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康保县的张纪新城,居住着11个行政村的1995户村民,这是康保县在张纪乡为易地搬迁所建的安置小区。后来,周边空心化严重的村子也整村搬迁到小城里。
易地搬迁之后,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务工就业等方面都遇到了问题。如何才能确保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作为康保县城乡融合试点的张纪新城,探索出哪些做法?
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带动群众致富,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湘江北上,将湖南省湘阴县分隔为县城与西部乡村两个区域。鹤龙湖镇所在的“西乡”区域,水网密布,具有水产养殖的环境优势。但过去由于缺乏螃蟹专业养殖技术、外地蟹苗经长途运输存活率低、加上交通不便,鹤龙湖的螃蟹一直未能发展起来,成熟后缺乏销路,也卖不上价。
从“没销路”到“销不赢”,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当地政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特色产业培育。一桥飞驾南北,穿镇而过的省道升级为了国道G536,打通城乡之间产销与技术流动的堵点,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
物理阻隔的打破推动情感融合加深,湘阴县因地制宜的整体规划推动着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缩小,边界逐渐消失,老百姓的致富路也随着这条国道变得宽阔、悠长。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另一个束缚乡村发展的因素“老龄化、空心化”就显得格外突出。
城乡人才流动不平衡,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乡村发展,关键在人。
怎么才能让年轻人回村?浙江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让人才、项目落地余村,以人才为核心驱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
人来了怎么才能留住?安吉县提出了“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房,来了就有伴”,在资金、政策、住房等方面都做了配套,创造条件让人才留下来。
人才留下来之后,如何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余村通过举办“余村夜话”,让青年们畅谈发展建议,共建余村;通过云村民、数字游民、全球合伙人,以多层次、渐进式引入青年人才的方式,为青年创造与乡村发展连接的机会。
随着青年入乡不断深入,村里有了咖啡馆、文创店、亲子农场等新业态,引来了年轻的消费群体,通过“两入股三收益”模式,村民将资产、资金入股,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不出村就能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
现在来到余村的青年已经达到1500多人,人数超过了1080名原住村民。在人数的背后,是无数的资源、创意不断地为余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但比人数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青年力量正在改变乡村发展的土壤,突破城与乡的边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基层群众看大病一直存在难点。“大专家”不可能一直留在基层,但基层患者又一直需要治疗。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乡在致富路上省去后顾之忧?
在贵州遵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袁芃团队探索出三级联动模式:省级区域中心医院作为纽带,向上连接国家级医学中心,向下组团辐射基层医院。同时通过远程技术等手段,让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城乡基层。
结合基层实际,用真情帮扶,留下真本领。通过让医疗技术与人才在城乡间均衡流动,多级联动、层层辐射。通过这些举措缓解“看大病难”,老百姓在家门口放心看好病的愿景才能更好落到实处,老乡们在振兴路上也就少了后顾之忧。
(来源: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