凭借着这份如磐石般坚定的信念,他在这片盐碱地上坚守了23年,奉献出了自己的整个青春年华。
“来到这里的时候头发还是黑的,现在已经白了,战友们总是打趣说像个小老头。”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消防员笑着回忆往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年轻的时候,我的性格毛毛躁躁的,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凑。可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我变得更喜欢安静了,也在这里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在书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然而,长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高强度工作,马明义的身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损耗。睡眠问题如同恶魔一般长期困扰着他,常常在凌晨三四点就毫无征兆地醒来,之后便难以入睡,只能依靠安眠药来勉强维持睡眠。妻子为了支持他,放弃了老家安逸舒适的环境,随他一起扎根在这里。但远在千里之外,还有两位老人无人照顾,三岁的孩子也在老家,一年才能见上一面。谈到这些,马明义既心酸又愧疚。
“你后悔吗?”马明义说:“什么是消防员?俯下身,甘做牛马;站起来,顶天立地;倒下去,感天动地!作为消防员,岗位可以平凡,工作可以普通,但绝不能平庸,更不能落后,经历水与火的洗礼,我会更加坚定和执着。我无怨无悔,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头顶的徽章……”
23年的漫长岁月里,马明义凭借着自己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两次荣立二等功,五次荣立三等功,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省向善好青年”等诸多殊荣。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光,是对他多年来坚守与奉献的最好见证,也是他在消防救援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而光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