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两栖作战,“四川舰”或还有其他用法,会成为海基核平台吗

文/孙行者

先有疑似国产第六代战斗机试飞,再有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对于这艘被命名为“四川舰”的新型“大甲板”,网络上已经有了不少赞誉之声,主要集中于因搭载电磁弹射器而让该舰获得了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甚至有人将“四川舰”视为“中型航空母舰”,是解放军海军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航母数量增长的一种手段。既然大家都这么热衷于讨论“四川舰”的航空战力,那笔者也来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图片(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

先来说结论,将“四川舰”这种带有“航空特化”色彩的两栖攻击舰用于执行航空母舰的部分任务,并非完全不可行。但有且仅有1部电磁弹射器的“0备份”,以及因未采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而对舰载机调度和起降效率的限制,均说明该舰难以在高强度的海空决战中有效对抗潜在强敌的正规航母。这么一想,如果想将“四川舰”的航空战力进行最大化的发挥,或许可将其用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方向,那就是类似美国海军在上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核打击航母”,即以携带和放飞可实施核突袭任务的舰载机为主业的“合众国”级航空母舰。

图片(美军以B-29轰炸机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图片

在那个年代,从美国陆军航空队中独立出来不久的美国空军有着一项唯一性,那就是“唯一可远程投射核武器的军种”。为了避免自身地位下降、特别是为了避免空军拿走过多的国防开支,美国海军随即提出要发展属于自己的远程核打击能力。而在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和导弹类武器尚未到位之时,飞机仍是携带和投放核武器的唯一平台。

图片(未能成真的“合众国”级航母)

因此,美国海军便开始寻求一款以“打核大战”为主要任务的航空母舰,这种航空母舰的吨位和尺寸要足够大,足以容纳和放飞挂载核航弹的大型舰载攻击机。在战时,这种“航空母舰+大型舰载攻击机”的双重核载具组合,即可在核武器投射范围方面媲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装备论证和项目研发的最终结果,就是在那个时代因排水量高达6万吨而被视为“超级航母”的“合众国”级。

图片(B-61系列核航弹)

虽然“合众国”级航母因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建造,但这种“以航空母舰放飞挂载核武器的舰载机”的方式实施核打击的战法,却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在美国海军保有的数种核打击手段中,由航母弹射放飞挂载B-61系列核航弹的舰载机,仍是其中的一种。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如此,那在中国海军这里,搭载电磁弹射器的航母“福建舰”不是也能这么做吗,又何必让身为两栖攻击舰的“四川舰”这么做呢?其实不然。

图片(“彩虹-7”隐身无人机)

图片

虽说中国已走上发展航空母舰的快车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10~15年间,我们的航母总量依旧会显著地少于潜在强敌。一旦发生战事、特别是爆发全面战争,解放军海军数量有限的航空母舰,必定要专注于同潜在强敌多达两位数的航母打击群展开海上决战。此时,不适合参与高强度海上决战,但却同样有着不俗的舰载机放飞能力的“四川舰”及其可能的同型号姊妹舰,或许就可以尝试做另一件事——以放飞“彩虹-7”舰载无人机的方式对潜在强敌的本土实施战略核打击。

图片(“彩虹-7”是典型的高价值无人机)

关于采用飞翼气动布局的“彩虹-7”无人机拥有上万公里的最大航程和上舰能力,应该已经没有什么争议。此前就有人认为,有了可跨洲际飞行的“彩虹-7”后,中国已无必要继续研发有人驾驶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可仔细想一想,作为无人机的“彩虹-7”固然在生产和采购成本方面显著低于轰-20,但若放到各类军用无人机中来看,其仍是一款极高价值的机型,理应被多次、重复使用,万不可被轻易当作“一次性装备”来用。而上万公里的最大飞行航程,显然依旧不足以支持其从中国陆地机场出发,跨洲际飞到潜在强敌领土上空“下完核弹”后再返回。

图片(下水仪式上的“四川舰”)

于是,该如何在确保“彩虹-7”可在潜在强敌领土上空“下核弹”的同时,还能让其实现返航、回收和做好执行下一次任务的准备呢?目前看来答案恐怕只有两个:要么赋予这款无人机接受空中加油的能力,即在该机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的途中,为其安排空中加油机;要么就是让其上舰,以一款可前出至较远水域的母舰来放飞和回收该机,缩短这款无人机与潜在强敌本土的距离。既然我们的航空母舰要更多地侧重于对抗潜在强敌的海上和空中力量,那以076型两栖攻击舰来扮演搞“偷家”的海上平台,大概会是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图片(“四川舰”或可称为中国版的“合众国”级)

让这款搭载电磁弹射器的两栖攻击舰成为一型海基核打击平台,说不定真的是一条可行之路呢。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