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韩国游客涌向上海,这也是一种“风景”

  【阅读提示】中国过境“免签”再优化 各地如何接住“流量”和“机遇”?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随着中国对韩国等国试行了免签政策,在韩国兴起了“周五下班来中国过周末”的新潮流。在报道里能看到,如今上海可谓“长满了”韩国游客,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一新闻在数据上得到了体现,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中国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韩国游客入境中国热门城市依次为上海、青岛、北京等,上海的韩国入境游客订单同比增长超180%,环比增长超40%。

  韩国游客来上海看风景,某种程度上,他们自己也成了“风景”——中国的网民也会观察他们的旅程,比如他们会去哪些景点、吃什么美食、怎么和中国民众交流,又在社交平台留下了怎样的游记等等,都成了网络讨论的素材。

  其实这就是开放的意义,任何一种开放终究是双向的。游客观景,人们也在观察游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脑海里会构建一张世界坐标系,获得一种国际语境。在街头看到好奇的国外游客,在这种反馈中,人们其实也获得了自我确证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热潮中,媒体在报道中都有意无意地突出了一种“松弛”。比如很多韩国游客是“周五下班来过周末”,跟着社交平台的旅游笔记走一圈。

  这也点出了现代世界的某种真相: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理论上地球已经变得“狭小”,传统上遥远的距离,在今天都是咫尺之间。那么与之相伴的,只要辅以政策上的便利,世界各国民众轻松、自如地互访,才是一种常态,才是一个全球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

  据媒体报道,目前韩国考虑对一定范围内的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政策。由此可见,未来越来越便利的民众互访,已经可以期待。

  也不只是韩国,伴随着免签政策的扩容,入境便利化措施的推进,“China Travel”越来越火热。目前中国已经先后对法国、德国等38个国家实行或即将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同时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不仅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还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将湖北、福建、陕西3省停留活动区域扩大至全省。

  政策变动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消息,今年截至12月15日,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超过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88%。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入境游增长率同比2023年上涨超过1倍,54个免签国入境游增长率超过大盘,同比2023年上涨189%。

  这些喜人的成绩,展现了中国的开放程度,体现着中国的吸引力,当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这种密集的交流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也有某种无形的作用——在观察和交流中,重塑人们开放的国民心态,更加清晰地感知何谓“我们生活于世界之中”。

  也期待着,未来这种国际化交往能够越加频繁密集。彼此认同、相互欣赏,本就是一种美妙的风景,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谁来戳破“人草大战”的形式主义泡沫

图片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