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唯一一座消防瞭望塔,“副本”刷新!

图片


位于江岸区的岔马路消防救援站有一座特别显眼的“神秘高塔”,42.3m的高度盖过周边大半居民楼,其形状很像电影里与外太空联系的接收器,是整个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营区内仅存的一座消防瞭望塔。


前几年阿武带着大家去探访时,那时,高塔的外立面重新进行过翻修,内里还处于闲置状态。暖橙色的阳光照耀在铁制楼梯与斑驳的墙壁上,颇有一种待人发掘的故事感。



图片



今年,岔马路站这座消防瞭望塔换上新面貌,与瞭望塔相连的空间一起组成了科普馆、荣誉室和队史馆,集科普、历史、人文、趣味于一身,晋升为全新“副本”。



图片



沿着解放大道一路向江岸区行驶,不用太明确的导航,碰上那标志性的四方形高塔便能提前知晓即将抵达的目的地。


复古茶色的玻璃面与白色的墙体组成高塔外立面。从门口登记进入,步行至三楼,穿过玻璃门,再拐一个弯,两百平方米的消防教育科普馆,写着不同消防安全标识的可旋转魔方率先亮相。



图片



除了常见的紧急出口、火警电话、消防栓,红色背景上画着方向标的标识,这提示着灭火装置或报警装置的方向,而火焰旁画有手指与按钮的标识,指代着手动报警按钮装置。


大多人见过标识却不知含义,但这些标识都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图片



“我们做科普馆之前,先将自身的消防经验进行总结,重点针对常见火灾情况,因此馆内陈设逻辑是以常见的消防知识为底,加入一些近年来比较普遍的火灾场景警示,比如高层着火、电动车着火,同时结合一些有趣、美观的设计理念”,杜队说道。



图片



在魔方形态的消防安全标识对面,便是一整面的新型灭火器、防火服、便携疏散引导标志、现场检测装置等,和一整面对于近年来江岸区的饭店、茶叶市场、学校、仓储公司等因行为不当或检查不及时引起的几起大型火灾案例的呈现。


一面是保护,一面是警醒,两面常更常新,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一直在路上。



图片
图片



了解完基础消防知识,就到了实战检验的时刻。回形长廊中高处冒烟,四处火光,能否在激光线为基准的逃生高度以下顺利通过,直接对标真正火场上的逃生能力。



图片



楼房起火如何逃生?为何不允许电动车进入居民楼?怎样拨打火灾报警电话?


隔间的模型皆已备好,点下演绎键,一切都清晰了然。



图片
图片



如果还是不清楚如何进行火灾预防和火灾逃生,下一个空间的互动游戏与VR消防场景体验直接将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隐患与逃生自救方法摆给你看。



图片
图片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后,也不必在面对火灾时不知所措。



图片



图片



从荣誉室到队史馆,一圈转完,便能将江岸区尤其岔马路站的消防力量建设历史悉数了解。


1983年,岔马路消防救援站建成使用,和如今的救援站样貌相比,外观上差别不大。尤其瞭望塔在经历41年风雨后,依旧还是那个瞭望塔。



图片



在中队获得的各种荣誉的背后,一个宽度不足一米、倾斜约30度的红色阶梯,便是通往瞭望塔的入口。



图片



从阶梯往上看,四方天地被纵横的楼梯区分为数个几何空间,但一眼能够抓住你眼球的,是身着各式防火服、在消防梯上攀爬的模特。


以中间的红色楼梯为界,8个模特平均分布在左右两面墙壁,以交错的形式分散出间隙,透过窗户的阳光勾勒出他们攀爬的肢体曲线。


根据杜队的介绍,最初瞭望塔改造完工时还没有这些模特,“看上去有些空旷,刚好在仓库里找到一些模特和被淘汰的工作服,就生出了这样的创意。”



图片



但常规模特身体僵硬,四肢笔直,与救援工作中的消防员形象相差甚远。因此杜队找来工人,将模特的腿部、腰部、头部、背部、手部进行切割,重新组装出弯腰、屈腿、用力向上爬的姿态。


8个模特或低头,或平视,或准备抬腿,或正用力再向上一阶。


仔细瞧,“他们”没有正脸,他们没有名字,他们的工作服也不在同一时期。但他们就是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消防员的缩影。



图片


整个瞭望塔中部共有两级平台,第一层平台将消防人的记忆、信通技术的发展以及江岸区消防救援力量的分布用图标和解说的方式写明。



图片



第二级平台是将各个年代的消防制服、头盔、徽章、装备等分区摆放,有消防梦的参观者,还能借此机会,将制服穿戴上身。



图片



连接两级平台的,是随长江流动的全国消防队伍建设脉络。


守护在这里的瞭望塔,将这些历史与变动,一齐收纳。



图片



图片



行至顶层,视野便“豁然开朗”,天气晴朗时,连江对面的场景都能瞧见。


塔内能够瞬间抓人眼球的,是一套老式木桌椅柜。桌面上放着望远镜、电话、电视机、台灯……相连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用来当作警报的铃铛。这是对当时瞭望塔值守人员工作场景的复原。



图片



杜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周边一整片丹水池片区都在瞭望塔的监测范围内,白天如果有浓烟升起,夜晚如果有火光出现,坐在这面桌子上的瞭望员就会拉响警报,将大致位置记录下,方便相应队站及时出警。


“当年的消防瞭望能手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工作的。”



图片



另一侧除了将瞭望塔的相关历史文献、队伍在抗疫中取得的荣誉妥善保管,还被杜队计划着多立一些展柜,再收集一些相关物品,让空间变得更加立体和多样。



图片



其实整个空间虽然由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但无论是基本的想法,还是大部分展示物品,都来源于消防中队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积攒物品。


“陈列的很多物品都是我在仓库里找到的,比如这个上世纪岔马路站用的钢制头盔,还有这些有些破损、被淘汰掉的防火服,另外一些物品则是从各个老队员手里收集来的,比如一些勋章、旧制服、还有荣誉书。”



图片



因此,瞭望塔不止是荣誉室与队史馆,还像一座消防员们共同回忆的纪念馆。



图片



如今,瞭望塔的一面高楼林立,更加方便快捷的火情探测方式更新迭代,其早期建造的作用已经无法显现,但岔马路站的消防员休息时偶尔也会爬上瞭望塔,坐一会儿,看一会儿。


阳光洒在桌面上,为消防奔走的日子,和从前并无不同。


来源 // 武汉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