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不愧是传世经典
这幅市井写实名画
让我们可以通过图中800多位各色人物
一窥宋代服饰的原貌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褙 子
宋朝褙子有单有夹,衣袖有窄宽两种式样,穿时罩在襦袄之外。褙子衣长不等,前襟不施纽襻也无系带,袖子可宽可窄;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从腋下一直开到底。还有根本不开衩的款式,像现代的长背心。其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
男士的褙子有长有短,领型有直领和交襟,穿褙子的男性有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人。男子将其当作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是非正式场合穿的衣服。女子褙子多采用长袖,当成常服穿。
宋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褙子。有身份的主妇则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较方便。褙子常和裙一同穿,里面裙子,外面褙子。宋代妇女乘驴出行,系束一种旋裙,前后开胯,以便乘骑。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背 心
《事林广记》说的半臂就是今天的背心。《清稗类钞·服饰类》也说:“半臂,汉时名绣裙,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 裲裆在宋代被称作背心,直领对襟的无袖上衣,衣长不过膝,长于唐代半臂,两边有开衩,门襟前无纽扣或系带,成为男女皆可外出穿着的常服。《清明上河图》中的搬运工、外卖小哥等人物都是穿着裲裆,潇洒行走在宋代的汴河岸边。
全媒体记者袁洋 摄
头 须
头须是扎在发髻上类似穗子的装饰品。用以束住发根,而把多余部分垂于脑后的绸带或布条。《东京梦华录》卷五在《娶妇》一节中说,新郎和新娘到家庙前参拜完祖先,回新房后行拜见礼后,两人就坐在床上,新娘面向左、新郎面向右而坐,各自留出少许头发,两家拿出缎带、钗子、木梳、头须等,把他们的头发系在一起,这叫“合髻”。此种礼仪就是结发的演变。
全媒体记者袁洋 摄
幞 头
幞头从秦汉时期的巾帕发展而来。鲜卑风帽到北周演化为“垂裙覆带”的突骑帽是一种缚带的风帽,以毛毡类、锦或皮毛制成,缀有帽裙,可遮蔽双耳,并垂至肩部,有很好的保暖性能。戴时以带绕额系扎,缚住发髻。鲜卑帽后面的遮幅变成带子,形成幞头的模样。到了唐代,才开始有幞头这一称呼。
幞头在宋代已成为帝王和文武百官的日常服饰之一。宋代的幞头大致可以分为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五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直脚。官员的直脚更长,据说是为了避免朝堂上交头接耳。作为官帽的幞头大多是直脚幞头,又叫展脚幞头,设计很人性化,为便于收纳,展脚并不是固定在幞头主体的,是可以拆卸的。
全媒体记者袁洋 摄
簪 花
在宋朝,簪花是一种时尚。宋代男子簪花,一般出现在有关喜事的宴会上或皇帝出游之时。群臣禁卫吏卒,都要簪花。在不同场合,赐花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春秋二宴,则用罗帛花;上元节游春或皇帝幸金明池,随车驾群臣则赏赐滴粉缕金花。宋朝皇帝赏赐的簪花,程序严密且有序,等级尊卑色彩强烈。每遇典礼佳节宴会,一般都大规模对臣下赐花,以示恩泽。
全媒体记者石斐 摄
作者丨刘海永 刘一玮
编委丨赵璟韬
审核丨杜趁义
查看原图 1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